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紀錄電影《棒!少年》為何比劇情片更吸引人?

2020-12-24 昭星視頻

初知《棒!少年》,是因為它在今年的FIRST獲得了超高的口碑評分、拿下了年度最佳紀錄長片獎,被一票影迷譽為「年度紀錄片黑馬之作」。《棒!少年》為什麼能觸發不同層級的觀眾相同的共鳴?起初,我的猜想是棒球少年們意氣風發的那一番「燃」。畢竟本片選擇將鏡頭聚焦於北京市郊的一座棒球少年訓練基地,標準的體育題材紀錄片視角。而在觀看本片的過程中,我才發現它根本不是一個體育題材紀錄片,確切地說,它更關乎於生存處境與人生選擇。球場之外遠比球場之內更精彩,也引發了我另一些層面的思考。

影片開始於河北農村一片亂石林立的孤涼山崗上,坐在山頂遠眺的男孩小雙,即將踏上前往北京的「棒球徵程」。他的大伯帶他去給他的父母掃墓,臨了不免囑託一句:「你好好地幹,再也別回到我們這個地方」。鏡頭隨之切轉,本片的另一個主角——來自寧夏的馬虎,一臉疲憊地出現在觀眾面前,神色恍惚地迎接北京的夜與晝。

寥寥幾筆的開篇,就精準地埋設下了整部影片的前提,我們很快便會意識到:在這座棒球基地裡,每個稚氣的孩童身上,也許都藏著一段叫人不忍聆聽的沉重苦難。接著往下看,你會更加驚訝於,苦難將輕易、簡單地被這些孩子們脫口而出,仿佛這些過往都已化成不再發疼的傷疤。

性格有些憂鬱的「乖乖仔」小雙是個孤兒,家裡因為養不起他,把他給賣了,買家卻因「個頭小」的理由把他「退貨」,他的雙胞胎哥哥代替他被賣掉。而被視作無用之人的他,差點就被家裡給埋了。小雙看起來比誰都溫柔、內向,心裡卻總是杵著一股勁。

過分外向,甚至顯得有些「調皮」的馬虎,同樣有個不幸的家庭。他的母親在他小時候離家出走,外加父親的不管不顧,讓他的童年蒙上太多的陰影。而掩蓋這些陰影的方式,就是給敏感的自己塑造一個堅硬的外殼。來基地後多次失控的表現,仿佛是他在集體中尋找自我存在感的一種方式。

家庭不完整、身陷困境、需要幫助;年齡7歲到9歲;身體健康——這是強棒愛心基地的創始人孫嶺峰立下的「天使救助計劃」選擇孩子的標準。孫嶺峰18歲時就入選了國家棒球隊,一直打到2010年退役。退役後,他做過江蘇省隊的主教練、運營過中國棒球聯賽,心裡仍懷揣著一份要在中國棒球界發光發熱的情懷。

當然,這個基地的由來並非「情懷」二字這麼簡單。他在片中解釋了自己為什麼要付出巨大的精力與金錢成本,從全國各地拉來這些掙扎在貧困線的孩子們,培養他們成為「棒球少年」的原因:對於這些孩子們而言,在貧困的鄉野和破碎的家庭裡,即便能勉強生存,也難以擁有常人眼中「像樣」的生活。而來到北京,別的不說,首先解決的就是溫飽與生計問題,基地給了他們一個報團取暖、集體生活的家。其中有天賦練得好的,日後有機會能成為專業的棒球運動員進入省隊、國家隊。進不去的,也可以通過比賽,擁有免試就能上大學的機會。假如練得還不行,這些孩子至少也可以在成年後轉化成棒球行業裡的員工,擁有清晰的職業之路。這些歸宿顯然是原先的孩子們想都不敢想的。

於是,這些「已識愁滋味」的少年們,他們實際上是被提前安置好了人生方向。棒球在中國是一種較為冷門的「精英運動」,在他們身上卻得到了相反的答案:對他們而言,來到這裡,棒球就成為了自己命運的跳板,是脫離生活的苦海、努力掙扎著遊向另一個階級的可能。

