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一個叫周寧的心理醫生發了條微博,恭喜一個女人獲得了一個新鼻子。
獲得新鼻子的女人叫張小榮,因拒絕了前夫的復婚請求,被狂怒的前夫咬掉了鼻子並吞下。令人髮指的家暴行徑震驚了整個社會,「被前夫咬掉鼻子的女子」登上了各大新聞版面的頭條。周寧看到報導後,主動幫助這個女人進行心理治療,同時幫她聯繫整形醫院,看有沒有辦法重造她的鼻子。
上海一家整形醫院的名譽院長江華接受了這個請求,決定幫張小榮進行全鼻再造手術。江華教授是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會長,他從醫四十載,工作範疇除了醫美以外,還涉及先天性畸形和後天性畸形的修復。他長期致力於公益事業,因此對張小榮的救治,也是完全免費的。看著張小榮出院,他心情依舊很複雜:
「我們給她進行了鼻修復,再造了鼻子,為她免除了手術費用,希望她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她的內心是否能復原如初,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救治了太多個像張小榮這樣的患者之後,江華感慨鼻缺損會對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帶來深重影響,於是在2018年,他帶頭倡議並發起「失鼻互助金計劃」,為經濟狀況無力承擔手術費用的失鼻、鼻缺損患者提供救助。如今他帶領的團隊,已成功救治10餘名來自少數民族的失鼻患者,有土家族的小雲、藏族的斯朗曲措、苗族的小菲、壯族的曉寧。
在收到藏族小姑娘斯朗曲措送來的錦旗的時候,江華在微博上記錄了他當時的心情:「困擾斯朗曲措多年的難題一朝得解,看得出來她也更有活力了。我們給予她的不只是容貌的完整,更是內心的圓滿,希望小曲措以後更加自信,享受美好生活!」
對需要幫助的人實施整形救助,在江華眼裡,並不是多麼「偉大」的行為,僅是一個公民應盡的職責而已。讓他義無反顧投身於整形公益事業的契機要追溯到1997年,在他還是一名年輕醫生的時候,醫院裡接診了一名來自東北的燒傷少年。少年身體大面積燒傷,需要治療的部位和手術的次數都比較多,但這戶家庭家境貧寒,承擔這筆費用非常困難。
江華了解到,少年是因為參與山林救火才燒傷的,和他一起救火的幾個小夥伴都犧牲了,只有他頑強地活了下來。因為這個事情,國家還出臺了一個法律,不允許未成年人去救火。
江華為此深受觸動,想伸以援手,但自己的收入也很微薄。在犯難的時候,他突然想到,可以藉助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幫助這個救火小英雄。當時,江華雖然年輕,但已經是上海市醫生最高榮譽獎「銀蛇獎」的獲得者,也是上海市新長徵突擊手,號召力很強。他跑去宋慶齡基金會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遊說,得到了這些機構的支持,最終成功解決了東北少年的治療費用問題。
在此之後,江華走上了公益道路。2000年初,他接診了一名被破舊的軍大衣包裹著的、燒傷面積達到80%的孩子,安排他住院治療之後,江華查病房發現他們父子經常面對面流淚。原來這個家庭因為貧困,沒有足夠的錢讓兒子做手術。
依舊是因為貧窮!這個問題尖銳且現實。作為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幾乎都遇到過因為承擔不起高昂的醫療費用而錯過了救治機會的病人。但江華依舊滿腔熱血,決定為這個孩子東奔西走尋求幫助,他跑了宋慶齡基金會、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市基督教會,及一些社團組織,最終籌得了一筆救治款。從那年起,江華陪伴了這個燒傷的孩子整整17年,完成了至少有7、8次手術,直到這個孩子重新回歸生活,成家立業。
除了幫助無力承擔治療費用的病人之外,江華也投身參與了更多公益行動。
2008年汶川地震,舉國傷痛,江華作為醫療隊長5月14日乘空軍飛機到達汶川,並帶隊趕赴救災現場救治傷者。在震後72小時的黃金救援時間,江華和他的團隊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創造了生命奇蹟,把35個重症傷員從生死線上救了回來,沒有一例截肢,沒有一例發生嚴重感染。
