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奧黛麗·赫本:天使的側面

2021-02-10 饅頭說

今天是2020年1月20日

這是饅頭說第 398 篇文章

2004年,時尚雜誌《Elle》做了一項評選:

「誰是歷史上最美麗的女人?」

奧黛麗·赫本以76%的選票獲得冠軍

即便考慮到東西方觀眾的審美差異

奧黛麗·赫本的美麗和典雅

應該還是不會有什麼人會否認

但是,除了「美麗和典雅」之外呢?

【今日由頭】

1993年1月20日

奧黛麗·赫本逝世


1929年5月4日一大早,女男爵艾拉感到一陣腹痛,隨即順利生下了一個女嬰。

這是艾拉男爵生下的第三個孩子。作為荷蘭貴族的後裔,擁有「男爵」頭銜的艾拉之前有過一次婚姻,生下了兩個兒子,之後又不顧家族的反對,與英國銀行家羅斯頓結婚,然後生下了這個女兒。

雖然這個女兒的出生地是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但依舊跟隨爸爸的英國國籍。

父母為這個女嬰取名為「奧黛麗·凱薩琳·赫本·拉斯頓」(Audrey Kathleen Hepburn Ruston),但後人只記住了這個名字的簡單版本:

奧黛麗·赫本。

很難說赫本的童年是幸福的。

在赫本6歲的時候,有納粹傾向的銀行家父親羅斯頓就拋下了她和她的母親走了。這對一直渴望感受到家庭溫暖的赫本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在英國繼續呆了4年之後,1939年,10歲的赫本隨著母親回到了荷蘭,進入了荷蘭安恆音樂學院(Arnhem Conservatory)學習芭蕾舞——這是影響她一生的一個興趣愛好。

不過,留給赫本安心跳舞的時間並不多。在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已經全面爆發。1940年5月15日,面對德國納粹摧毀性的軍事打擊,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的荷蘭宣布投降。

此時,赫本母親的貴族血統惹上了麻煩,因為據稱她的家族帶有猶太血統。結果赫本家裡的所有財產都被德軍沒收,而她的舅舅更是被送進集中營後處決。

從小還算養尊處優的赫本開始過上了拮据的生活,「吃飽肚子」成了一個最大的問題。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她只能吃由鬱金香球根和野草混合的「綠色麵包」,以及大量喝水——童年的營養不良使得赫本後來終生身材瘦削。

在最艱難的戰爭時期,赫本做了兩件值得驕傲的事:

第一,她一直沒有放棄芭蕾舞,哪怕條件再困難也在繼續練習;

第二,她一直通過芭蕾舞的表演為荷蘭的遊擊隊秘密募捐,甚至親自參與傳遞情報。

1945年,戰爭終於結束了。16歲的赫本由於貧窮和飢餓,身高1米70,體重卻只有80斤,而且還身染貧血、哮喘、黃疸等多種疾病。

好在戰爭後不久,剛剛成立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救援十字會來到了荷蘭,為孩子們提供食物、藥品和必要的服裝。而赫本和當時她的同齡人一樣,成為了受益者。這不僅讓她度過了難關,更是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8年,赫本隨著母親一起從荷蘭來到了英國的倫敦,當時她們的全部財產就只有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00英鎊。赫本一開始想進入芭蕾舞學校繼續深造,但在幾個月的訓練之後,她被告知因為童年時的營養不良影響了身體發育,所以她已不適合再做一個芭蕾舞舞者了。

怎麼辦呢?

並沒有因此被擊倒的赫本,開始轉職做兼職模特補貼家用,並開始參與歌舞團的演出,同時參加一些電影的演出。

那一年,奧黛麗·赫本19歲。

一條她從未想過的道路,正在前方不遠處等著她。

最初,赫本當然是以「跑龍套」的角色登臺的。

赫本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從負責講解的空姐,到瑜伽女學生,從女店員,到電話接線員,她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角色,直到1951年,22歲的她接到了犯罪電影《雙豔姝》的拍攝邀請——那是她第一次以女主角的身份主演電影。

