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隴原大地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宣告得到歷史性解決。這背後,有當地百姓日復一日的艱辛努力,也有扶貧幹部年復一年的竭盡全力。
11月20日10時,甘肅隴南禮縣一處坡地上,四五個婦女圍著炭火在削大黃。氣溫僅有三四攝氏度,天空飄起了細小的雪花,裹著頭巾、戴著口罩的袁音林看看天,對同伴說:「明天雪要是下大了,就幹不了活了。」
這個大黃收穫季,袁音林已經採挖了20多天,每天收入100元。
11月21日11時,劉建勇從網上看到一條新聞——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甘肅75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這8個縣裡包括禮縣,而劉建勇是市場監管總局選派到禮縣掛職的副縣長,負責總局定點幫扶工作。
得知好消息的那一刻,38歲的劉建勇差點高興地蹦起來:「今天是個好日子!」
從田間地頭到智能分選線
據劉建勇介紹,中藥材大黃是禮縣特產,年產量達9000多噸,約佔全國產量的40%,出口量更是佔全國的75%。
大黃每年3月種,六七月除草,10月到11月採挖。這段時間,袁音林每天早上七八點下地,先挖大黃,然後就地削皮,削完再換一處去挖。午飯就在地頭吃早上帶的饅頭,下午五六點收工。
「天很冷啊!在地裡呆一天,凍壞了吧?」記者問。
「是啊,一天下來,腳都凍得不會走了。」她指指自己的腳笑著說。
袁音林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她也曾到北京幹過家政,沒幹多久就回來了,因為家裡還有老人要照顧。現在,女兒在北京一家餐館當服務員。
她們採挖的大黃都由村裡的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收購。合作社負責人劉馬武告訴記者,合作社負責育苗,並以高出市場價1元的價格來收購。
據市場監管總局到禮縣扶貧掛職的副縣長劉建勇介紹,在市場監管總局的幫助下,今年6月禮縣掛牌國家大黃良種繁育標準化示範區。
禮縣的另一個特產是蘋果。11月20日15時,在禮當家的車間裡,工人正不緊不慢地把筐裡的蘋果一個個放入呵福式分選線的果託內。
「這是我們幫助企業引入的國內最先進的智能分選線,不僅可以避免水果二次碰傷,還能對蘋果的外觀及其內部品質如含糖量、是否存在黴心等情況進行檢測和分選。」劉建勇一臉自豪地告訴記者,這條分選線每分鐘可以檢測 183個蘋果,識別率99%。
這個車間用工15人左右,一半是貧困戶。
在車間一角,放著不同包裝的樣品。禮當家創始人趙映告訴記者,這是在市場監管總局的聯繫下,專門請阿里巴巴有關人員設計的包裝,融入了秦文化元素。「去年我們的銷量在1500多噸,今年預計將達到3000多噸。」
直播成為新農活
11月21日,禮縣城關鎮消費扶貧直銷店裡,90後女孩蘇瑩正和同伴一起直播帶貨——賣的是包括蘋果、大黃在內的土特產。
「蘇瑩原來在外面打工,後來我看到她在網上做直播玩,就把她叫回來做電商直播了。」禮縣電商平臺西馬文化副總經理張小歡說。
31歲的張小歡自2014年開始在淘寶賣貨。「那時候隨便上啥就好賣。後來,有關部門管得嚴了,缺乏資質的產品不能賣了,而且微商隊伍不斷擴大,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意就難做了。」他坦言,「我們這兒跟南方相比,思想上落後半截,包裝、物流等都比不上。」
在大學學市場營銷專業的張小歡明顯感覺自己「跟不上市場」。直到市場監管總局的掛職幹部來了以後,2019年把阿里巴巴引入禮縣,張小歡們開始接觸直播帶貨。今年跟知名主播薇婭的一次合作,四五分鐘就賣了130萬元的黨參。
劉建勇介紹,禮縣搶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定點幫扶的重大機遇,積極對接各大電商平臺、新媒體,自去年7月大力發展直播電商以來,培育各平臺達人主播300多人,僅淘寶主播就有126人,開展各類直播活動50次以上,薇婭等頭部主播先後助力帶貨,通過直播銷售禮縣蘋果、中藥材、土蜂蜜、花椒、木耳等農特產品,累計銷售額超過2000萬。
直播臺前,蘇瑩語速飛快,遊刃有餘。直播間牆上,三行紅色大字格外醒目: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數據成位新農資。
地地道道的禮縣人
禮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甘肅省深度貧困縣。2013年底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5萬戶15.41萬人,貧困發生率32.32%。
1994年,中央確定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1年機構改革後為國家質檢總局)定點幫扶禮縣,截至2018年共選派18批33名優秀幹部來禮縣掛職幫扶,定點幫扶涉及教育科技、產業開發、基礎建設、民生改善、幹部培訓等多個領域,累計實施項目200多項,籌措落實幫扶資金2056萬元,幫扶各類物資折合現金600多萬元。
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中央明確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繼續定點幫扶禮縣。總局舉全局、全系統之力,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綜合運用資金幫扶、產業幫扶、智力幫扶、消費幫扶、黨建幫扶、就業幫扶等多種形式,全力支持禮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持續資金的投入是打贏脫貧攻堅的重要保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為禮縣直接投入幫扶資金2172.37萬元,引進社會幫扶資金(含物資)1.85億元,用於「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和產業發展等項目。
消費扶貧是引導全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是拓展貧困戶增收渠道、穩定脫貧成果的有利舉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禮縣消費扶貧工作,動員各司局、直屬單位直接購買禮縣農特產品149.32萬元,直接惠及貧困人口1027人。他們還爭取電商直播資源,創造了3小時銷售蘋果1.5萬件(15萬斤),黨參1.5萬單(6000多斤)的記錄。
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核心和動力。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幫助建設禮縣蘋果、禮縣大黃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建成「禮縣農業標準服務平臺」。他們還幫助禮縣註冊了「禮縣蘋果」「禮縣大黃」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幫助禮縣成功創建國家大黃良種繁育標準化示範區和國家蘋果園全程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示範區,列入第十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
據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統計,2013年至今,甘肅已減貧5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一半的貧困人口通過產業發展實現了脫貧。
11月21日,隴原大地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宣告得到歷史性解決。「能親身參與脫貧攻堅,見證這個歷史時刻,我真高興!」劉建勇說。
去年2月來到禮縣的劉建勇,初來時聽不懂老鄉說話。如今,他已經可以給外來者當「翻譯」了。來了一年多,他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禮縣人,對秦皇故裡厚重的歷史如數家珍,更對當地在脫貧路上的種種努力津津樂道。記者 蔣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