2014年起,江華聯合多家企業籌集資金,開辦內窺鏡隆乳操作培訓班。迄今為止,已連續開展18期,免費向青年醫生傳授技術,共輸送近千位內窺鏡整形技術人才,推動整形美容行業向專業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時常掛在江華嘴邊的,是一句中國古話:「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意思是做不了好官,那就去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江華說,我不覺得做醫生有什麼高大上,作為醫生我覺得應該多去幫助別人。我見到過很多例子,比如性別畸形、耳畸形、鼻畸形,還有車禍造成的畸形、家庭暴力後的畸形,還有農村小孩沒有帶好,被老鼠咬掉了鼻子。我參與救治了一系列這些病人,這些病人都很貧窮。我希望我和團隊能通過技術力量和社會力量,動員大家一起參與進來。
2019年12月22日,在第五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江華和他的團隊獲得了「中國醫美飛翔獎」的公益貢獻獎,獎金為50萬元。 江華在領獎臺上說,「我希望自己和團隊能用這50萬來幫助更多的人。」
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認為,只有行業健康發展,平臺才能夠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而醫生是推動行業進步的關鍵角色。於是新氧在2019年拿出了100萬激勵年度技術突破和年度公益貢獻兩個維度的優秀醫生。
頒獎盛典上,和江華同樣獲獎的還有聯合麗格第一醫療美容醫院技術院長師俊莉,她憑藉改良耳軟骨鼻尖整形技術,獲得了「中國醫美飛翔獎」的技術突破獎。
在新氧社區,很多對自己鼻子不滿意的小姑娘會自發交流隆鼻經驗,在她們列舉的值得信賴的醫生名單裡,一定少不了師俊莉的名字。
除了活躍在社交平臺上,師俊莉這兩年來還奔波於各個鼻整形的會場,做了40多場學術報告,重點普及全耳軟骨做鼻尖整形的技術要點,她希望能給醫生同行提供新選擇。「我希望因為我的存在有很多鼻中隔不會被取,有很多肋軟骨不會被取,有很多取完軟骨以後還有更多的機會去修復。」她欣慰地看到,自己的理念受到了很多醫生的歡迎。經常在演講結束後,許多醫生圍上來詢問技術的細節。師俊莉並不滿足於此,「接下來我會把文章發表在國外的雜誌上,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在獲得「中國醫美飛翔獎」的當天夜裡,師俊莉在微博上寫到:過去幾年,我不斷的對耳軟骨鼻尖整形技術進行改進和打磨,使手術效果越來越好,手術代價越來越小,整形後的鼻尖不僅外觀自然好看,觸感也很自然,推出的「媽生款」美鼻受到求美者的熱烈歡迎。
外表恬靜的師俊莉看起來很年輕,卻已經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了。「她對鼻整形技術領悟深刻,在注意手術安全性和細節把控的同時,沒有多餘動作,手術做得乾脆利落、簡潔優雅,很多男大夫都比不了。」主持亞洲第一例換臉術的郭樹忠教授這樣評價她。
在取得大連醫科大學整形外科專業的碩士學位後,師俊莉在第四軍醫大學西京整形醫院做了整形醫生,隨後,不滿足現狀的她,決定用訪問學者的身份,去韓國進行更多技術學習。在韓國的那段時光裡,她決定了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鼻整形這門事業中去。
「大概是在一周的時間裡,我白天連著看三四臺鼻整形手術,晚上回去看書。白天看手術的時候遇到一些問題,晚上我在書裡就能找到。晚上讀書時,書裡講的一些問題,我在第二天看手術的時候就能找到答案,當時的感覺就是腦洞被打開了,滿天星星都亮了」。師俊莉說。在強烈的興趣驅動下,她連做夢都是手術流程和手術操作。
同時在韓國的一家醫院裡,她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鼻整形術後修復類患者,例如鼻翼塌陷、鼻頭壞死、攣縮變形、瘢痕嚴重等,這些都是鼻整形手術併發症。看著患者痛苦不已的樣子,她下定決心:今後我的手術,絕對不可以出現這種情況。我的患者,一定不能讓他們走上這樣的不歸路。
直到現在,師俊莉也經常強調盲目追求隆鼻效果帶來的手術風險,為此還勸退了很多愛美的小姑娘。她說:「我們的技術跑得很快,但是審美沒有緊隨其後,所以我們不得不非常慘痛地經歷由於審美引起的各種各樣的併發症,比如說你喜歡高挺翹的,喜歡誇張的,但自身的鼻子皮膚不能耐受這麼大的壓力,就產生壞死、外露這樣令人心痛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在精進技術,在改進和優化技術流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新氧的平臺或者是其他的自媒體的平臺,向廣大的求美者傳遞一個正確的審美和自然觀,我們主張是自然主義,如果您是A,請變成A+或者是A3+而不是B。」
