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 注 點 擊 【 ifish 觀賞魚 】 勁 料 十 足
專欄 | 克裡斯
Mr.Fish | 克裡斯
克裡斯,少數出生在羅馬尼亞的德國人。在他的求學過程中他決定成為一位搖滾音樂人,因此他離開大學,跟著樂團四處遊覽。直到2008年,他決定從音樂界中退出,更多投入在他從小耳濡目染的自然與水族嗜好中。目前他正著手一些專書的撰寫與企劃,並時常至世界各地的自然生態棲地探險及攝影。
本文節選自《Breeders Keepers Vol.3 》
文字 / Werner Klotz 圖片 / Chris
翻譯 / 樹 審校 / 王忠敬
© ifish獨家版權
虎紋蝦,作為不被大家熟悉的物種,是不是就真的如人們所說是廣東米蝦呢?又或者說是廣東米蝦的一個特殊色彩變異種呢?今天的解密大行動將為它揭開神秘的面紗。
從形體上分析
如同蜜蜂蝦一樣,Caridina mariae(虎紋蝦)有很長一段時間被冠上 Caridina cf. cantonensis(廣東米蝦近似種)這個名字。虎紋蝦(Tiger shrimp)的活體酷似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地區的廣東米蝦(Caridina cantonensis),甚至比蜜蜂蝦還像廣東米蝦。色彩濃鬱的廣東米蝦個體通常在背部甲殼上會出現深色區塊,且腹部邊緣出現看似有著淡淡的虎紋圖案。這麼說虎紋蝦是它的一個特殊色彩變異種嗎?不,並非如此。來自廣州北部區域的野生採集個體之形態和基因檢測明確顯示虎紋蝦是一個獨立物種。
紅色的野生虎紋蝦 Caridina mariae
從器官和基因上分析
雄性虎紋蝦第一對腹足的內側分支顯示出輕微的鞋底狀並指向末端,且並沒有沿著對角線交叉,而廣東米蝦雄性成體具有特殊的對角弧線朝向背部。這些附肢是性器官的一部分。這些構造上的差異是一種明確的特徵,在甲殼類生物分類上有助於將外表看起來很相似的物種明確的區分出來。虎紋蝦附屬在線粒體部分的16s和COI基因分析,也明確顯示它們並不屬於經過大量檢測、來自中國和香港各種水體環境的廣東米蝦其中之一。
能否與同在棲息地的其他蝦只繁殖
證明這兩者是獨立物種的最無可爭議的證據來自大自然。虎紋蝦在被首次描述的產地溪流中,是與廣東米蝦共棲的。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中,兩者可輕易地由其體色來區分。事實上,它們生活在同一環境便足以證明它們具有明確的雜交屏障,否則它們在短期內就會雜交。
在其棲息地的虎紋蝦
流言四起的報導
然而,常有報導說,蝦類繁殖者成功雜交了虎紋蝦和蜜蜂蝦,或是虎紋蝦和廣東米蝦,這不就和之前的說法矛盾了嗎?若你考慮到自然界中很少出現非黑即白、非錯即對、非有效則無效的情形,就很容易去解釋這表面上的矛盾了。自然界的運作通常會有細微差別,只有我們人類才會分那麼清楚。雜交屏障並不需要完全杜絕雜交的可能性。在生物中,我們還記得一對生物體在達到性成熟後會繁殖出許多後代,每次來自這一基本法則的誤差將會導致在幾代內就會累積下巨量的後代,最壞的情況下,這些族群將會完全消失。每隻虎紋蝦的平均壽命通常是一年半,在此期間內,一隻性成熟的雌性虎紋蝦 在溫暖的季節每月會產下25隻小蝦,一生共能產下約200隻小蝦。如果保持這種規律,我們可以推斷它們在自然界中有99%的個體會在長大之前死去或被吃掉。這只是粗略的估計。現實中,某些親本會繁殖出更多存活的後代,有時則可能完全沒有倖存者。如果真的有雜交出來的後代,其生存機會也會略低於種內繁殖的後代,在自然界中能夠倖存至長大成熟就更難了。
在其棲息地的虎紋蝦
在某些地方,虎紋蝦被發現與從化米蝦 Caridina conghuensis 共棲
因此,它們無法在野外繁殖,但在人工飼養下,情況會很不一樣。有經驗的繁殖者會將更多小蝦養大直到成熟。那裡通常沒有捕食者,食物幾乎無限量供應。如果種群密度過高時,繁育者可以移出一部分多餘的個體。在水族箱裡幾乎不存在天擇這件事,而且甚至與自然界情況相反:顏色鮮明、花紋獨特的野生個體,因此卻失去了保護色的功能,通常更容易被吃掉。而繁育者卻會對這樣的個體格外照顧和關注。因此,在人工環境下企圖測試雜交屏障基本沒什麼意義。
謎底解開
雖然虎紋蝦和廣東米蝦非常相似且棲息在同一自然棲地中,但以上的種種都能說明虎紋蝦是作為一個新品種而獨立存在的。因此,在2014年的12月,虎紋蝦正式被命名為Caridina mariae。
文章推薦(點擊可查閱)
蜜蜂蝦 | 十年追尋,終有所獲
- 完 結 -
下 面 10000+ 文 章,越 看 越 上 癮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應文章」
ifish 評 論 開 啟 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