棒球,是他們來到命運的岔路口,幾近於唯一的「好出路」了。

面對基地裡埋藏的這一複雜現況,《棒!少年》的導演許慧晶採取了較之於一般性的紀錄片截然不同的敘事模式。表面上看,這部紀錄片採取的是標準的人物驅動型敘事,驅動影片前進的力量顯然來自於小雙與馬虎這兩個「互補」式人物的雙線成長,兼而展現出棒球少年的群像生活,看似所有的切入點都是圍繞著人物漸次展開。這些素材組建的方式,正是導演具有某種程度主觀性的劇本書寫,或許很難擺脫所謂「擺拍」的嫌疑,這也正是幾乎所有紀錄片的困境。導演在取捨之間已有立場和態度,也是其本人創作的訴求,畢竟「紀錄片」呈現「真實」的一角,但並不等同於「真實」,儘量不做道德判斷可能更接近「記錄」的本質。(小川紳介在《收割電影》中這樣論述:紀錄片不是事實,很明顯那裡面有「戲」的功能。)看得出導演在這方面的用意,至少我們看到的這群人並非完美,即使是付出無數心血的教練們,也未被描摹得如何盡善盡美,他們也會發火,也會暴躁,甚至動手,還會以難免空洞的犧牲口號來教化孩子的思想,但這一切並未影響到觀眾對他們尊敬的觀感,反而讓人物擁有更多鮮活氣息,對他們為基地奔走而肅然起敬。

來自社會現實的陰影,確實在少年的身上隨形。在片中,馬虎的成長線比小雙更為清晰、完整,性格的張力也更引人關注;但我卻著實更關注於那個常常在角落裡沉默寡言又心思細膩的小雙,並因他而心痛了好幾次。

《棒!少年》最讓我百感交心的時刻,就來自於他們最後在美國比賽時輸球後的一幕——小雙哭得情緒崩潰,馬虎拿著漢堡上前安慰,卻進一步引起了他的自責。他懊惱於自己辜負了所有予以幫助的人,當馬虎進一步和他說「之後有的是機會」時,他說出了令我震驚的一句話:「機會只有一次」。

令人難以想像,這句如此決絕的話,出自這麼小的孩子之口。而也正是在此刻,影片此前不斷構建的「寧夏與河北的鄉下 - 北京 - 紐約」這一對仗嚴密的「三城記」結構,被推向了情感上的頂峰。

我們會突然發覺,無論是小雙還是馬虎,他們在經年累月的訓練後,都早已不是自己初來基地時原本的樣貌。在城市中,棒球運動的燃、學校教育與集體生活的優越,改變了他們;最後漂洋過海到光鮮的紐約,在那裡生活、比賽的時光,也改變了他們;而回到家鄉,回到自己原先的家庭中,那個連破敗都難以形容的環境裡,三方圖景之間的巨大落差,窘迫、貧瘠的現實又一次壓得小雙透不過氣。

棒球與人生的關係,在小雙此後的抑鬱與痛苦中變得無比扎心,他的面前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而這道開放的難題也在影片的最後擺給了觀眾。

令人欣慰的是,《棒!少年》所拍出的運動之燃,並不在於棒球訓練過程裡的「自然而燃」;所直視的現實之苦,也並不在於少年們身世的苦情。這些層面之上,它更想讓觀眾真正看見的,是這群少年他們奮力改變自身階層處境、「叫板命運」所迸發出的拼搏的衝勁,以及需要忍耐的艱辛。

棒球少年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如果要選擇棒球作為一生的志業,那麼遍體鱗傷、擦掉血淚、傷口結疤的日子也才剛剛開始。但也正如只有食用苦楚之物方可體驗的「回甘」,在這條他們改寫自身命運的必經之路上,苦終究會成為成長的饋贈。