新自然主義審美理念,是師俊莉倡導的整形理念,即根據身體自然狀況進行調整,而不是盲目追求網紅臉,什麼流行就做什麼。就像她的改良耳軟骨鼻尖整形技術一樣,出發點也是這個「自然美」理念,用自身的耳軟骨做鼻尖,不斷打磨技術,在外觀自然好看的同時減少併發症。
師俊莉說:「技術創新不是老有的,我們與其說你是如何關注技術創新,不如說你去關注患者需要什麼,患者需要什麼就解決什麼的問題,這就是創新。比如說新氧平臺,患者需要信息更透明,價格更透明,能夠找到好的醫生,能夠有新氧推薦的醫生給到他們,這也是患者的需求,所以新氧的模式我認為是創新。」
在過去5年,新氧致力於構建一個讓行業各方獲益的規則,並成為產業的基礎設施的打造者。2019年5月2日,作為網際網路消費醫療科技平臺,新氧登陸納斯達克,成為醫美行業發展的一個裡程碑式事件。最近披露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9月底,新氧已實現營收3.024億元,APP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為324萬。
新氧的成功離不開爆發式增長的中國醫美市場。新氧發布的《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類為1629萬,僅次於美國的1634萬,且中國年增速26.4%,遠超美國的3.9%。同時,還有數據統計顯示,韓國有四分之一的年輕女性都接受過醫美的治療,而中國的三四線城市醫美的滲透率還處於較為初級的階段。金星認為,在未來的5年-10年中,會有更多優質的行業從業者加入,消費者對行業的正確認知也會不斷提升,這個行業越來越趨向於一個大眾化的行業,仍具有很大的空間。
醫美行業在噴薄發展的同時,亂象也層出不窮。一是醫美行業的消費屬性過強,會導致不少機構為了賺錢而包裝很多不靠譜的項目誘導消費,比如雙平面動感4D隆胸。
二是「黑醫美」引發的醫療事故層出不窮。「黑醫美」主要是四類:黑醫生、黑診所、黑培訓、黑藥品器械。在國內,醫美「四黑」的受害者群體非常龐大,每年僅僅因為注射玻尿酸而導致眼睛永久失明的就有幾百例之多。
面對行業信息不透明和「黑醫美」問題,作為全球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的新氧承擔起了責任,金星說:「作為行業裡的平臺,只有行業健康發展了,平臺才能夠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所以我們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與進步。」他認為,讓消費醫療回歸醫療本質,回歸以醫生為核心,是新氧目前和未來的發力點。
受美國圖靈獎的啟發,新氧發起了中國醫美飛翔獎,旨在幫助醫美行業風清氣正,激勵醫生回歸術與道。金星說,我們沒有把它起名叫新氧飛翔獎,而是中國醫美飛翔獎。我們希望不光是新氧拿出錢,很多上下遊企業拿出錢,變成獎金池,資助這個行業技術做得最好的醫生、公益做得最好的醫生。我們希望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能在行業和醫生裡面形成一個好的口碑和項目,大家知道這個項目會被獎勵。希望能讓行業慢慢形成一個好的風氣,一個正向的循環。
談及飛翔獎,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孫孝文說:「這次(中國醫美)飛翔獎設置有一個技術獎和一個公益獎。這兩年社會上有一個詞非常熱,叫科技向善,正好這兩個獎有公益,有技術,體現了科技向善。」他同時表示,「據我所知,這也是中國醫美行業第一個關於醫美醫生的公益獎項,期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中國有許許多多優秀的醫美整形外科醫生,他們熱愛自己的這份事業,熱愛每一位患者,當然這個行業更需要榜樣的力量。
楊子超:超聲波創始人、愛部落輕日記社區創始人、知名網際網路意見領袖、天使投資人、擁有12年的網際網路產品經歷。曾做過門戶、B2C、C2C、導航、社交、FM、周刊等產品。擔任清科集團旗下沙丘大學導師,《創業家》黑問社區明星導師,武漢青桐匯、合肥合創匯投資人嘉賓評委,2018年Hackaday360產品創新挑戰賽決賽專家評審團評委,2014ELIFE校園黑馬創業大賽北京賽區導師。09年自英國回國後做過雲計算、社交網絡、大數據等多個創業項目,積累下很多創業經驗。作者公眾號:楊子超,歡迎大家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