這部電影雖然並沒有大紅大紫,但對奧黛麗·赫本的一生產生了重要的意義。

過往的點滴,都是成功的序章。

因為主演《雙豔姝》,有了一定知名度的赫本隨後接演了電影《蒙特卡洛寶貝》,在赴法國拍攝取景的時候,她意外被看中成為了音樂劇《金粉世界》的女主角。這部劇在美國百老匯連演了219場,赫本更是因為自己的表演才能獲得了託尼獎(美國話劇和音樂劇的最高獎)的最佳女主角獎。

但這並不是全部。

因為主演《雙豔姝》,赫本被這部電影的導演狄金森推薦給了著名導演威廉·惠勒。惠勒在看了赫本的試鏡之後,覺得她非常適合主演自己即將開拍的那部浪漫輕喜劇電影。

那部電影的名字,叫《羅馬假日》。

《羅馬假日》的故事結構其實非常簡單:

即將繼承王位的歐洲某國公主安妮(赫本飾)出訪各大城市,受到熱烈歡迎。在最後一站城市羅馬,覺得受到束縛的公主悄悄在晚上溜了出來,結果遭遇到了一位美國記者喬(格裡高利·派克飾)。喬試圖用偷拍曝一個關於公主的大新聞,但兩人卻陰差陽錯地在羅馬度過了開心而又浪漫的一天,擦出了愛情的火花。最終,必須要回到皇室的公主和良心發現的記者在眾目睽睽之下假裝互相不認識,握手告別。

在這部電影中,安妮公主這個角色似乎是為奧黛麗·赫本度身定做:美麗、優雅、天真、善良、活潑,赫本幾乎只要本色出演,就將一個高貴雍容,但又美麗率真的公主呈現在了公眾面前。

結果當然是一炮而紅。

在1954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羅馬假日》獲得7項提名和3項大獎,其中,赫本摘取了分量最重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那一年,赫本才23歲。

《羅馬假日》讓羅馬的這個景點成為了遊客打卡的網紅地,把手伸進去假裝被咬一下成了拍照的標配

成為奧斯卡影后的赫本自此開始片約不斷,她陸續接演了包括《龍鳳配》(第27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黃昏之戀》、《翠谷香魂》、《修女傳》(第32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等一系列電影,知名度大大提高,片酬也一路看漲。但真正讓赫本繼《羅馬假日》之後在電影史上奠定地位的,是1961年主演的電影《蒂凡尼的早餐》。

赫本在這部電影中一舉打破了自己以往塑造的「清純美麗」想像,扮演一個渴望通過釣到「金龜婿」而躋身上層社會的應召女郎霍莉。

這部電影的原作小說作者楚門·卡波特其實一開始並不認為奧黛麗·赫本是最佳選擇,他心目中的女主角位置是留給瑪麗蓮·夢露的,因為他覺得赫本並不具備那種「特質」。

然而,赫本的演出卻讓人眼前一亮,重新賦予了那個一門心思鑽營甚至偷竊的「霍莉」一個全新的內涵,也讓影片男主角保羅無法抵禦霍莉的魅力變得真實可信——誰能抵禦這種讓人窒息的美麗呢?

而《蒂凡尼的早餐》對赫本而言,還有另一個裡程碑式的意義:她成為了時尚界的一個標杆。

在這部電影中,奧黛麗·赫本穿的那條紀梵希小黑裙成為了經久不衰的經典。

事實上,赫本和紀梵希的合作從《龍鳳配》就開始了。當時由於紀梵希並沒有時間接待赫本,她自己去紀梵希的倉庫中挑選了三件上一季的衣服作為戲服。那三件衣服其實並不符合當時搭配的主流,但經赫本穿上身後,卻大放異彩,不僅讓這部電影獲得了當年奧斯卡的「最佳服飾設計」獎,並且成為了萬千女性選擇搭配的標杆。

《蒂凡尼的早餐》幫助奧黛麗·赫本獲得了第34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她的聲譽和成就在好萊塢乃至整個歐美影壇已經毋庸置疑。

然而,一些質疑也隨之而來。

對赫本來說,她那種令人無法抗拒的典雅魅力,有時成了一把「雙刃劍」。

《羅馬假日》上映的1950年代,恰逢美國結束二戰,剛剛開始進入一個物質和精神都變得富足的時代:人們對未來充滿憧憬,彼此之間相互尊重,講究禮節,追求優雅。所以奧黛麗·赫本的「清新典雅」形象非常符合當時人們的期待,認為這就應該是「女性應有的樣子」。

