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觀影君
組CP,想必你對這個詞並不陌生。
大概意思就是說,粉絲覺得這兩個人很般配,不管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在一起,都覺得他們應該是一對兒。
而要說起全民追捧的初代CP,我腦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們倆——
毛寧和楊鈺瑩。
在唱片公司的包裝和撮合下,上世紀90年代,倆人最火的時候,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先說說毛寧。
1969年,毛寧出生在遼寧省瀋陽市。
毛寧的父母都是音樂家。父親會彈琴,母親唱美聲,從小耳濡目染,毛寧也喜歡上了唱歌。
但是毛寧小時候並沒有立志要成為一名歌手。
因為他的身材健碩,體格強壯,顯現出異於常人的體育天賦。
所以他在學生時期,是體育特長生。
毛寧在體校時,是遼寧省田徑隊的跨欄運動員。
1986年,毛寧從體校畢業後選擇繼續留在學校,做一名體育老師。
同時毛寧也很喜歡唱歌,學校裡隔三差五就有一些文娛活動,他經常要登臺去獻唱幾首。
唱著唱著毛寧發現,相比於體育事業,似乎還是唱歌更有搞頭。
1990年,正值改革開放熱潮,年輕人紛紛跳出體制,出外打拼闖事業。
毛寧自然不甘落後,跟隨著潮流,辭掉了學校體育老師的工作,來到當時最開放最多元的廣州尋找機會。
初到廣州,沒有資源沒有人脈的毛寧,為了謀生他選擇和大多數人一樣——去酒吧駐唱。
為了儘可能多賺一點錢,毛寧經常是連軸轉,輾轉於各大酒吧,唱完一場趕緊奔赴下一場。
是金子總會發光,在酒吧駐唱的毛寧逐漸脫穎而出,成為各大酒吧爭相聘請的熱門歌手。
而這段時間的駐唱經歷,也磨練了毛寧的唱功和颱風。
後來,毛寧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陳小奇。
後來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濤聲依舊》,就是由陳小奇作詞作曲,也是他專門寫給毛寧唱的。
在他的引薦下,二十出頭的毛寧籤約了當時廣州一家新興的唱片公司——新時代,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歌唱生涯。
說完毛寧,再說楊鈺瑩。
無獨有偶,楊鈺瑩也是新時代唱片公司的籤約歌手。
1971年,楊鈺瑩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
楊鈺瑩是後來的藝名,她最初的名字叫楊崗麗,聽起來有點土。
楊崗麗成長於一個單親家庭,在她出生前,父親就因事故去世了。
她是打小就喜歡唱歌,也唱的好聽。
18歲從師範院校畢業後,就直接被分配到了江西省歌舞團。
楊崗麗最開始學的是民族唱法,後來根據她的聲線,老師建議她改學流行唱法,也就是通俗唱法。
和毛寧一樣,楊崗麗也是從體制中跳出的一員。同樣在1990年來到了廣州,但是她只有19歲。
比毛寧的運氣好一點,楊崗麗不需要自己去碰機會。
因為歌舞團的聲樂老師,幫著她去找各大唱片公司的試唱。
進入唱片公司後,楊崗麗沒有自己的作品。
它主要的任務是翻唱,哪些歌火了就讓她來翻唱。
而且作為新人,楊崗麗只能屈居幕後。
她的第一張專輯叫作《90韓寶儀》,專輯的名字寫著韓寶儀,封面用的是潘迎紫的照片,唯一和她有關的信息就是封面上的一行小字:楊崗麗演唱。
畢竟無論是從長相還是名氣,楊崗麗都不如這二位。
後來專輯《90韓寶儀》大賣了20多萬張,楊崗麗只分到了1000多元的錄音費。
雖然沒有人知道她長什麼樣,但是她的聲音卻被世人聽見了。
新時代唱片公司的老總聽了《90韓寶儀》,覺得這個女生的聲音很特別,清純甜美,是類似於鄧麗君那一掛的聲音。
所以他突然找到了楊崗麗,並且和她籤約。
楊崗麗籤約新時代唱片後,公司對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字。
