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立》熱播,成為現象級爆款劇。值得一提的是,毛曉彤扮演的鐘曉芹跟前夫陳嶼離婚後,離婚不離家,陳嶼360度大變樣,對鍾曉芹超級好;鍾曉芹的小鮮肉同事鍾曉陽得知「姐姐」鍾曉芹離婚後,也對鍾曉芹展開了猛烈的追求攻勢。
剛年滿30的鐘曉芹,會選擇跟前夫陳嶼復婚嗎?還是會選擇小鮮肉追求者,開啟一段新的感情生活?目前鍾曉芹的情感歸宿,引起了觀眾的熱議。
很多觀眾都說,鍾曉芹和陳嶼的婚姻是最平淡的。在我看來,他們的婚姻生活,非常像過山車。
本來約定結婚前五年不要孩子,卻意外懷孕了;本來想留下孩子,卻胎停育了;本來離婚了,鍾曉芹離婚不離家,陳嶼仿佛變了一個人,從冷漠、忽視鍾曉芹,變得關心、關注、體貼了。
也難怪觀眾會覺得,鍾曉芹陳嶼復婚有望。
可是,仔細分析,我對鍾曉芹與陳嶼的復婚,卻不抱希望。
哲學家說過:人不會兩次掉進同一條河。
同樣的,鍾曉芹離婚之前有多麼的痛徹心扉,那麼,她拒絕復婚的想法就會有多麼的堅決。
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鍾曉芹為什麼不會想要跟陳嶼復婚。
《三十而已》裡有個情節:鍾曉芹意外懷孕後去醫院建檔,被醫生告知胎停育,必須做清宮手術。做完清宮手術的鐘曉芹在老公陳嶼的陪伴下回到家裡。原本陳嶼請了一星期的假陪鍾曉芹,卻沒想到陳嶼的單位出現緊急事情,就一天都沒有照顧鍾曉芹,還把鍾曉芹的媽媽氣走了。絕望的鐘曉芹與陳嶼大吵一架,當晚離家出走。直到第二天早上,陳嶼才來顧佳家裡把鍾曉芹接走。
雖然鍾曉芹跟著陳嶼回家了,但是鍾曉芹眼裡的絕望與心裡的委屈,卻怎麼也藏不住。
在鍾曉芹與陳嶼的三年婚姻裡,陳嶼總是習慣性缺席:鍾曉芹加班晚回家,陳嶼不願意去接她;鍾曉芹部門聚餐喝酒了,陳嶼會嫌棄她身上的酒味;鍾曉芹意外有了孩子,陳嶼竟然堅持打掉;鍾曉芹流產後休養,陳嶼不僅不在家照看,還不接電話不回微信;鍾曉芹的媽媽無意間拔掉充電頭導致魚缸裡的魚死掉,陳嶼竟然表現的比失去自己的孩子還暴躁、痛苦。
看到陳嶼這樣的表現,連我都在懷疑:陳嶼是真的愛鍾曉芹嗎?
有「婚姻教皇」之稱的心理治療大師約翰·戈特曼在其著作《愛的博弈》裡提出:婚戀關係需要伴侶無論在生活變化帶來創傷還是日常生活中感到壓力時,都要陪伴在彼此身邊。否則,就會出現情感缺席。
陳嶼這樣的表現,顯然就是情感缺席。陳嶼的生活裡,會操心調皮搗蛋的弟弟,會操心遠在老家的媽媽,會操心電視臺工作的事情,會操心魚缸裡的魚,唯獨不操心自己的枕邊人、自己的親密愛人鍾曉芹的任何事情。仿佛在陳嶼的思想裡,鍾曉芹只是自己婚姻的一個擺設,最好不吵不鬧,乖巧安靜,不惹事就好。
可是,陳嶼忽視了伴侶之間有著不同的表達需要。陳嶼一直很強勢的對待鍾曉芹,他做的任何決定,鍾曉芹基本反對無效,從鍾曉芹意外懷孕卻遲遲不敢告訴陳嶼懷孕的消息可以看出端倪。
所以,鍾曉芹承載了無數的不滿與委屈,終於在某個時機一下子爆發出來,果斷的提出離婚,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現實的婚戀關係裡,當我們遇到伴侶總是情感缺席,怎麼做才能讓更多像鍾曉芹似的女性感受到愛、安全和支持呢?
首先,我們要掌握並運用共情的能力。
共情能力,也稱作移情能力,指的是可以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理解他人的能力。婚戀關係裡,伴侶之間有不同的表達需要。要學會關心並理解伴侶的需求,表達善意的溫暖和情感方面的支持。
比如陳嶼如果在鍾曉芹產後休養階段,細心呵護鍾曉芹,或許他們之間的感情就不會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用心聆聽,更懂得伴侶的需求,才有助於推進彼此之間關係的親密度。
第二,我們要在恰當的時候,支持對方的決定。
婚戀關係裡,很多東西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隨著事情的發展,做適當的調整。
比如陳嶼如果在鍾曉芹意外懷孕時,不是那麼堅決的讓鍾曉芹打掉孩子,而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和鍾曉芹一起迎接孩子的到來,一起承擔隨之而來的經濟壓力、生活壓力,鍾曉芹也不會提出離婚。
為愛而改變,並不是一件丟份的事情。
第三,我們要把伴侶的情感需求放在首位,讓伴侶感受到切切實實的愛意。
之所以強調要把伴侶的情感需求放在首位,是因為伴侶的情感需求太不被重視,總是被排在工作、應酬、孩子等事情的後面。
比如陳嶼明明請了一周的假準備照顧鍾曉芹,可是工作中遇到變故,他一言不發、一句解釋也沒有,便奔去處理工作了。
如果陳嶼奔去處理工作變故前,能夠花幾分鐘安撫下鍾曉芹的情緒,讓鍾曉芹知道陳嶼是關心自己的,是知道自己失去孩子的痛苦的,那麼,鍾曉芹也不會情緒崩潰,歇斯底裡。
我是山石海潮,遇到感情問題,歡迎諮詢,喜歡請關注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