但在經歷了超過1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之後,美國人的審美開始出現了轉彎,在「嬉皮士運動」的助力下,暴力、兇殺、色情等內容的電影開始受到歡迎,而對電影女主角的評價也開始變得多元化——如果你只會展現「美麗」或「典雅」的一面,會被不少人認為是「演技單一」,甚至是「花瓶」。

但這並不能說是奧黛麗·赫本的錯。

儘管她演的任何角色,都會有「赫本的影子」,但她的那種優雅和魅力確實是由內向外散發出來的,是出於本性的,而不是矯揉造作故意演出來的。

凱薩琳·赫本,作為和奧黛麗·赫本幾乎同時代的偉大女演員,因為同樣姓氏,所以一直被人拿來作比較。當時輿論認為凱薩琳·赫本「演啥像啥」,所以認為她才是演技派的代表

其實赫本也一直在嘗試做突破和探索。

1967年,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驚悚電影《盲女驚魂記》上映。這部電影敘述的是盲女蘇茜(赫本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拿到了一個裝有毒品的玩具熊,在她獨自一人在家的時候,前來尋找的毒販冒充她丈夫的朋友闖入家中,不斷套取玩具熊藏在哪裡,孤身一人的蘇茜與匪徒不斷周旋,經歷無數次兇險之後最終化險為夷。

赫本在這部驚悚電影中展現了精湛的演技,她為了能扮演好盲人這個角色,在拍攝中全程甚至可以保持不眨眼。而這部電影也為她第五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但是,又一個頗為尷尬的現象發生了:儘管赫本在角色定位上做了大膽的突破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相當一部分觀眾卻對此印象並不深刻甚至視而不見,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赫本就應該是《羅馬假日》中的那個樣子,那個永遠光彩照人,令人甚至不敢正視的清新典雅女神。

在《盲女驚魂記》上映的這一年,奧黛麗·赫本38歲。

那是一個作為成熟女演員轉型的關鍵時期,而赫本似乎也證明了她有能力做到。

但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赫本宣布息影了。

赫本之所以選擇告別影壇,是因為愛情和婚姻。

赫本的第一段感情發生在她21歲的時候,當時她的男友叫詹姆斯·漢森。在赫本主演的《金粉世界》音樂劇巡演進行到第四場的時候,她宣布將在巡演結束後和漢斯結婚。然而在此期間,《羅馬假日》大獲成功,赫本開始片約不斷,兩人聚少離多,再加上赫本的母親極力反對這門親事,最終,赫本宣布與漢森解除婚約。

赫本的第二段感情發生在1953年,對象是《羅馬假日》中男主角格裡高利·派克介紹的美國劇作家梅爾·費勒。當時赫本24歲,而費勒已經36歲了,之前還有兩段婚史。但可能是從小缺乏父愛,赫本迷上了具有成熟男人氣質的費勒。一年多之後,兩人在瑞士結婚。

赫本一生渴望家庭生活和親情,所以她為這段婚姻注入了所有感情。由於童年時營養不良造成的體弱多病,赫本經歷了兩次流產之後,終於在1960年生下了兒子西恩。

然而,由於兩人在事業上存在巨大的差距,相對默默無聞的費勒開始從「慈父」角色向「嚴父」角色轉變,對赫本在演藝事業上的各個環節都開始過問,這漸漸讓赫本難以接受。儘管《盲女驚魂記》是費勒擔任的製片人,但就在這部影片結束拍攝之際,兩人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為了處理家庭、愛情和事業中的矛盾,也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赫本選擇放棄事業——宣布息影。但這一切努力並沒有換來回報,1967年9月1日,赫本與費勒正式宣布分道揚鑣。

1968年的秋天,剪去一頭長髮的赫本獨自到希臘旅行。在那次旅行中,她認識了一位叫安德烈·多蒂的義大利心理醫生。多蒂彬彬有禮,風趣幽默,一路上對赫本展開了熱烈的追求。赫本當時可能不知道,多蒂在14歲時第一次看《羅馬假日》後就對自己的媽媽說:「長大我要娶這個女人為妻。」

可能是對家庭生活太過渴望,剛剛從一段失敗婚姻中走出來的赫本,在1969年1月,再次穿著紀梵希設計的粉紅色針織連衣裙,與多蒂出現在了教堂之中。

已經息影的赫本這一次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段婚姻中,她陪丈夫逛街,送孩子上學,並且生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盧卡。有一次,在一位伯爵夫人家中,赫本發自內心地說:

「我又在愛中,又幸福了。……我已嫁給了一個我愛的人,願意按他的日程表生活了。為什麼還要重新去工作?去過那種我不想過的生活呢?」

然而,赫本又一次失望了。

在婚後規矩了一段時間後,多蒂最終還是露出了花花公子的本色,他與各類女演員、女模特甚至應招女郎在夜總會、脫衣舞俱樂部中被拍下的照片,經常被登在報紙的醒目位置——因為他是「女神」赫本的老公。赫本後來才知道,丈夫在自己待產期間就已經開始恢復獵豔生活了。

這對一直希望從家庭獲得安全感的赫本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她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能付出的一切,但最終卻換來這樣一個結果。赫本曾經試圖挽救這段婚姻,她嘗試自己隱忍,將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甚至和丈夫去了一次夏威夷過二次蜜月,但最終發現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兩人開始分居。

1981年,赫本與多蒂低調地辦理了離婚手續。

一生渴望家庭但無法獲得的赫本,終於還是對婚姻感到失望了。

在此之後,赫本遇見了荷蘭演員羅伯特·沃德斯,兩人彼此找到了心靈的慰藉,最終住到了一起。此後十餘年,兩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彼此珍惜,赫本稱沃德斯是自己的「靈魂伴侶」。

只是,赫本最終再沒有選擇結婚。

1975年,46歲的奧黛麗·赫本宣布復出影壇。

八年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在電影界,已經是天翻地覆。

很多赫本熟悉的拍攝流程、導演要求、演員技巧都已經跨越了一個時代,整個電影製造的產業變得更緊湊,也更趨向流水線化。但赫本還是很快適應了這一切,她主演的《羅賓漢與瑪麗安》、《血統》、《哄堂大笑》等電影,都獲得了不俗的口碑。

但晚年的赫本,已經找到了一件她認為更有意義的事。

1988年,59歲的奧黛麗·赫本出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童年受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幫助的事情,她一直記得。

對於赫本來說,那絕對不是一個虛榮的頭銜,她是真的為此去付出的。她開始不定期地舉行一些音樂會和募捐會,為全世界的貧困地區兒童捐款募資。

而赫本更願意親身到那裡去。沒有專機,沒有車隊,沒有浩浩蕩蕩的隨從,赫本曾坐在貨運飛機裡的米袋上,輾轉十幾個小時,飛到充斥著戰火與傳染病的衣索比亞,去看望那裡的孩子,真心地擁抱和親吻每一個孩子。她曾說過:

「當你長大時,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用來幫助自己,一隻用來幫助別人。」

有些明星去貧困地區慰問時,都要特地關照攝影師要精心修剪那些拍攝的照片,而赫本卻讓助理關照攝影師:

「告訴他們別動我的臉(上的那些皺紋),那些都是我的收穫」。

1992年,赫本去了兵荒馬亂的索馬利亞。當她看到大批因傳染病和飢餓死去的兒童像畜生一樣被裝在卡車上運走時,她實在忍不住了,不顧被傳染的風險,爬上卡車去查看會不會還會有倖存的兒童。

其實那個時候,赫本自己也在忍受病痛的煎熬。

而且她自己也沒有想到,1992年的索馬利亞之行,是她的最後一次慈善行程。

1992年11月,長期忍受腹痛煎熬的赫本去做了一次檢查,她的腹腔內被檢查出了癌細胞。

經過幾個月的化療之後,癌細胞還是擴散了。

1993年1月10日,赫本最後一次走進自己家的花園。

在自己的「靈魂伴侶」羅伯特·沃德斯攙扶下,赫本依依不捨地撫摸著花園裡的每一株植物,仔細告訴沃德斯不同的養護要求。

因為赫本自己也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她無法親自完成這個任務了。

在最後幾天躺在床上的時候,守候在床邊的兒子問赫本:是否還有什麼遺憾?