燃與苦交織,才是棒球與人生之味。

相關焦點

  • 紀錄電影《棒!少年》正式上線,小眾紀錄電影成功破圈
    據中影數字《棒!少年》全國密鑰延期通知,自1月12日起,紀錄電影《棒!少年》院線發行放映時間將延長到1月31日,意味著這部自2020年12月11日上映的紀錄電影,將繼續在大銀幕上和喜歡它的觀眾見面;與此同時,電影也於1月12日正式上線愛奇藝,觀眾現在可以通過愛奇藝看到這部歲末年初給無數人帶來溫暖和感動的作品。
  • 紀錄電影《棒!少年》劇情勝於劇情片
    記錄中國棒球少年生活的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於12月11日全國公映,目前影片的「百城首映禮」也正在進行時。此前,影片曾於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榮獲競賽單元最佳紀錄長片,豆瓣評分高達8.8分,被很多評論譽為「比劇情片還像劇情片」。
  • 紀錄電影《棒!少年》劇情勝於劇情片 雙男主設定搶眼
    記錄中國棒球少年生活的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於12月11日全國公映,目前影片的「百城首映禮」也正在進行時。此前,影片曾於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榮獲競賽單元最佳紀錄長片,豆瓣評分高達8.8分,被很多評論譽為「比劇情片還像劇情片」。12月3日,影評人艾輝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結合影片相關元素,與廣大觀眾朋友一併對電影《棒!少年》展開前瞻預測。
  • 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12.11
    時光網訊 11月19日,愛奇藝和大象點映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面向青年創作者共同推出打通從線下到線上的全生命周期的創新發行服務模式;與此同時,雙方還宣布與國內新銳電影廠牌工廠大門影業達成全片單內容支持合作,FIRST青年電影展也將成為雙方的戰略支持平臺。紀錄電影《棒!
  • 《棒!少年》打破傳統紀錄片刻板印象,紀錄電影如何尋求突破?
    12月11日,由許慧晶執導的紀錄電影《棒!少年》登陸院線上映。影片此前開啟「百城首映禮」,遍布全國82個城市,場均上座85+人次,一路收穫大量「爆款」口碑。此外,《棒!少年》於今年在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以9.42分(總分10分)的高分位居觀眾投票第一名,斬獲「最佳紀錄長片」「觀眾選擇榮譽電影」雙料大獎。紀錄片進入內地院線並日漸受到矚目,在今天的華語片市場算是一份不小的驚喜。年度評分最高國產片《棒!
  • 觀眾不愛《棒!少年》
    少年》選擇商業市場的確不是一條好走的路。根據影片簡介,《棒!少年》是一部由許慧晶執導的棒球題材紀錄電影,講述了一群父母早逝、離異、無人照顧的孤兒和問題兒童,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通過打棒球努力掙脫命運的故事。無論是紀錄片的題材還是棒球的主題,對於國內觀眾而言都過於小眾。小眾的題材和主題註定了這部影片的娛樂性、商業性先天缺失。
  • 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全國公映:關注少年成長 創作歷時三年
    12月11日,由愛奇藝出品的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正式登陸全國影院上映。《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卷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 熱血青春片《棒!少年》:當院線紀錄片成為可能
    獲得提名的八部作品可謂樣態豐富,既有故事性很強的紀錄電影,也有實驗性很強的紀錄片作品,還有展現個人史的私影像。最終,講述北京棒球學校少年故事的《棒!少年》獲得了最佳紀錄片大獎。該片的導演許慧晶,曾經拍攝過《河岸》《媽媽的故事》等獨立紀錄片作品,關注的都是比較尖銳的社會話題:前者記錄的是廣州城中村的改造,後者聚焦於山西農村的計劃生育往事。
  • 紀錄電影《棒!少年》北京首映
    紀錄電影
  • 有笑有淚 本年度最燃的紀錄電影《棒!少年》蘭州首映
    有笑有淚本年度最燃的紀錄電影《棒!少年》蘭州首映每日甘肅網11月30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12月11日的消息一發布,就被廣大影迷熱情追捧。該片斬獲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並在近日舉行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入圍展映單元且收穫超高口碑。11月29日,這部被譽為「年度口碑之作」的紀錄電影與蘭州的影迷率先見面,《棒!少年》全國首映禮蘭州站在蘭州百安概念影城舉行,大方觀影團和蘭州樂康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的四十多位旱地冰球小學員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棒!
  • 《棒!少年》之煩惱,票房與口碑為何不能兼得?
    這種「擰巴」的狀態,不僅體現在主人公棒球少年身上,更外延至影片的口碑與票房的反差中。公映八天,豆瓣8.7分,票房剛剛400萬出頭。截至發稿前,《棒!這種豆瓣高評分低票房的命運車輪,也曾在《氣球》、《掬水月在手》等片身上駛過。這種偏文藝的院線小眾類型片,難道從基因裡就帶著與爆款絕緣的宿命?
