「正在孕期的廣大未來娘親們可能還有點迷糊,想著生孩子上醫院接手的必定是產科醫生了。你看那大小電視劇裡:孕媽大著肚子進去哇哇哇叫一通,一堆醫生圍著分工幹活,接生、斷臍、包裹好,不一會兒白胖小子就抱出去給家屬報喜了。」
要說你想像中的生孩子是這樣,那我也只能弱弱說一句:「你可能——真是電視劇看多了吧。」
臨產到了醫院,胎心監護、宮縮測定、開指檢查、送入待產室之後,靜待宮口開全便將上產床開始正式生孩子。接下來,就輪到你和寶寶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人登場啦。
她不是你在門診看到的專家、也不是叱吒學術界的教授,而是在產房掌控絕對話語權的老大——助產士!
說起助產士,很容易被孕媽忽視淡忘,千萬別拿助產士不當乾糧,所有自然分娩都是由助產士接手負責。曾經有醫生評價:助產士和手術室的護士最為雷厲風行、乾脆利落。因為她們敏捷思維快,動手能力超強。
如果生孩子是一場硬仗,那麼助產士絕對能勝任將軍的職責,據說資歷深厚的助產士,產科醫生也要敬讓幾分哦。
助產士不光能接生、做側切、還能使用產鉗,正確評估新生兒狀況,關鍵時刻給產婦加油鼓勁,看到產程停滯能幫助產婦調節呼吸幫助分娩。
更近一步講,她們在產房裡眼觀四路、耳聽八方,調動一切因素助產:要做基礎護理,在產床上餵你喝水,給予安慰,補充能量、為你擦汗,還順帶幫你調教老公呢。這期間得檢測胎心、盯著肚皮與產道,時刻迎接寶寶降臨。
孩子出來之後,斷臍帶、稱體重,擦淨胎脂,阿氏評分,抱到你胸前幫助寶寶吃到第一口珍貴的母乳,麻利處理任何意外狀況,確保母子平安。
好的助產士不光技術過硬,臨危不亂、決策果斷,還額外肩負導樂職責,寬慰產婦,一切都為了幫助產婦順利生產,讓家屬安心。
毫不誇張的說,幾乎所有的產科醫生的接生技術,包括臀位接生和拉產鉗都是跟老助產士學的,不管多少年的博士畢業,在產房裡,都要尊敬的稱呼老助產士一聲老師。
在產房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的原則是助產士聽醫生的,但是小醫生要聽大助產士的。 所以,在產房,千萬別拿助產士不當乾糧。如果僅僅把助產士當作一名普通的護士,就太不了解產房了。
助產士的一天:用雙手託起一個又一個新生命
有個很有意思的比喻:產房是家,助產士是媽,產科醫生是爹,麻醉科醫生和新生兒科醫生是叔叔和阿姨。
他說「家裡平時是媽(助產士)管理,是媽(助產士)說了算,如果是順產,一切是媽(助產士)說了算,爹(產科醫生)別老是去插手,哪裡涼快哪裡去待著,不過不能離開家(產房)。」
也就是說除了有異常情況需要醫生介入,凡是自然分娩狀況,都是助產士全程把控,所以一個好的助產士真是生產過程的守護天使呢。
可是,
目前在中國來說,助產服務仍以產科醫生為主導,
助產士高等教育和專業培訓十分欠缺,
助產學仍從屬於護理專業,既非獨立學科,
也無專業體系,與國際水平相去甚遠。
助產士急需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或許,
在這片天地裡,
助產士可以學習到相關的助產知識,
可以跟隨助產大咖了解他們的經驗,
也可以分享屬於自己的故事!
因此,第一助產應運而生!
在這裡,我們會傳播助產文化,
打造屬於助產士的樂園!
有任何想要看、關注的話題
也可以在後臺留言喔!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