赫本說:

「沒有,沒有什麼遺憾,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兒童在經受痛苦。」

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為結腸癌病逝,享年64歲。

在她的葬禮上,和赫本結下一生友誼的紀梵希成了抬棺人,而當時已經77歲的格裡高利·派克也專程趕來,與當年的女搭檔含淚告別。

赫本去世的消息傳出後,全世界各地的影迷都陷入了無盡的悲傷之中,他們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悼念活動,哀悼他們心目中永遠的「天使」離開了人間。

而有一座城市,更是有成千上萬的人自發來到了河邊,點上了蠟燭,放上了鮮花。

那一座城市,是羅馬。

我相信,赫本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且是「完美女神」。

確實,無論是從東方審美還是西方審美的角度出發,赫本留下的一系列熒幕和平面形象,都是那麼的光彩耀眼,可能再挑剔的人都很難找出毛病。

然而,世間又哪有「完美」二字?

以「美麗」和「優雅」著稱的赫本在初入演藝圈的時候,被人評價是「臉大,腮長,腰太細,腿太短」,並不是一個「美人胚子」;

很多人很羨慕赫本永遠能保持一副瘦削的身材,但大家未必知道那是因為她從小因為戰爭而造成營養不良,落下了一身的疾病;

一向以「本色出演」的赫本,最初曾因為無法在電影中流淚而被導演批評,在《羅馬假日》的那場流淚戲中,最後是被導演狂罵「浪費膠捲」,才緊張委屈地掉下了眼淚;

赫本相信愛情,渴望親情,願意為家庭付出一切,甚至付出息影的代價,但兩次婚姻都把她傷得傷痕累累;

大家總是覺得赫本是「美麗典雅」和「雍容華貴」的代名詞,但其實她一直在嘗試突破和創新,就連《羅馬假日》,她其實演繹的也是「落跑公主」的角色,只是因為她的形象給人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以至於她的轉型從來就是艱難無比。

其實,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會選擇性地忽略,因為我們只需要一個「完美」的奧黛麗·赫本,那是大家心目中一個人應該有的完美的樣子。然而,加上這些細節和血肉,奧黛麗·赫本其實從平面走向了立體,並且,我覺得並無損她的形象。

更何況,她最終把自己的小愛升華到了大愛,讓世界認識到了一個美麗的人應該具有的魅力——當然不止是指容顏。

經歷過戰亂,體會過饑荒,為了家庭而甘願犧牲事業,受過傷害卻依舊相信感情,最終願意為世界奉獻愛,這很可能就是奧黛麗·赫本至今仍能給我們留下一個完美形象的重要原因。

在經歷了生活的痛苦之後,依舊相信生活,熱愛生活,這是最寶貴的。

曾經滄海仍為水,天使依舊在人間。

本文主要參考來源:

1、《奧黛麗.赫本的生平簡介》(人民網,2019年8月1日)

2、《奧黛麗·赫本:高雅女神的另一面》(記者 李夏至 ,《北京日報》,2015年4月7日)

3、《如何評價奧黛麗·赫本?《羅馬假日》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感動?》(「知乎」同名詞條)

4、《奧黛麗·赫本父母經常爭吵 父親對其冷漠》(《武漢晚報》,2014年6月5日)

4、《天使睡去15年》(《競報》,2008年1月21日)