  • 喬丹皮爾繼《逃出絕命鎮》新電影破恐怖電影紀錄,剛上映口碑爆棚
    喬丹皮爾的「我們」打破了7000萬美元的原創恐怖電影紀錄《我們》講述的是一個一家四口的黑人家庭前往海邊度假屋休息,怎料晚上來了一群不速之客
  •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2020年末,有一部既熱血又溫情的紀錄片《棒!少年》上映。這部電影豆瓣8.7分,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摘得最佳紀錄長片、觀眾選擇榮譽獎,包括周迅、李冰冰、王一博、易烊千璽都為它點讚、推薦。1月12日《棒!少年》在愛奇藝上線,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本片導演許慧晶,他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這樣一群少年。
  • 第14屆FIRST「最佳紀錄片」、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12月...
    11月19日,由愛奇藝出品的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宣布定檔,將於12月11日在全國院線上映。《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困境少年通過打棒球努力掙脫命運的故事。這部影片在今年的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斬獲了「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目前,該片在豆瓣評分為8.8分,是2020年上映新片中豆瓣年度最高分國產電影。
  • 電影《棒!少年》能帶動體育電影的春天嗎?
    作為近年來國內院線少有的一部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以黑馬之姿拿到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獎,又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摘走「評審團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獎項。作為主創,許慧晶坦言,從立項到成片的3年裡,他從對棒球一竅不通到逐漸發現了這項運動的精彩,並且體會到從事基層體育的艱辛。
  • 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 12月11日上映 第14屆FIRST...
    (原標題: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 12月11日上映 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獎) 11月19日,由愛奇藝出品的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宣布定檔,將於12月11日在全國院線上映。《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困境少年通過打棒球努力掙脫命運的故事。
  • 導演許慧晶與紀錄片《棒!少年》的來路
    棒球少年在訓練場揮棒瞬間。(受訪者供圖/圖)2020年,因為疫情,許慧晶有半年時間在家剪片。《棒!少年》拍完後,後期花了一年半,剪了四十多版,依然沒有找到最好的那一版。許慧晶是山西人,曾就職於媒體,有十年獨立紀錄片經歷。2020年12月11日,許慧晶執導的紀錄片《棒!少年》上映,這部作品在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斬獲了「最佳紀錄長片」和「觀眾選擇榮譽獎」兩項大獎。陳可辛導演評價,這是他今年擔任FIRST電影節評委「最讓我感動的一部電影」。《棒!
  • 「叫板」命運 口碑佳作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12.11
    發布會上,由愛奇藝出品的紀錄電影《棒!少年》也正式宣布定檔,將於12月11日全國院線上映。少年》的背後,蘊藏著一個感人的真實故事。前中國棒球國手孫嶺峰退役後,嘗試以各種角色推⼴棒球運動。他深知體育對於他人生的意義,希望用體育改變更多的人。5年前,孫嶺峰創辦了愛心棒球基地。他輾轉全國各個貧困地區,接收符合條件的「困境少年」並帶回基地培養,不僅負責他們的生活,還提供棒球訓練和文化課教育。如今,棒球基地已有67個孩子,按照約定,他們將被基地無償撫養至18歲。
  • 《棒!少年》紀錄電影上映收穫高口碑 明年將播6集紀錄片
    少年》登陸院線獲得眾多觀眾好評。12月18日,愛奇藝宣布將在2021年推出六集紀錄劇集,將展現更多棒球少年的生活和訓練內容,同時對觀眾關注的電影中主要人物的近期情況,也將呈現在紀錄劇集中。少年》作為電影與紀錄劇集內容聯合開發,還是一個比較新的嘗試,相比電影需要精練化的表達,紀錄劇集在剪輯、素材呈現方式和節奏等方面會和電影有所不同。
  • 流媒體自製電影新裡程:《棒!少年》的一場冷門佳片引爆實驗
    不僅如此,流媒體出品的電影也大比例地佔據了該榜單。電影方面,Netflix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位列年度冷門佳片第二名,Apple TV+的自製電影《灰獵犬號》也榜上有名,Netflix的《真心半解》是2020評分最高的LGBT片。而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也是今年目前為止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