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是什麼?
國產恐怖片導演會告訴你,恐怖是精神病、幻覺、噩夢;《電鋸驚魂》導演溫子仁會說,恐怖是血花四濺的暴力美學;而在日本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看來,恐怖可以很日常,日常到,街頭與你擦身而過的淚痣美女就可能是恐怖的源泉。
說到日本恐怖漫畫,伊藤潤二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即便你沒有聽說過他,也一定從社交媒體上看過他所繪的蝸牛人或者富江。這位出生於1963年的恐怖大師,看似清秀靦腆,但在書生般的外表之下,他卻執著於探索恐懼的臨界點,讓人細思極恐卻又忍不住沉迷。
最近,伊藤潤二經典美學展正在中國巡迴展出,今天島主就帶你看看,這位恐怖大師究竟是如何塑造恐怖的。
自小就熱愛塗鴉的伊藤潤二,五歲生日時曾收到姐姐送的《木乃伊老師》的漫畫(話說送五歲孩子恐怖漫畫,這位姐姐你心可真大),自此便陷入了對恐怖漫畫的痴迷。高中畢業後,伊藤潤二進入名古屋齒科技工專科就讀,學習製作牙齒模型。這段經歷讓他得以經常觀摩人體結構、研究人類面部表情,這對其之後的漫畫生涯產生了深遠影響。
1986年,恐怖漫畫雜誌《萬聖節月刊》開設了「楳圖賞」,恐怖漫畫巨匠楳圖一雄(《漂流教室》作者)作為評委親自坐鎮。身為楳圖一雄「迷弟」的伊藤潤二攜處女作《富江》參賽。結果《富江》作為佳作入選,翌年開始連載。
從此,日本少了一位牙醫,卻多了一位恐怖漫畫家。
△伊藤潤二作品《富江》
討論一位漫畫家,不得不提他的畫風。不同於楳圖一雄、丸尾末廣等天馬行空的風格,伊藤潤二的畫風細膩,多用細線排線來表現明暗,且具有高度現實主義風格。例如《三酸甘油酯》中的富士山、《漩渦》中的黑渦鎮,單獨拿出來看都不亞於寫實的工筆畫。而這種寫實的畫風,也拉近了讀者與漫畫的距離,仿佛讀者就是書中的人物。同時,這種寫實的畫風也能讓讀者心生疑問,揭開這層平凡的面紗,又會有著怎樣奇異的故事?
△伊藤潤二作品《漩渦》內頁
曾有人評論稱,初讀伊藤潤二的作品你不會感到恐怖,但漸漸一種弔詭的氛圍就會將你包圍,他習慣將這種令人膽寒的氣氛滲入人物的整個生活中,製造出一種逃不掉的絕望與壓抑。在伊藤潤二的筆下,隨著情節的發展,看似正常的事物開始漸漸扭曲,日常的異化慢慢地將讀者帶入一出出腦洞大開、詭異而又引人深思的怪譚物語。
例如在《富江》系列中,富江起初只是一名水性楊花的淚痣美女,因為招蜂引蝶被同學們集體分屍,殊不知她卻擁有讓人頭皮發麻的無限增殖能力,不論身體被切成多少份,都會從中長成一個個外表一模一樣的富江。而當她情緒不穩定時,也會自我分裂,一個軀體上長了無數頭的恐怖畫面成了不少人的心理陰影。
△伊藤潤二作品《富江》手繪稿
而在另一篇經典之作《漩渦》中,伊藤潤二更是對這種日常的異化信手拈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螺旋紋,被扭曲為各式各樣的「漩渦」,最終帶給人無以名狀的噁心和恐懼:男主的爸爸陷入對漩渦的痴狂,把全身骨頭敲碎,將自己變成漩渦;瘋狂的媽媽因為害怕漩渦,不惜用剪刀捅破自己的耳蝸和指紋;老師、同學因為詛咒變成了蝸牛人;纏繞嬰兒的臍帶也成了不詳之物。種種異化加上伊藤潤二寫實的畫風,整個故事就像活了一樣,栩栩如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伊藤潤二的作品中,往往都沒有闡明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怪異的群體,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任意加以解釋,故事也變得更離奇恐怖。
在伊藤潤二看來,這些日常的異化還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人心的異化」。在長達30年的恐怖漫畫家生涯中,他不斷地表達著這個主題,抓住人性中隱藏著的瘋狂和恐怖,然後具象成詭譎的故事和變異的形象。
