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李瑾
今年年初,英國交響樂團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British Orchestras),出臺了2013-2016年的統計報告,從演出場次、觀眾人數、巡演場次、普及音樂會上座率等方面進行了數據比較。結果發現,三年來上述幾項數據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比如,在演出場次方面,三年期間,英國全境的所有演出單位從音樂會數量到其他演出機構的演出場次增長了7%;觀眾參加音樂會和表演演出的人數也同比上升了3%;音樂機構為兒童和青少年準備的演出觀眾人數的參與數量增長最多,達到了35%。
傲人的業績
這項調查覆蓋了英國交響樂團協會的61家單位,交響樂團佔據了84%,共計51家單位為交響樂團。調查項目於2013年開始啟動,旨在評估在經濟低迷期間樂團在減少預算情況下所面臨日益增長的挑戰。所幸這項調查數據的確顯示出樂團在擴大觀眾群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方面所創下的傲人業績。
根據英國交響樂團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16年這51家樂團每周提供80場音樂會,覆蓋觀眾9萬餘人。2016年全年的音樂會演出為4137場,覆蓋人數483萬人。而在2013年期間,總共演出的場次為3536場,覆蓋人數為452萬人。這三年間,從演出場次到音樂會觀眾人數均增加了3%。
在普及音樂會方面,特別是為兒童和青少年演出音樂會方面,增長幅度更大,達到了35%,兒童和青少年參加音樂會人數達到了近90萬人。英國交響樂團始終在公共藝術生活中以音樂會的形式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這也是英國吸引海外遊客,並為英國樹立最佳文化形象的最重要的一環。
同樣,在樂團「走出去」的環節,2016年的業績也是相當喜人。英國樂團全年全球巡演了42個國家,而在2013年僅為35個國家。歐洲是英國交響樂團訪問最多的區域,在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26個國家訪問多達96次。奧地利是英國樂團最常訪問的國家。英國交響樂團在2016年全年境外演出的場次為416場。
尷尬的收入
形式似乎一片大好。然而,最終的一項數據卻讓英國業界驚詫不已:儘管演出數量和觀眾參與數量有增長,但公共基金和演出單位的收入卻有所下降。也就說,演出單位演出越多收入越少——越演越虧。
眾所周知,交響樂團處於相對有限的融資環境。2016年,交響樂團毛收入為1.175億英鎊,淨收入5600萬英鎊;而2013年的毛收入為1.4億英鎊,淨收入6600萬英鎊。相比2013年,英國交響樂團的總收入整體下降了5%。其中,淨收入比率下降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因為公共資金比率的變化。自2013年起,來自英國藝術基金會的資金預算下調了7%,來自地方政府的資金預算的下降率高達11%。
讓更多觀眾走進音樂廳的初衷雖好,但它卻並沒有給演出機構帶來更多的收入,這使得音樂機構的運作面臨更多困難,也使得交響樂團的生存狀況遭受雙重打擊:越來越少的政府資金資助和越來越大的工作量。此外,2013年至2016年間,英國樂團的音樂家人數也有所增加,英國樂團協會的音樂家人數從2013人增至2411人。
雪上加霜的脫歐
2016年英國宣布退出歐盟也讓原本收入不堪的英國樂團雪上加霜。從英國的音樂大環境分析,英國脫歐對於英國古典音樂界的影響巨大。
首先,倫敦作為全球古典音樂市場最大的商業集散地之一,坐擁諸多老牌經紀公司。可以說,全世界的古典音樂資源大部分都被倫敦的經紀公司們佔據。這些公司利用背靠歐洲大陸的地緣優勢以及倫敦強大的服務行業傳統,以其各自所具備的風格特色和業務專長,在操持古典音樂商業運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英國公投脫歐,倫敦經紀公司位於歐洲的地理優勢無疑不再。不列顛島與歐洲的疏離會導致英國公司直接代理歐洲藝術家成為阻礙,從而讓歐洲各國的新興經紀公司得到機會,倫敦的公司們將面臨被挖角的危險。
其次,倫敦古典經紀行業的健康運營首先得益於公司建構的國際化,創意產業文化公司的員工大部分來自歐洲甚至世界各地,為行業帶來了多元化的文化底蘊和適應世界各國市場的國際化視野。英國脫歐勢必影響到這些歐洲員工的未來走向。這其中,受到影響比較大的可能就是英國的交響樂團。英國交響樂團中有20%的音樂家來自歐盟國家。
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來的第二天,負責統籌和發展英國樂團事務的英國交響樂團協會就緊急發表聲明:「國家的公共財政狀況前景令人擔憂,這些變化讓樂團還未獲準實施的稅收減免政策付之東流,這導致公眾贊助對藝術的贊助資金進一步減少」。聲明進一步說:「我們需要保障我們的交響樂團、樂團成員及獨奏家在歐洲各國之間巡迴演出的自由。」顯然,英國交響樂團協會對於音樂家及樂團最重要的演出自由方面存在著相當程度的擔憂。
另外,英國作為全球唱片業的始祖,雖老牌唱片公司百代(EMI)的古典音樂業務已經被環球收購,但如DECCA、SIGNUM CLASSICS等重要古典唱片公司總部都仍設在倫敦。近年來,各大樂團都興起了現場錄音唱片的獨立發行業務(如倫敦交響樂團的LSO LIVE)讓樂團看到了新的商業發展模式。英國的黑膠唱片市場的興起也給曾經死氣沉沉的唱片業帶來生機。離開歐盟後,英國古典音樂廠牌的歐洲市場份額必將減少,由於黑膠唱片生產地多在歐洲大陸,脫歐帶來的入境稅率的提高也將使唱片價格上漲。
因此,當英國交響樂團協會的這個統計報告一出臺,協會主席馬克·佩伯頓就發表聲明表示,絕不能讓這種越演越虧的狀況繼續下去。「三年以來,我們的交響樂團已經在增加演出、拓展觀眾群、普及古典音樂會和培養年輕音樂觀眾方面取得了相當傲人的成績和進步。各個樂團在迎接挑戰、調整藝術戰略的方針方面都做出了長足的進步。但成功的觀眾發展戰略(其中也包括如免費音樂會、降低票價、走進社區)非但沒有給我們的樂團帶來收入的增長,反而使收入日趨減少。成功的觀眾發展戰略應該是雙贏的,而不是讓樂團來承受收入減少和經費削減的雙重打擊。」
馬克認為,扭轉這種局面的惟一方式,就是追加國家在公共基金方面的投入。「政府今年必須為樂團減稅,以此來抵消自2010年以來國家削減公共基金方面的缺口。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將公共資金恢復到經濟緊縮之前的水平,只有這樣方能確保我們樂團的藝術水準,我們的音樂家才能夠給更多的觀眾提供最美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