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看冬季日劇導航的時候最心水的不是這一部,但是因為新冠在家呆著無聊不挑剔的每一部都看了一下,到了最終話,心中的本季最佳變成了不知為好。昨天翻NTV直播啃完不知為好的生肉結局,滿腦子的信積拉乃。今天看了熟肉,有一些動搖,想把追了兩個月關於尾高x凱特的一些感想寫成影評。)
在第六集以前,我一直以為尾高只是一個有風度的前前男友。
畢竟在前男友野中的對比下,尾高几乎是SSR人設。
有攝影特長,寧願更換崗位也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大方,對過去分手不記恨,仍然能與凱特做朋友;穩重可靠,尤其在關鍵時刻,提供庇護所與在島上時的大衣;能站在為凱特好的角度冷靜分析問題,與凱特風風火火的性格正好互補;與母親關係甚好深受母親信任……
最重要的是,即使知道了凱特父親的身份,也沒有改變對凱特的看法。
如果說在前五集中尾高扮演的是唯一聽真壁女士講述過凱特父親真相的真相傳遞者,也是凱特能說真心話的朋友(可能大石靜為了塑造凱特女強人的形象沒有為凱特安排女性友人),從第六集開始,尾高的角色定位變成了,餘情未了的前前男友,前期這麼支持凱特是因為還愛著凱特。
不過狗血的是,尾高在分手的三年裡火速結婚還有了一個孩子(大石靜不愧是你),一下子讓人懷疑自己在看火十還是木十(大石靜: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部都要)。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因為一旦觀眾接受了尾高這個設定,結合之前的鋪墊,會突然發現尾高x凱特也太好磕了吧,就算是不倫也好磕。
單元劇很大的特點是主線與支線相輔相成,細心的編劇會把劇情設置的和主角正在面對/克服/煩惱的事情相似,通過經歷支線,讓主角從中受益,獲得好好面對主線的力量。不知為好也是如此,每集中凱特總能根據工作中跟進的新聞去解決心中的迷惑。於是第六集出現了,棋手與女優的不倫戀情。很新穎的運用將棋棋盤作為約會地點密碼,讓人感覺兩人小心謹慎的隱瞞戀情,但在海邊散步被凱特抓包時,女優並沒有躲在隱藏自己,而是將棋手護在身後,一系列真情吐露。
這番話我真的不能再贊同,無論是否站在道德角度。霓虹金對公眾人物不倫,尤其是女性十分嚴格,可以參照最近的東出昌大事件,唐田手上的資源全無整個垮掉。所以我也不由得發出了和凱特一樣的感慨「女中豪傑」。也許這番話對當時正在迷惑自己和尾高是什麼關係的凱特打氣了吧,才有了第一次尾高x凱特發糖的片段。
「我對我的家人沒有不滿,我很珍惜他們。可是,我每天都在想你。不過呢,要說我這樣是不對的,我覺得也不是,應該說是在危險邊緣徘徊吧。」打個比方,從前我愛吃蘋果,但有一天我更喜歡上了梨子的味道。我還喜歡吃蘋果嗎?當然。我喜歡吃梨子嗎?必然。但深究更喜歡哪個,我會選擇梨子,因為多年的喜愛不會被輕易改變,一旦被改變,一定是出現了更愛的那個。但我不會那麼早發覺,一定會有一個階段兩種水果都適當嘗試,一定也會在一次嘗試中做出選擇。
但不得不說,當兩個人心中都有了「和我見面,像是不倫嗎」的疑問,那麼答案是,不是,也不像以前那麼單純了。
因為棋手女優不倫事件,尾高為已經手臂被棋手妻子(前妻?)捅傷的凱特擋下了另一刀。其實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影視作品中永遠用人肉護墊幫抗槍擊等傷害,明明有幫抗的時間和經歷可以阻止暴力發生了。不過尾高的舉動一下子把他和凱特的關係公布與眾,編輯部那麼多同事在第七集好像才拿到了真正的劇本(誤),也讓凱特直面了自己的感情。
