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介紹香港本地特色的網站裡,南生圍是作為一條生態遊路線被推薦的。曾多次在網上瀏覽時,零零星星看過南生圍的照片,在我看來,她是如此的普通,根本不值得花時間專門走一趟。
前不久一個周六,因為很巧妙的一件小事情,中午了,我和簡妮才臨時決定去香港走走,至於具體去哪裡,也不大確定。出發時已經是下午兩點,算上過關和兩地的交通時間,南生圍是唯一能夠勉強去的地方了。
南生圍,位於香港元朗港鐵西鐵站北面,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兩河之間交匯處有一小島,島內雀鳥成群,樹叢、農田和水塘交輝相映,形成了一個河流生態與農間田園融合的生態區。
南生圍原先並不為香港大眾所知。2003年11月,一條小灣鱷於南生圍被發現,香港政府先後聘請澳洲的「鱷魚先生」約翰·利弗和番禺的鱷魚專家「鱷魚釗」前來捕捉,均告失敗,其後小灣鱷被當地魚塘的魚網纏住,最後被漁農自然護理署所設置的捕獸籠捕獲。小灣鱷事件之後,南生圍開始引起外界的關注。[1]
行走南生圍,是一種接近於在縣城河道和鄉村荒郊的遊歷體驗。從體驗和視覺來說,這條線路又可以分為兩部分:
河岸生態遊
我們從錦田河的東面、沿著南生圍路,一路往山貝河方向走去。剛到錦田河邊,便看到河的對岸,有一座傲立的山以及這座山在河中的美麗倒影。從一位香港老伯口中得知,這座山叫雞公嶺山。
在河岸,能夠看到河中有許多自由出沒的白鷺、彈塗魚、潛鴨、招潮蟹等,它們有些在河間飛來飛去,有些於河泥中神出鬼沒,等到你拿起手機正要拍攝之時,又溜走了。間或,會遇到一些攝影愛好者,他們扛著器材,神情專注,靜候最佳時刻,其中白鷺和雀鳥是最被寵愛的拍攝對象。
一路上,遇到最多的還是騎單車的年輕人,他們歡聲笑語,三五成群結伴相遊,是開始這一段略單調路程裡最歡樂的陪襯。偶爾,也有驅車前來的一家大小,輕輕路過,不嘈不雜。
起先以為走錯路,河岸的這一段,我們走的頗急促,不大有閒情享受這舒適的下午時光,略可惜了。
田園文藝遊
走了很長一段河岸生態路後,我們轉入南生圍路左側的樹叢和農地。大草地上,很多帶著小孩的香港人或者年輕的朋友們,隨地鋪一張墊子,帶上一些食物,讀書或遛狗,溫馨樂融融。
再往裡走,景致又不同了。在錦田河和山貝河交叉處,農田、高聳的大樹及樹蔭小徑,以及背後連綿的小山脈,構成了一幅鄉村田園風景畫。
來到破屋時,太陽已經下山,成群的雀鳥從頭頂飛過,我們沿著農間小路,溜進破屋,站在屋頂展望四周,順便欣賞一些香港人拍各種凹造型的照片。離開破屋後,回來查資料才得知,這裡還是電影《殺破狼》打鬥場景的拍攝地之一。
最後,是南生圍最具文藝範的攝影點。赤桉樹、蘆葦及蘆葦環繞的水塘、水塘裡的木橋,初看不起眼,細看卻耐人尋味。
(隨手拍這一系列照片時太陽已經落下,基本是昏暗調調了)
行走後記
未去南生圍之前,一直以為她是一座孤立的小河島,四周被河流包圍住。去了之後,發現她是一片沿河荒郊。以苛刻眼光來看,她是香港最落後的地方之一,整體平淡,乃至破落。走完後,反倒挺喜歡的,因為很舒心放鬆。如果時間多一些,走慢一些,這一趟路會更值得記念吧。——沙拉33
綿遠悠長的單車道,對我等戶外運動愛好者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不過想的不是有朝一日來此踩單車,而是酣暢淋漓跑上個把小時。三年前,我站在深圳灣跨海遙望對岸的香港,如今卻是站在香港的南生圍回望深圳,一樣的心緒多多。此行,最驚豔的是後半程遇到了廢棄的獨幢建築,從水面上,蘆葦叢中一眼望去,墨如青黛的雞公嶺山,高聳的樹枝蒼穹,恰如荷蘭油畫,真醉了。——同伴簡妮
行程中的彩蛋
錦田河和山貝河交界處,據說是沿途看日落的最佳地點。我們行走到交界處時,剛好是落日時分,於河凹處,看了一場美美的落日。
你知道嗎
(圖片來自Instagram 截圖。看到人家拍的照片我覺得很對不起大家,以及夏天去又是另一番風景)
(圖片來自網絡)
港玩港樂
「深圳最好玩的地方梗系去香港啦!」100%原創,香港郊野戶外玩樂體驗。
手指兄,長按我關注一個唄
這麼文藝的地方怎麼去?點擊『閱讀原文』話你知。
備註:[1]和[2]信息來自維基百科「南生圍」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