例如在《無街之城市》中,伊藤潤二放大了人們的偷窺欲。故事講述女主角受不了家人的莫名偷窺打算搬去嬸嬸家,結果發現那座小鎮已經完全沒有了街道,居民樓每家每戶都緊挨著,人們想要通往哪裡都必須得穿過別人的家。在這種隱私極度暴露的情況下,社區規則與群體生態開始發生「異化」:大多數「被窺伺」的人開始用面具遮掩自己來生活,以保留僅存的隱私感;有的「窺伺者」甚至在這種密閉環境下進化成「多眼」的怪異形態。
△伊藤潤二作品《無街之城市》封面
每次讀罷此篇,島主都不禁暗想,如今我們被社交媒體所「挾持」的生活不正是如這座「無街之城市」一般?《管子》裡有句話叫「牆有耳,伏寇在側」,可是,在社交媒體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不只是「零隱私」,更是「負隱私」。
首先,消費的隱私,包括孩子吃什麼奶粉、女人買什麼鞋子,都在受到大數據無所不在的窺探;其次,更多的隱私是我們自己在朋友圈或微博中,在敲打下鍵盤的那一刻被出賣;最後,我們自己也正成為在側的伏寇、有耳的牆,他人的隱私以一種八卦的方式走進我們的生活,也把時間和精力消耗在了窺伺公眾人物與身邊親友的隱私之中。
伊藤潤二對人心的挖掘不僅限於此,社會給人造成的壓力也是他創作的源泉。在《頂梁柱悲話》中,伊藤潤二描繪了一位父親不知什麼原因被家中的頂梁柱壓在了下面,由於擔心救自己會導致新蓋的房子坍塌,於是這位倒黴的父親選擇犧牲自己,保全房子。
整個故事雖然短短只有幾幅畫,但卻讓人讀罷久久難以釋懷。自古以來,男人一直被看做家裡的頂梁柱,這就使得男性背負著更加沉重的負擔,有時你是否也和那位無助的父親一樣,在迫不得以的情況下選擇被壓力吞噬呢?
△伊藤潤二作品《頂梁柱悲話》內頁
另外要提到的是島主心中伊藤潤二的兩篇神作——《阿彌殼斷層之怪》和《長夢》。在這兩篇作品中,伊藤潤二不再拘泥於壓力、仇恨這些人心中的雜念,而是將恐怖上升到一個哲學的高度,將人類對自然、命運的未知以及有關永恆的思考具象成了恐怖元素。
《阿彌殼斷層之怪》講述的是阿彌殼山嶽在一次地震之後出現了一個古怪的巨大斷層,更離奇的是上面竟布滿了很多人形洞穴,許多聞訊趕來的人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形狀,並不約而同地鑽了進去。在描繪這種恐懼之時,伊藤潤二還提到了人類身體會隨著深度的增加和山體的扭曲而不斷拉長變形,每次看到那些扭曲的人形,島主都會背脊發涼。
△伊藤潤二作品《阿彌殼斷層之怪》內頁
秉持著不能我一個人瞎的原則,島主曾將這則短篇推薦給身邊許多朋友,有人說這是作者想表達對超自然力量的恐懼,有人說這是幽閉恐懼症的意象化表達。直到有一次島主感嘆造化弄人時,突然想起我們有時正是和那些被選中的人一樣,只能順從某種未知的旨意,朝著早已安排好的結局前行,即便身體變形了,依舊義無反顧。
《長夢》則講述了一位病患經常做「很長的夢」,起初他覺得在夢中過去了一個月,再然後是一年、一個世紀,直到夢到了永恆。短短的篇幅就包含了有關醒與夢、精神與肉體、永恆與時空的探討。所謂「莊周曉夢迷蝴蝶」,我們誰又能保證,自己現在不是身處一個「長夢」中呢?
△伊藤潤二作品《長夢》內頁
讀到這裡,你或許會覺得伊藤潤二的作品都是陰暗系,並不適合內心陽光的人翻閱。其實,所謂「日常皆是伊藤潤二創作的源泉」,親人、小貓、熊孩子都曾被他拿來創作,驚悚的同時也不失一份溫情和幽默,往往前一秒你可能還寒毛卓豎,下一秒就可能露出一絲玩味的微笑。不過,島主還是要友情提醒一下,膽小的小夥伴就不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去搜伊藤潤二的作品了,因為看過之後,你可能會覺得掌中手機都如此恐怖。
△伊藤潤二作品《小四和小六》封面
- END -
文字 / 耿 漢
策劃 / 盧雋婷
編輯 / 危 敏
視覺 / 徐銘遠
圖片來自網絡
每個人都是一件有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