(其實我不太理解棋手妻子犯罪動機,以為讓不倫曝光可以挽留丈夫放棄離婚留在自己身邊的想法真的很蠢,以及用一切手段要挾一個已經不愛自己的人留下來真的愚蠢至極,用治病的話來說治標不治本,倒不如放手開始新生活來得痛快,更沒必要已經按情報完成新聞的記者。畢竟記者選擇寫作角度真的很主觀化,情報可以操縱記者,但不能操縱報導。)
但也在尾高受傷住院時,好不容易直面自己的感情的凱特在醫院走廊上碰到了尾高的妻子帶著他們的孩子。也挺諷刺的,以前尾高和凱特一起報導了那麼多不倫,安慰自己不倫是錯的,現在自己也要背負著「不倫是錯的」。
記者可能揭露的事情太多,遇到的事情太多,更需要自律,也更容易在觸到底線時收手思考。畢竟不明真相的人聽起來「報導不倫的人正在不倫」「殺人犯的女兒揭露社會相」,只憑隻言片語感到反感也是人之常情。
受傷時間尚未平息&自己的身世被前男友野中爆料給其他雜誌,十多年前的隨機殺人案又一次被人們關注,頂著「殺人犯女兒」的頭銜,一夜之間凱特好像失去了容身之處,被記者追問,被公寓中其他住戶抵制。在這種時候站在凱特身邊的,除了主編,是尾高。忍受著傷口疼痛去島上把凱特父親從記者堆中解救出接來東京避難的,是尾高。怕凱特父親與凱特相處尷尬,將自己的攝影棚借給凱特父親住,照顧凱特父親的生活,充當凱特父親與凱特間的緩衝劑的,是尾高。
一個男人能為你考慮到這般地步還付諸實踐,還不向你索求什麼,這是什麼神仙人設啊。
與凱特父親接觸越多,越想了解隨機殺人案背後的真相,畢竟小林叔的氣質和談吐,怎麼看都只符合研究斯坦貝克的教授,不像殺人犯。了解了真相的凱特,陷入了該不該寫報導為父親沉冤的糾結,不想破壞父親隱瞞了這麼久的秘密,不想以女兒的身份撰寫報導。而另一方面,體內的新聞工作者的血性與職業操守也在抗議。
這時候,為凱特打氣的還是尾高。
最讓人意難平的還是攝影棚裡的那個擁抱,力度大到我在屏幕前都快喘不過氣。兩個人相互表達了心意,一直在祈禱劇情在此完結,或立馬到下一個場景。但一切順風順水的劇情一定接上一句 だけど。
其實看直播的時候我也不理解為什麼凱特突然拿孩子當藉口,回憶起與律師見面時說起孩子凱特的眼神和尾高的眼神,一切就明了了,日劇沒有一幀是浪費的。在此之前有很多鋪墊,例如在德國凱特聽satoshi彈鋼琴時候的思考,既然satoshi比自己大一歲,說明在satoshi出生時自己的父母正在不倫。凱特能理解作為「第二個」孩子的心情,自然會對婚姻中與妻子的孩子有著說不清的憐憫與自卑。以及露營的初衷是為了修復夫妻關係,如果沒有凱特與母親的「插足」,隨機殺人案根本不會發生。一下子明白了這些的凱特直接無差別對待了她與尾高間的感情,想從源頭上減少「錯誤」,減少這段不倫帶來的痛苦。
回望之前尾高妻子帶孩子和母親參觀尾高的工作室,會不會是當時已經察覺到尾高的心另有所屬,自己沒有安全感來查崗呢,這個我們無從得知。不過女人都是敏銳的,編輯部同事這麼多,為什麼是尾高替凱特擋下這一刀呢?可能尾高的妻子早就知道了尾高愛的人不是自己吧,才會很乾脆利落的離婚。
無濾鏡加持,我個人認為尾高在這段關係中沒有做錯什麼。他很勇敢的直面了自己對凱特的感情,也在明白的時候及時止損與妻子離婚。對家人沒有什麼不滿≠愛家人。選擇離婚反而對妻子更加尊重。我想,任何一個有自尊心的女人都不會接收名存實亡的婚姻,忍受自己的丈夫明明心裡另有所屬卻為了一紙婚姻扮演好丈夫好父親的形象。
所以主編這一把推的也沒錯,凱特沒有必要開啟上帝視角,覺得尾高妻子可憐,首先要抓緊自己期望的未來。雖然尾高選擇了自己,但自己的心意也更加重要。微博上有人說,尾高凱特在一起痛苦一個人,但尾高凱特不在一起,痛苦三個人。並不無道理。
