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片子,很多人先想到的居然是轉檔。
但很少有人想過為什麼要轉檔。
這是一個貌似笑話的問題,
但你考慮過嗎?
「你真笨呀,RAW無法看無法修調只有JPEG或...才可以。」
「既然最後都要轉成JPEG,為什麼不直接拍JPEG?」
N多人這樣告訴我。
看一下大多數人的流程:
1/把RAW轉成JPEG
2/在JPEG調修
3/保存為JPEG
這個流程從有RAW以來一直這樣,
無人質疑,更無人改變。
但我個人認為這個流程錯誤至極,
從2003年PS CS開始,
我一直主張我的觀點:
那就是【數據修調】
從PSCS開始已全面支持16位圖像
可以在主要功能、層、筆刷、文字、圖形等中
精確的編輯、潤飾16位的圖像
如今的PSCC早已支持32位
試問:
在此情況下有何理由
把16位的RAW轉成8位JPEG
損一次
然後又在8位的JPEG調修後
保存為8位的JPEG
再損一次?
所以準確的流程是:
1/在RAW裡調整
完成保存為RAW
2/直接打開RAW
在16位的圖像中進一步調整處理。
3/如需要可保存為8位的JPEG
除了液化,換景等
RAW已能處理的範圍超乎你想像
更重要的是這一切操作都是:
無損,可逆!!!
老艾一直想找些資料支撐一下我的觀點,
可惜無從考證,
老艾又是鬥膽吃螃蟹。
但,又好又快一直是人類科技發展的原動力!
馬雲說過:
數據將改變一切!
總算找個人來壯壯膽。
前面講了流程,
(關於用何工具,及技術細節,詳見拙作【數據拍攝修調】)
接著講如何正確處理RAW。
所有技術都是為目的服務,
處理RAW的目的之一:
就是得到最高品質的圖像。
所以我的標題一直是高品質影像處理,
純技術層面討論,非此範圍請飄過!
極度厭惡和他講技術他非和你講藝術講感覺,
等你真和他討論藝術他又和你講技術
非要把本來和諧統一的技術和藝術
搞得非此即彼!
試問:一個技術都不精湛的人,藝術能強到什麼境界?
無非把感覺作為理由和藉口而已。超級鄙視!
再申一遍:純技術討論!
工具永遠為目的服務
所以只要能做到以下幾條
用什麼怎麼用又是另一個問題。
只對要點解釋,其它略過。
任何相機和鏡頭
都有設計和色彩還原,成像算法上的缺陷,需調用原廠數據矯正。
主要是白平衡,色溫色調調整,準確還原;
★★偏色調整並非調白平衡如此簡單
起碼分高光,暗部,中間調三部分不同色差
特別室外拍攝,極少只單一偏色
還未包括環境光,反射光,不可見光等因素。
內嵌ICC配置導入,判斷矯正。
★就是導入相機設置的色彩色調數據,還原攝影師構想。
主要是調整曝光數據
高光,暗部,中間調
過曝過欠調整找回丟失像素
由於成像原因
RAW的銳度略低
必須在RAW裡面銳化
這條最難也最重要,大多數人無視,不懂,也做不到。
★★★★高光,中間,暗部調整;灰度級差調整。
說白了:哪裡亮,哪裡暗,亮到什麼程度,暗到什麼程度。
數碼師不懂不行,攝影師不懂基本無語
又是個N多人渺視的大問題
★★★★去除噪點和雜色
人們往往怪罪於數碼成像技術
還深刻懷念膠片就無噪點摩爾紋紫邊雜色等等
關鍵是任何技術都是工具
成像技術變了,您的拍攝技術變過嗎?
換個數位相機和鏡頭您就會數碼攝影了嗎?
不是說做到沒一點噪點雜色
需要的是改變攝影技術
(詳見拙作【數據拍攝修調】)
可憐大部分降噪軟體雖說不夠好,但也不至於去做磨皮。
水平垂直,變形矯正;裁切二次構圖
軟體的智能度,足以滿足您的需求。
上面講了這麼多
您在處理時做到了幾條?
重點的重點是這一切操作全是:
無損,可逆!!
換句話說,你得到的還是RAW,只是多了個幾K的數據包
而且這個數據可修改可共享
最後再多幾句廢話:
一切進步技術的阻力必來自既得利益者
所以反對新技術的必定是那些目前較牛X的攝影師數碼師等
我在全國各地講課碰到這類狀況太多
我做過個比喻:
練武多年的老和尚一定會反對用槍
可打仗了誰管你呢
要想不死趕緊用槍
據前文統計數據
約25%人群在拍攝JPEG
當然各取所需,無可厚非
RAW可以捕捉到色彩廣到ProPhoto RGB,已超越人眼感知。
JPEG只能是SRGB或者ADOBE RGB,並且還要被壓縮丟失。
當顯示和輸出設備更新換代能顯示更多色彩的時候,
再看JPEG,你將永遠不知道當時你拍的真實色彩是什麼。
數據改變世界,誰擋得住!
連續三篇的【為什麼非要RAW】全文結束
感謝您的一直陪伴
這是我第一次開設公眾平臺不會怎麼操作
我自以為是較清高之人
我從不關心別人如何評價
但是開設公眾平臺後我發現
支持的力量是無窮的大
所以如果您覺得老艾說得有理
請關注俺的公眾平臺
最好請給俺點個讚
俺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