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DMJyinxiang
專心、專業為您著想,您身邊的音響專家!
一首好聽的歌曲,應該是伴奏音樂佔40%,演唱聲音佔60%,如果演唱者音色不錯,可適當減小一些伴奏音樂的分量,以突出演唱者的歌聲;如果演唱者對這首歌由的旋律不很熟悉,容易唱走調,合不上拍,為了掩飾這些缺點,這時可適當加大一些伴奏音樂的分量。但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不要把話筒音量過分調大,更不能演唱音量大大高於伴奏音樂。
結果顯得伴奏音太弱,大部分時間裡只聽到演唱者的聲音,好似一個人在那裡清唱,失去了卡拉OK的氣氛;但也不能讓伴奏音太強,伴音太強,又會「淹沒」演唱者的歌聲,聽上去好像只是一支樂隊在演奏樂曲,體會不出演唱者的情趣。
伴奏音樂是根據原唱者的聲調而調演奏的,它不可適應每一個演唱者的噪音條件,比如有的原唱者的音域比較高,有的原唱者演唱的音區比較低,為了能讓伴奏音樂照顧到每一個演唱者的噪音特性,音響師、調音師應對演唱者的聲音特性有靈敏的聽覺反應。
演唱時,先把音調控制放在中間位置,既然不提升,也不下降。一曲開始,如果演唱者合得上調,那就不必去調節;反之,演唱者如感到低音區唱不下去,或者是高音區跟不上來,可根據實際情況將傳送音調調節到演唱者適應的音區。
調音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操作過程,它需要調音者有很好的樂感與悟性,需要平時有較高的音樂修養,對現場要有靈敏的聽覺反應,這樣調出來的聲音才能被聽眾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