【延伸閱讀】


【11.5】這世間,哪有那麼多「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


【3.8】「我多麼想成為一名新女性,但我太軟弱」

感謝關注已人在異國準備開始過年的微信公號 饅頭說 mantoutalk,點「在看」,讓我知道你在看。過年前的最後一周了,大家加油工作,黎明就在眼前~

大過年的,也是看幾本書的好時機。拙作《歷史的溫度 4》新鮮出爐了,這次的主題是「那些執念與信念,理想與夢想」,目前在噹噹、京東、淘寶等各大平臺都有售。更多有溫度的故事,請參見之前的《歷史的溫度》系列。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奧黛麗·赫本丨天使在人間
    奧黛麗·赫本
  • 奧黛麗·赫本:墜入凡間的時尚天使
    也許《蒂凡尼的早餐》不是奧黛麗·赫本最好的電影,但那經典的赫本頭和紀梵希為她設計的小黑裙,讓她成為了永遠的時尚偶像。從芭蕾舞女孩到好萊塢巨星,從安妮公主到聯合國大使,奧黛麗·赫本的一生都在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
  • 天使曾經來過人間--奧黛麗·赫本
    高中的時候,為了看奧黛麗的電影,文文曾經帶領班裡同學逃了晚自習,我記得當時班裡有27名同學,和我一起逃學,就為了看奧黛麗的電影這是我最輝煌的逃學記錄,呵呵第二天老師和家長們掀起的風暴我已經不記得了,但留在腦海中是哪個天使的容顏
  • 天使降臨人間:苦難中成長起來的美麗公主—奧黛麗·赫本
    即使如此,奧黛麗·赫本也沒有放棄過她最愛的芭蕾舞。戰後,赫本與母親帶著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一點點錢去了英國倫敦,在那裡一邊打工一邊尋找繼續深造的機會。為了補貼家用,她開始做兼職模特,並且參與歌舞團的演出。艱苦的生活、勤奮的工作,終於使赫本贏得了人生的轉機。1953年她因出演《羅馬假日》一舉成名,並憑藉該片獲得了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 天使在人間:奧黛麗·赫本的故事
    本期繪本:奧黛麗·赫本風格:簡筆畫她是優雅的同義詞她是女人與孩子的精緻混合她是美麗與聖潔的標尺我們為她傾心 無論男女上帝也渴望親吻她的臉頰她是飄落在人間的天使她是奧黛麗·赫本她的出生上帝親吻了一個小女孩的臉頰,於是赫本誕生了。
  • 老照片:晚年的奧黛麗·赫本,依然是那個落入人間的天使
    提到優雅這個詞,所有人腦海中想到的第一個人,一定是奧黛麗·赫本。赫本已經成了優雅的代名詞。人們說,她的美是上帝的傑作,她是落入人間的天使。近百年來再無一個女人可以超越的頂級美人。完美,是奧黛麗·赫本身上的標籤。即使到了晚年,赫本依然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優雅的女人。圖為晚年時期的奧黛麗·赫本。
  • 天使與王子的童話,奧黛麗·赫本和格裡高利·派克的傳奇(上)
    這是日月製作得最小心翼翼的一期節目,日月不忍心在圖片中添加夢天堂的水印,以免打擾到天使的那份純淨,去掉了文章開頭的LOGO,只想給天使一個更加寧靜的空間。日月不想用過多的文字來修飾赫本和她的故事,因為任何華麗的辭藻與絕美的修飾在赫本面前都黯然失色,她如鑽石般璀璨、永恆,她本身就是照耀萬物的太陽一般的存在。就讓我們直接進入主題,開始講述赫本和派克流傳世界的傳奇故事。
  • 奧黛麗·赫本:天使又回到了天堂,但是人間已經留下了你的傳奇
    單純從面相看,世上並不缺美女,特別是這個整容日益流行的時代,但是能成為世上最完美女神的,個人覺得奧黛麗·赫本當之無愧。  奧黛麗·赫本擁有絕世的容貌,非凡的才華,高尚的人格。她就如落入人間的天使,傳奇的一生光彩照人。
  • 奧黛麗·赫本這五張唯美照,詮釋了什麼是天使,你被驚豔到了嗎?
    奧黛麗·赫本這五張唯美照,詮釋了什麼是天使,你被驚豔到了嗎?奧黛麗·赫本這五張唯美照,詮釋了什麼是天使,一個微笑,亦是傾城。正如導演林登回憶說,「奧黛麗·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親切,很有教養。她象小鳥似地嘰嘰喳喳,講她的芭蕾舞訓練。
  • 最美天使—奧黛麗·赫本罕見照片,9部電影回顧天使在人間的軌跡
    奧黛麗·赫本是擁有著清澈的大眼睛、精緻的小臉、修長身材的美女。以高雅的氣質與有品位的穿著著稱。今天我們就借9部赫本主演的電影一起回顧她演藝生涯的美麗與榮譽1.羅馬假日——奧黛麗·赫本罕見的照片,沒有審美疲勞的攝影奧黛麗·赫本,人間最美天使。
  • 奧黛麗·赫本最受歡迎的十張照片,美得令人窒息!
    奧黛麗·赫本,永遠是《羅馬假日》裡的公主,高貴美麗的面容,善良大方的微笑,舉手投足都異常動人。經典赫本頭,也只有她這樣精緻的五官才顯得調皮中不失氣質。天使在人間,赫本純真得像個孩子。赫本經典側面像,因為從小學習芭蕾,體態優美,有令人羨慕天鵝頸,側臉和髮型形成巧妙的對稱,一個字:美!奧黛麗·赫本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訪問非洲,留下這張著名照片,她的美,來自真正的善良,一個名門淑女的自我修養。「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我卻愛你那飽經滄桑的面孔。」優雅一生的典範。
