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剛更新了一個小版本,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版本。
這個版本帶來了大量的能力,當然,普通用戶能感知的主要是視頻號和直播能力的加強。現在很多人會把視頻號和直播當成一回事,畢竟直播的入口在視頻號裡,但其實已經是兩個事物了。
視頻號的改進方向還是要做更有效的內容分發,用戶會觀察到「推薦」做了改進,現在是沉浸式的內容呈現,但是「關注」和「朋友」(推薦) 則還是沿用之前的方式。以後也別說什麼「短視頻」「長視頻」,甚至什麼「中視頻」,都是視頻,都是內容,都是信息,一回事兒。
因為有了沉浸式的信息流內容呈現,所以,相應的,對於用戶上傳的內容形式,也要做優化。這也是新能力帶來的改變。
更大的變化來自直播。這個版本,直播的產品完成度已經極高。之前的版本,主播已經可以通過微信小商店帶貨,新版本,可以和嘉賓連麥,可以抽獎,有了更多互動能力,用戶可以通過「附近的直播和人」發現感興趣的實時信息。觀眾一側,可以刷禮物了,這意味著支付場景上,蘋果還是做了一點點的讓步,雖然蘋果對小程序還是很忌諱。
新版本提供了美顏和濾鏡的能力,還有個很貼心的功能是「鏡像」翻轉,這是個足夠細心的功能。我這段時間一直在嘗試直播,幾乎都不露臉,主要通過語音和觀眾互動。當然,不露面的原因之一是,如果用前置攝像頭,人臉太大,很容易佔滿整個屏幕,觀眾的觀感不太好。如果我距離屏幕遠一點,屏幕的文字又看不清。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原因。
很多功能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用戶需要的,可能微信團隊已經做好了或是已經開始準備了。包括,微信體系裡流量的打通,也是早晚的事情。公眾號、小程序與視頻號之間的流量流轉,也將會是默認的能力,如果還沒看到,先別急,該有的都會有。
這段時間和微信團隊接觸的過程中,給我的感覺,各個團隊都想做和視頻相關的事情,連公眾號內容如何轉成視頻的這個想法,我就聽到了好幾次,大可不必。公眾平臺、小程序、小遊戲、支付場景、朋友圈、客戶端……這些同樣很重要,現在還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情,如果有誰不知道還有什麼值得做,來問我嘛,知無不言。
大公司裡的一個怪現象是很多人對做小事情沒耐心,都盯著公司最熱門的事情做,因為有機會獲大獎,容易晉升,但一窩蜂的都去做最熱門的事情,很容易導致留下一堆一堆的爛尾項目。要改變這一點其實也容易,耐心改進產品的人和團隊也會被公司管理者認可價值,也有同樣的機會獲得大獎有機會晉升就行了。
舉個例子,今年我遇到好多人對微信的兩處產品小改進讚不絕口,一處是桌面客戶端上的「通訊錄管理」,另一處是訂閱號助手的「傳圖片到素材庫」,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功能,但是對用戶很重要,是日復一日需要用到的地方。做這樣改進的時候內心要篤定。這樣的改進就應該多一些,我們用戶不是總要等著憋出大招。憋大招意味著長時間的思考和各種論證,一不小心,一年就又過去了。
我這麼說,不是說客戶端基本能力和訂閱號助手做得很好了,還有很多小問題值得改進。這些小問題,同樣值得做,值得打磨。比如,微信收藏,如果用戶要把文字轉成圖片,那就不只是排版引擎的改進,而是文字處理庫要做改進和優化。這就需要一些投入,短期看,這種投入可能只針對這一個能力,但長期看,也有可能帶來其他新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礎。
對於微信搜索也是如此,別指望某次算法改進或是某個大一點的內容提供方接入就能對用戶起到立竿見影的品牌影響,而是應該在「微信指數」這樣的小產品上投點資源,做點「無用功」,通過這樣改變用戶對搜索的認知更有效。而這,不需要反覆論證,別讓用戶一直等待就是了。
別總說「這產品沒幾個人用」「小眾需求」,從統計層面上看,微信日活十億,相對「幾百萬人」用的功能可能是「小眾」,但是,一點點資源的投入,可以讓幾百萬用戶有更好的體驗,不值得麼?
很多人會問到微信公眾平臺,我的看法是,不但發展沒有停滯,流量沒下滑,反而隨著視頻和直播能力的到來,內容的集成更豐富,有了更大的空間和商業想像力。相信不少自媒體作者已經看到了公眾號讀者端的一些變化,後面會有更多改變,耐心等待。微信公眾平臺依然是最好的內容創作平臺。
還是繼續說回視頻號和直播,我相信微信直播會帶來一場內容的革命,從 2020 年 12 月 24 日開始。過去一段時間裡,行業裡太多人看衰視頻號,看衰或看好都不需要評論人負責,投身其中,才會有更深的感受。
如果你還沒嘗試視頻號,還沒開始直播過,我建議馬上立刻當下現在就開始吧,別再觀望了。
每個人,每個品牌,都應該開始做視頻號。做這件事情最好的時間是年初,其次好的時間是現在,現在也不晚。
視頻號就是一個入口,一張名片。所有的信息維度最終要匯集到視頻號。
我一直堅定的相信視頻號和直播會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微信團隊做的產品。
你得信龍哥。
題圖:Ikon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