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期間,馬云為阿里巴巴「豢養」了多隻獨角獸,例如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等。
如今馬雲雖然退休,但這幾隻獨角獸卻已然長成,且幾乎每一隻都能在業內獨當一面。但馬雲真正寄予厚望的,其實是僅僅成立3年的達摩院。
阿里巴巴的底牌
公開資料顯示,在2017年10月份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CT張建鋒宣布,阿里巴巴成立全球研究院——達摩院。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達摩院是享譽江湖的武學機構;但在阿里巴巴的願景中,達摩院卻是一家探索科技未來,以人類願景為驅動力的研究院。
對於達摩院,馬雲曾表示:未來一定是技術創造利潤,而未來市場規模的取得要靠創新。
雖然在馬雲這裡,達摩院被賦予了商業性質和盈利的目的,但這個非典型研究院在業界依舊是極為特殊的存在。
而達摩院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組成部分和產業領域上。
筆者了解到,達摩院的三大主體是阿里在全球建立的自主研究中心、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的聯合實驗室,外加阿里巴巴創新研究計劃。
在產業領域上,達摩院覆蓋量子計算、機器學習、網絡安全、自然語言處理、智聯網等多個高端產業。
在成立之初,馬雲宣布會在未來三年內投資1000億元用於科學研究;同時,馬雲還要求達摩院,「必須要比阿里巴巴活的時間長」。
由此可見,馬雲對於達摩院相當重視。達摩院既是阿里巴巴劍指基礎科研的利器,也堪稱阿里巴巴的技術底牌。
達摩院三年成績單
時至今日,阿里的「三年之期」已至,達摩院到底成績如何?日前,達摩院官方公布了自2017年成立至今,該機構在多個領域的種種成績。
公開信息顯示,三年內,達摩院在AI、量子計算、自動駕駛和晶片等多個領域,總共拿下60多項世界第一。
例如2019年的最強AI推理晶片含光800;還有2020年的深度語言模型體系ALICE,實現全球首個實時翻譯直播。
除此之外,達摩院還成功孵化出兩家科技公司,分別是平頭哥以及小蠻驢。
前者研發出的最想RISC-V處理器玄鐵910,日前已經成功運行Android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達摩院已經在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了1000多篇論文。
在理論和技術上,達摩院成績斐然,在產品產業應用上,達摩院同樣表現出眾。
筆者了解到,現階段達摩院已經將大量研究成果,用於醫療、教育、農業等領域。
機構研發的全基因分析技術、CT影像AI技術等,也被全球上百家疾控中心以及醫療機構使用。
綜合來看,達摩院不負馬雲所望,三年之內果然作出了成績,也徹底在業內外打響了達摩院的名氣。
網羅天下英才
而達摩院之所以能夠在短短三年內,實現其他企業研究團隊5、6年甚至10年才能做出的成績,一方面得益於阿里巴巴雄厚的資源;
另一方面,就要歸功於達摩院內的濟濟人才。據悉,多年來,阿里巴巴網羅了全球範圍內許多知名學者以及高級技術人才。
院內超過一半的科學家,都擁有名校博士學歷。其中,還有10多位IEEE Fellow級別科學家,外加三十多位知名高校教授。
例如黃如,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還有Michael l.Jordan,美國三院院士,人工智慧領域的世界級泰鬥,還是兩位根目錄人物之一。
諸如此類級別的精英,在達摩院內還有許多。武俠小說中的達摩院內可謂高手如雲,馬雲的達摩院與之相比,不輸分毫。
寫在最後
依託於阿里巴巴的強大資源以及技術價值觀,達摩院無數人才正在一步步助力阿里巴巴這家大型網際網路巨頭,向「技術驅動商業」的模式轉變。
而與阿里「服務全球至少20億人口」、「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的願景相比,達摩院三年的碩果,只能算是小有成就。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