  • 奧黛麗·赫本最經典的老照片欣賞,總有一張你沒有見過
    奧黛麗·赫本最經典的老照片欣賞,總有一張你沒有見過25年前,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逝世,享年63歲。當優雅女神逝世的消息傳出來後,美國各大媒體表示「天使走了,上帝有人陪伴了」。隨著時間的流逝,赫本的美麗與優雅始終未曾遠去,也從未褪色過,這就是赫本的魅力所在。
  • 高清舊影:「人間天使」奧黛麗·赫本,眼神靈動,盡顯優雅
    高清舊影:「人間天使」奧黛麗·赫本,眼神靈動,盡顯優雅「人間天使」奧黛麗·赫本是自然與美的化身,她優雅的舉止,時尚的穿搭,一顰一笑至今仍讓人難以忘懷。美麗、氣質好、善良、天使一般,構成了絕大部分人對赫本的評價,甚至連CCTV人物錄都打出這樣的專題名《奧黛麗·赫本:20世紀最完美的女演員》,可見赫本是美好的化身了。現在來一組高清舊影,一起見證「人間天使」奧黛麗·赫本。奧黛麗·赫本因《羅馬假日》一炮而紅,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年,赫本因在舞臺劇《美人魚》中的表演,獲得託尼獎的最佳女主角。
  • 奧黛麗·赫本:天使吻了赫本,赫本來過人間
    人們總說她是天使墜入凡間,我倒更願意相信:赫本來了人間,凡塵才有過天使。01.她留戀瑞士,那座和平之邸,住著和睦的父母,少時玩伴的哥哥,還有內斂卻堅韌的奧黛麗·赫本。02. 她的脆弱同時也是一種力量為《儷人行》編寫了劇本的福萊德裡克-拉斐爾說,「她經歷過很多創傷,它們給她造成了很大傷害,然而在她身上你卻找不到任何痕跡。」
  • 不可替代的優雅女神,奧黛麗·赫本:落入凡間的天使
    奧黛麗·赫本的父親約瑟夫·維克多·安東尼·拉斯頓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艾拉·凡·辛斯特拉是荷蘭貴族後裔,襲有女男爵的封號。1953年,赫本與好格裡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正式上映,由於她的成功演繹,該片放映後迅速風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動人的安妮公主形象,表現出公主高貴、優雅的氣息,外貌優美脫俗,體態輕盈苗條,一頭黑色短髮。
  • 奧黛麗·赫本真的美嗎?看完這組珍藏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奧黛麗·赫本真的美嗎?看完這組珍藏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奧黛麗·赫本,這位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傳奇女王,英國電影、舞臺劇女演員,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一位大導演曾說道:「連上帝都願意親吻她的臉頰,她就是這樣一個討人喜歡的人。」
  • 有一種美叫奧黛麗·赫本,純天然的真好看,老照片見證玄機
    有一種美叫奧黛麗·赫本,純天然的真好看,老照片見證玄機美麗、氣質好、善良、天使一般,構成了絕大部分人對奧黛麗·赫本的評價,甚至連CCTV人物錄都打出這樣的專題名《奧黛麗·赫本:20世紀最完美的女演員有一種美叫奧黛麗·赫本,純天然的真好看,如何形容她的美,大概可以用天使這個詞語,這組老照片足以證明了。赫本那澄澈一如秋水的眼睛,修長的脖頸,優雅的姿態,以及絕佳的人品,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墜入人間的天使」。
  • 傳世女神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女演員。Pictures from bigbigwork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女演員。
  • 唯一被聯合國塑像的演員——奧黛麗·赫本
    簡介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闌尾癌病逝,享年63歲。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英國電影和舞臺劇女演員。
  • 奧黛麗·赫本、紀梵希珍貴的老照片,留給世人的只有永恆的懷念
    奧黛麗·赫本、紀梵希珍貴的老照片,留給世人的只有永恆的懷念有一種美麗,叫奧黛麗·赫本,標記了一個時代的優雅,被時尚雜誌《ELLE》也將赫本評選為「有史以來最美麗女人」第一名。有一種愛情叫紀梵希,擁有近乎完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