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Disney+上線後的「拳頭產品」,更是許多觀眾心目中的影視「第一IP」,《曼達洛人》受到了全球粉絲的極大關注。
從開播後各大打分平臺的口碑來看,這部劇穩了!
為了讓該劇一炮而紅,迪士尼可謂不惜血本,《曼達洛人》每集成本都在1200萬美元以上,一季8集的投資就高達上億美元,許多A級大片都不一定追得上。
迪士尼還組了一支「全明星主創團隊」為劇集保駕護航:拍攝多季《星球大戰:複製人戰爭》的戴夫·菲洛尼,參與製作《風騷律師》《黑客軍團》等劇的黛博拉·周,《侏羅紀世界》的布萊絲·霍華德,《雷神3》導演塔伊加·維迪提,以及我們熟悉的喬恩·費儒。
喬恩本就是鐵桿星戰粉,參與過星戰動畫配音、與盧卡斯合過影,此次以編劇、導演、製片的身份打造星戰劇集,也算得償所願。
如果《曼達洛人》最終大獲成功,對喬恩來說,其意義甚至可能不下於當年那部開創了「漫威電影宇宙」的《鋼鐵俠》。
本劇主演佩德羅·帕斯卡大家也不會陌生(《權力的遊戲》中的「紅毒蛇」奧柏倫,《毒梟》中的潘那特工),雖然《曼達洛人》中全程戴著頭盔,看不到他性感的小鬍子,但一聽那磁性略帶憂鬱的聲音,就知道是他沒錯。
從前兩集來看,擁有「電影質感」的《曼達洛人》確實表現優秀,無論是資深星戰迷還是零基礎的新觀眾都能獲得樂趣——別的不說,光是看人狠話不多的孤膽賞金獵人打打殺殺就很過癮了!
劇集《曼達洛人》的故事,發生在帝國淪陷與第一秩序出現之間,恰逢銀河帝國新敗、百廢待舉的亂世……
歷經多年戰亂,不計其數的曼達洛人以賞金獵人或僱傭兵的身份,浪跡在銀河系的各個角落——主角曼達洛人沒有確切的姓名,但正邪難辨、武藝高強的獨行勇者形象,正是無數曼達洛人的縮影。
迪士尼接手「星戰」系列後,已拍了兩部後傳電影和兩部外傳電影,口碑卻都不太理想……「星戰迷」也許是世界上最難伺候的一群粉絲,他們既要「原汁原味」,又想「推陳出新」。
《曼達洛人》能受到如此好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兼顧了情懷與創新。
比如背景中的自然環境,首集出場的兩個星球,多少都令人聯想到霍斯的冰天封雪地,以及塔圖因的長河落日圓,劇集在展現星球風光足夠壯闊的同時,也用新技術保證了畫面不至於簡陋。
此外,還有不少觀眾熟悉的星戰元素,例如曼達洛人抓捕多名犯人後使用的「碳凝」技術,漢·索羅在《帝國反擊戰》中也享受過,他還以此形態被波巴·費特賣給了賈巴。
又例如曼達洛人去接任務時,牆上出現了一個帶亮紅「眼球」的伸縮式門衛機器人驗證身份,當年在塔圖因賈巴的宮殿門口,也有這樣這樣一款門衛機器人,為C-3PO和R2-D2開了門。
首集結尾,曼達洛人和賞金機器人IG-11大殺四方後的帥氣POSE,也與《帝國反擊戰》中波巴·費特和IG-88一起接受「黑武士」達斯·維德任務時的站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首集最大爆點,當屬曼達洛人找到的目標,一個綠皮膚、大眼睛、長耳朵、裹在襁褓中的「50歲嬰兒」,正是大名鼎鼎的尤達大師的同族人。
有趣的是,劇集以道具人偶(為主)的方式來展現了這個角色(要知道「星戰前傳」中全CG製作的尤達頗受粉絲詬病),《曼達洛人》此舉顯然更能還原「老星戰」的質感。
《曼達洛人》的花式「寵粉」不僅僅體現在場景、種族和星戰元素上,更體現在隱蔽的細節裡。
就像烏格瑙特人庫伊爾和曼達洛人騎布勒格的動作,稍稍笨拙的「欠流暢感」,顯然是在模仿星戰三部曲裡「道具+後期」製作的、略顯幀數不夠的畫面感。
盧克在霍斯騎「湯湯」時就是這種感覺。
當然,如果《曼達洛人》一味還原老星戰電影,那就顯得狹隘和過時了。事實上,劇集在該使用CG特效的時候一點都不含糊,足夠令觀眾感受到這是一部2019年出的作品。
比如曼達洛人駕駛飛船擺脫拉文納克巨齒獸的一幕,擱幾十年前只能用道具+近景+借位的方法緊巴巴地拍攝,現在則可以光明正大地用電腦特效和全景鏡頭好好展現,人、獸、船動靜之間一氣呵成。
還比如賞金機器人IG-11「360度全方位無死角」旋轉式射擊的鏡頭畫面,雖然依舊是「星戰式」的槍戰場景,但如此流暢、連貫的鏡頭,放以前的星戰電影裡是絕對做不到的。
曼達洛人製作滿分,也體現了星戰情懷,第一季評分9.2,足以表現這是一部不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