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原產美洲,大航海時代被殖民者帶到歐洲。十六世紀由葡萄牙船隻帶進日本。但是當時日本肉食文化不發達,只當作觀賞植物把玩,這也難怪,辣椒盆栽確實很漂亮。那麼加藤清正與辣椒有什麼關係呢?
答案是:朝鮮的辣椒文化正是加藤清正他們傳過去的。
豐臣秀吉於1592、1597年兩次侵攻朝鮮,與明朝軍隊展開激戰,史稱萬曆朝鮮戰爭(日方稱為文祿·長慶之役)。期間,加藤清正表現十分搶眼,在明朝的史書中更是有:「倭人清正,強悍、嚴厲,實乃酋中名將也」的記載。
而關於這位大將最有名的逸聞是「朝鮮打虎」。根據湯淺常山的《常山紀談》記載,某天清晨,清正帶領部下搜山,有一頭大老虎從草叢中出來,清正剛好在一塊巖石上守備,二者相距幾十步。其他人見狀,舉槍打算射擊,清正制止眾人。老虎張開大口朝清正撲來,清正開槍,正好及中國老虎喉嚨,老虎倒斃。
回到清正與辣椒的傳說。話說朝鮮半島非常寒冷,以加藤清正為首的眾多武將都受不了嚴寒天氣,便把辣椒塞進布襪或內衣取暖。等豐臣軍退出朝鮮半島後,據說當地的辣椒使用量直線上升。
公元4世紀,佛教傳進朝鮮半島,在這之前,朝鮮人也吃肉食,不過新羅於529年發出肉食禁令後,百濟、高句麗也接著跟進,最後變成整個朝鮮半島都禁止肉食。日本是8世紀才發出肉食禁令。
1321年,蒙古騎兵攻入朝鮮半島,統治高麗約一個世紀。蒙古是遊牧民族,以肉食為主,當蒙古人14世紀中葉退出朝鮮半島時,肉食習俗已經在朝鮮半島紮根。14世紀末,朝鮮李朝又採用「崇儒排佛」政策,肉食文化就更興盛了。當時朝鮮人料理肉食,主要調味料是胡椒,然而朝鮮半島不生產胡椒,只能從琉球國或日本九州進口,算是高級調味料之一。直到豐臣秀吉入侵朝鮮,辣椒也隨著加藤清正等戰國武將傳進朝鮮半島。
朝鮮國學者李睟光於1614年編撰的《芝峰類說》便記載「南蠻椒有大毒,因傳自日本而稱倭芥子」。但辣椒實際用於朝鮮泡菜,則還要等一個世紀,直到1715年朝鮮農學者洪萬選著的《增補山林經濟》中出現「朝鮮泡菜是用辣椒、大蒜製成的醃菜」一文,這大概是關於朝鮮泡菜的最初文獻史料。
可惜辣椒在日本一直不受青睞,頂多加工成「一味唐辛子」和「七味唐辛子」(「唐」、「南蠻」等漢字在日本均指舶來品)。明治維新後,肉食解禁,日本人才逐漸習慣吃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