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盒魚會喵喵叫嗎」與RISE焉栩嘉的愛恨糾纏頻頻登上微博熱搜。一個自稱與未成年愛豆戀愛後被冷暴力的女友頻頻放出的實錘惹的人盡皆知,後來上演的多位女友的情感大戲也惹得路人頻頻吃瓜。
愛豆戀愛常常被稱為飯圈房子塌了,近年來,飯圈塌房的事件不在少數,愛豆的戀愛往往能引發一幹吃瓜群眾和自家粉絲的熱議。一個正能量偶像,為何戀愛情況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論呢?其實,這與愛豆們在熒幕前展示的人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人設一般是指人物設定,是指通過對人物性格、背景、外貌等進行打造,以求獲得更多喜歡和追捧。粉絲們通常會通過綜藝等物料來了解藝人本身,而藝人的性格、做事特點等人設可以通過本身的演繹和視頻的剪輯等來進行體現。也可以說,藝人們通過熒幕展現出來的形象,可能是公司以及產業鏈中利益各方想要讓你看到的形象,而非藝人私下裡本身的樣子。
藝人們通過這種人設與粉絲建立起一種「擬社會交往」,使得粉絲對於某種受喜愛的人設或者角色產生依戀,從而將其想像為一種人際交往關係。現今粉絲對於富二代、學習好等特性的迷戀,再加上顏值之上定律和公司的對外包裝,足夠讓粉絲對熒幕前的人設產生迷戀,產生很多將藝人當做「弟弟」「兒子」「老公」等身份的粉絲,從而進行情感轉移。
人設的建立往往牽扯了諸多利益,選秀節目的大熱加速了飯圈對於顏值高偶像的需求,資本的下場使得更多的經紀公司躋身造星之路。於是,原本較高的演藝圈門檻開始一降再降,顏值成為了最重要的一條標準,其他的人設等都可以由公司來打造和考量,因此產生了一種變相的行業畸形審美。
公司需要為藝人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人設,低門檻的代價就是人設的建立往往需要更多的謊言去鞏固,通過販賣流量等行為從喜愛該人設的粉絲手中獲得利益。多方的利益供求鏈使得飯圈被一張謊言的網籠罩住——罩在網內的,往往是那些自稱為最了解愛豆的粉絲,她們或多或少都對自己的愛豆有利益的貢獻,殊不知她們被當做獵物一樣收緊套牢;而網外的,是藝人、公司等站在統一利益鏈上的人,他們清醒的從網內人身上各取所需,達成與自身相關的利益行為。
當偶像有零星錯誤的時候,與其相關的利益鏈和粉絲會首先跳出來保護藝人本身。但當藝人具有違背道德、人設崩塌等偶像失格行為時,由於失格行為打破了粉絲與藝人建立的「擬社會交往」關係,粉絲對藝人的期待、愛慕之情轉而被一種欺騙和憤怒之情取代,因此會使得藝人處於粉絲的對立面,保護方開始逐漸縮減。
2019年4月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該《規定》對未成年人節目、節目傳播、監督和法律責任做出了規範。其中總則第四條明確指出「堅持教育保護並重,實行社會共治,防止未成年人節目出現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傾向。」
愛豆團體進入演藝圈較早,此次涉及的焉栩嘉被曝出談戀愛時才18歲,未成年藝人進入演藝圈後,由於失去更多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和身心不成熟加速了他們對於周圍環境的厭倦,產生更多獵奇的心理,過早的工作和重複性的生活使得藝人的心理年齡相較同齡人會更加成熟,因為追求刺激戀愛等看似不合常理的行為都可能會出現在未成年藝人身上。公司作為參與未成年藝人的監管和保護方,理應對未成年人的生活和教育起監管作用,以真正尊重未成年藝人的生長規律、正確引導未成年藝人的傳播活動、關注未成年人藝人生活教育、培養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