所以就有了後來我們所熟知的藝名,楊鈺瑩。
同時籤約了毛寧和楊鈺瑩後,公司將重心轉移至楊鈺瑩,想要將其打造成下一個「甜歌天后」。
為了徹底打響楊鈺瑩的知名度,公司斥巨資包下了央視10天的黃金時段廣告位,循環播放楊鈺瑩的影像再配上她唱的歌。
在那個年代,電視廣告的影響力非同一般,尤其是央視頻道的。
連續10天播下來,想讓人記不住楊鈺瑩都難。
廣告轟炸後,楊鈺瑩的人氣迅速提升,公司趁熱打鐵,開始發行楊鈺瑩的唱片。
1991年,公司發行了3張楊鈺瑩的唱片,每一張都賣出了100多萬盒磁帶。
除此之外,公司還會為她找各種影視劇的主題曲演唱。
1991年,有一部講述年輕人闖天下的電視劇《外來妹》火了,而這部劇的主題曲《我不想說》正是由楊鈺瑩演唱的。
這首歌的歌詞,也反映了當時楊鈺瑩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我不想說,我很親切。我不想說,我很純潔。」
話雖不多,但讓人感覺如沐春風,親切可愛。
在事業上的爆發,也讓很多人把1991年稱作「楊鈺瑩年」。
而和楊鈺瑩歲數相當,前後腳進入公司的毛寧,發展的並不如她好。
公司想要借楊鈺瑩走紅的東風,這對「金童玉女」進行聯合包裝,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捆綁銷售」,組CP。
不得不說,這種造星思路在90年代還是非常新穎和前衛的,公司的目的是讓這兩個人一加一大於二。
公司會有意地讓他們同時出席一些活動,一起上節目,一起合唱,在宣傳上把兩人放在一塊提及。
甚至會有很多人,至今還認為他們倆是一對。
這種做法,收穫了公司想要的結果——順利捧紅了毛寧。
1993年,24歲的毛寧登上了春晚,一首《濤聲依舊》讓全國觀眾都記住了他,成為繼費翔之後又一位春晚走出來的國民男神。
同一年,公司特地將《心雨》這首歌改編成男女對唱版,交給了毛寧和楊鈺瑩,還拍了MV。
其實這首歌的詞作者是劉振美,曲作者是馬兆駿,都是來自臺灣的音樂人。
但是他們的知名度不高,所以在MV中,公司特地把詞曲作者的名字改成李宗盛,因為當時他在內地已經火了。
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在當時大獲成功,如今看來就是虛假宣傳和侵權。
「我的思念,是不可觸摸的網。我的思念,不再是決堤的海。」
《心雨》火遍大江南北,走在路上隨時都有可能聽到這首歌。
1994年,毛寧和楊鈺瑩這對組合的影響力到達了頂峰,甚至在上海舉辦了盛大的演唱會。
演唱會的名字就叫做「金童玉女」,1萬多張門票銷售一空。
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也都知道了。
這是兩人最輝煌最絢爛的時刻,也是最後的美好時光。
在開完「金童玉女」演唱會的第二年,毛寧就從廣州來到了北京發展,籤約了索尼唱片公司,也標誌著這對組合就此分道揚鑣。
雪上加霜的是,當年楊鈺瑩被爆出了不少的緋聞,每一件都很轟動,被包養,被誣陷、被添油加醋,還有外界各種難聽的話,全部襲來。
楊鈺瑩隻身一人,即使內心再怎樣堅強,面對這些激烈的言辭,也難免會崩潰的。
後來很多次面對公眾的時候,談及這些事情,楊鈺瑩都泣不成聲。
2000年過後,內地樂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毛寧和楊鈺瑩幾次重組,隱退,再復出,都不怎麼順利。
一代新人換舊人,他們倆來來回回這麼折騰,名氣也大不如前。
都怪造化弄人,他們本可以繼續唱下去,本可以組合更長的時間,但最終卻是草草收場。
如今回想毛寧和楊鈺瑩這一對「金童玉女」的往事,就像是已經很久遠的事,再聽到他們合唱的歌,90年代的氣息撲面而來,仍然感動不已。
好在那個激蕩的開放時期,多虧了新時代唱片公司的開創性想法,帶給我們這對「金童玉女」,這對初代CP,曾給我們留下過那一段段難忘的旋律,和昨日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