當然,我們都不是凱特,我們不能代表,也不能支配她的想法。最終尾高提出符合,凱特以孩子為由拒絕。最後凱特提出共同撫養孩子,尾高拒絕,希望凱特保持事業心。
網上很多人說大石靜的timing設置的不合理,完全是兩人太做作,使感情溜走。
冷靜下來想想,兩人的timing真的合適嗎。三年前,尾高因為看透了太多新聞行業的真相,不想因為一個鏡頭,一張照片改變他人的人生辭去新聞攝影師的工作,轉為動物攝影師,而在凱特心中尾高是教自己工作的前輩,是一起跟進報導的搭檔,轉為動物攝影師的尾高在凱特心中沒有了高光,甚至還增添了幾分不理解。這時凱特事業上升期,自然想好好工作,也想擁有一個與自己齊肩並進的夥伴,於是兩人分手,凱特與野中交往。三年後,凱特母親去世,也遭遇身世事件,身邊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而尾高作為知根知底的老朋友正好彌補了凱特心裡這一空缺,兩人感情回溫。可尾高的二次告白正好又撞上凱特的事業上升期,這時的凱特還是想為工作而活。微博上有人說凱特只有在低沉的時候才會想到尾高。好像確實如此。每次凱特聯繫尾高都是在工作上想不通或 受挫時,才會對尾高露出小女生的一面,就連最後在樓梯間對尾高提出共同撫養孩子,也是在報導被槍斃時。而這時尾高因為孩子一人在家哭泣責任心與家庭感爆棚,不會因為事業放棄家庭。這麼看來,兩人的timing真的對上了嗎?靈魂伴侶真的很有說服力,但愛情真的是講究時機的。
有時候,有些人會因為共同經歷一些事,有過共同的情感後感情急速升溫,但能否長久還是問號。我相信有過這種經歷的人即使在很久很久以後也會把對方當做最重要的人,畢竟是扶持對方走過一段路的夥伴。但結局是否圓滿,是未知數。
能確定的是,兩人最終都是為了對方的未來考慮,也很清醒的知道怎樣能把這段感情保留在最好的時候。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才會閃閃發光,閃閃發光的人才有吸引力。尾高尊重凱特的事業心與天賦,凱特最終升職成為了特輯組組長。凱特尊重尾高的責任感與父親角色,尾高最終減少工作獨自撫養孩子。也許不是我們觀眾期望的幸福結局,但也是幸福結局的一種了。
看完第九集後開始失眠,可能是受凱特臺詞的影響,開始反思看的這些劇,從晝顏到不愉快的果實,從失巧到偽裝不倫,我總是站不倫的原因是什麼。似乎每部作品中總是把婚姻關係中被綠的一方設定成有大缺陷的人,例如晝顏中紗和的丈夫拒絕x生活,由裡子的丈夫把妻子當做物品,北野先生的妻子從未考慮丈夫心情,失巧中紗繪子的丈夫否認女性價值與家暴……因為被綠的一方有這些也許讓人難以忍受的缺陷,我們更容易接受綠伴侶的一方不倫,尋找更適合,讓自己生活的更快樂的夥伴。那這次是為什麼,明明尾高妻子的戲份很少,尾高也從未抱怨過妻子不好,妻子也和平離婚不吵不鬧,為什麼還是期待著尾高和凱特在一起呢。
可能不愛,才是原罪吧。
其實仔細想想看過這麼多不倫日劇,好像沒有一部最後能HE。我很討厭每次討論不倫結局是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點說:出於國情/道德/政治因素,不倫肯定不會HE。也很討厭有人看到不合心意的劇情就大叫:毀三觀。不管是道德因素還是個人發展因素,我始終堅信這些故事裡的主角不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與做法後悔。
可能以後會有一部不倫以HE結局。
總站在道德制高點,以及總是不合理的安排,那得多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