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花
來源:十點讀書會(ID:sdclass)
這世上,沒有誰離不開誰。
我們終將告別過去,開始新的人生。
昨天晚上,朋友給加班的我發來一條消息:
我自己去機場了,今晚飛墨西哥,看你很忙就沒有告訴你,咱們一定會再見的,不喜歡送別,怕我們會哭。
朋友要嫁到墨西哥了,除了婚禮我可能會去一趟,其他似乎也沒什麼機會了。想到這裡內心湧起一股酸澀之感。
米蘭·昆德拉說過,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可是啊,告別才是人生常態。好好告別,才是對每一場相遇的尊重。
少年說再見,成人再也不見
前不久看到一個視頻,武大男寢因停電而大合唱《平凡之路》、《藍蓮花》和《光陰的故事》。
看哭了不少正在畢業和早已畢業的成年人。
這就是青春,武大男寢深夜合唱《藍蓮花》《平凡之路》《光陰的故事》,時光帶的來故事,但帶不走青春。其中有一句評論:時光帶得來故事,但帶不走青春。
當人生中每一幕散場,那些遲遲不肯謝幕的人啊,便再也沒有新的故事。
然而生命來來往往,我們卻總愛說:你來,我去接你;你走,我不送你。
似乎,大部分人對告別這件事,並不怎麼擅長,也不怎麼樂意。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
有沒有一些告別,讓你記憶深刻?
問題下面的評論都是對告別的失落、傷感、無助與遺憾,似乎告別就意味著一種失去。
@紅塵來呀來
今天高考,就寫個應景的吧。高考完聚餐結束,大家在飯店門口道別,我的眼淚突如其來,哭著甚至跟平時不怎麼喜歡的人也深深擁抱了。朋友問我怎麼情緒這麼激動,不像我。我說今天在這裡告別的部分人,可能以後都不會再見到了。現在我畢業三年多了,一語成讖。
@breezesea
那年秋天,去看生病的奶奶。哭著擁抱,心裡清楚地知道那就是最後一面,嘴上卻說著過一陣我再來看你。離開的時候,拉著箱子邊走邊哭,那就是最後的告別。
@Faner範
那是第一次看到蘋果樹開花的春天,站在樹下的我,告訴自己趕緊脫離這稚嫩的年紀,結果這一走就是十二年,再見了,十八歲的自己。時間真聽話,一走就再也回不了頭。
......
生離和死別,苦不堪言。
可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告別的旅程,朋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過去,即使你再不舍,他們也會像電影《千與千尋》裡那樣說一句:
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
所以啊,當陪你的人要離開的時候,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就算終有一散,也別辜負相遇。好好相遇,好好告別。
結婚不一定是為了幸福,但離婚一定是
在我們的青春時代裡,每一場告別都顯得轟轟烈烈,痛不欲生。後來走的路多了,你突然發現,這世上沒有誰離不開誰。
與其抓著過去不放,不如灑脫地邁向未來。
徐志摩第一任妻子張幼儀與徐志摩是包辦婚姻,那時候還在師範學校讀書的張幼儀,因四哥做媒嫁給了徐志摩。
可徐志摩從一開始就不待見張幼儀,處處冷落和挖苦她,即便這樣張幼儀也努力做著一個好妻子。
婚後第3年,張幼儀剛生下長子,徐志摩就遠涉重洋,去美國留學了,沒過多久,又跑到英國去了。
張幼儀為了與丈夫更近一步,隻身帶著行李來到除了丈夫舉目無親的英國。
久別勝新歡,她懷著滿腔的思念與期盼來到丈夫跟前,迎接她的卻是丈夫的厭煩與冷漠。
當張幼儀懷有2個月身孕的時候,徐志摩要和張幼儀離婚,並讓她把孩子打掉。
張幼儀害怕,說,我聽說因為有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漠地接口道,還有人因為火車事故死掉的呢,難道人家就不坐火車了嗎?
他不愛她,便也不會心疼她。
已經做好了接納二太太的張幼儀,在生下孩子以後,沒有與徐志摩糾纏很久,便籤署了離婚協議書,體面分手。
最開始告別這段並不愉快的婚姻時,張幼儀非常不適應,也很痛苦,她甚至想到過死。
但消沉了一段時間以後,張幼儀意識到自己的人生還得繼續,她選擇告別過去,破繭成蝶,活成了民國女子中放下愛卻不放棄自己的勵志楷模。
她努力學習和工作,創造了當時中國的兩個第一: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實業家和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時裝品牌公司。
而且,1931年徐志摩飛機失事後,在很多人都亂套的情況下,只有張幼儀,冷靜地代表著徐志摩家裡,妥善處理他的後事。
對不幸的婚姻,張幼儀沒有死纏爛打,她選擇了體面告別,用寬容和愛,重新譜寫自己的碧海藍天。
她不但成全了徐志摩,也成全了她自己。
其實告別一段關係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好好告別,在告別以後還能好好生活。
如何告訴3歲的孩子爸爸去世了?
生離是一種選擇,而死別更多時候則屬於一種無奈了。
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提問:如何告訴3歲的孩子爸爸去世了?
大部分人表示選擇不告訴孩子,覺得孩子的承受能力太弱,認為等孩子長大了明白死亡了也就知道爸爸去哪裡了。
如何面對死亡,對成年人來說都是一件殘忍的事,更何況是小孩呢。
我小姨就也一直是這樣想的。
在表弟還只有2歲的時候,姨父晚上在外地拉貨出了車禍,搶救了3天以後還是沒能保住性命。
小姨和姨父感情一直很好,姨父家裡人都覺得小姨還年輕,勸她改嫁。小姨死活不願意,只想待在婆家侍奉老人,照養小孩。
等到表弟能獨立出去玩了以後,他突然發現別人都有爸爸,自己卻沒有,回家就問小姨自己是不是沒有爸爸。
小姨首先就告訴表弟,他是有爸爸的。
《尋找夢幻島》劇照
小姨拿著姨父的照片給表弟看,還告訴表弟他長得特別像他爸爸。然後小姨接著講了姨父生前的一些好玩有趣的故事。
表弟說,那時候小姨就在他心目中為姨父樹立了高大溫暖的形象。
當表弟問小姨,姨父去哪裡了,小姨就告訴表弟,姨父去了天堂,還說那是個很美好的地方,我們以後都會去的,只是有人會早一點,有人會晚一點。
《尋找夢幻島》劇照
可表弟仍舊會問姨父還回來嗎?小姨首先說不會,接著承諾表弟,只要表弟想姨父,就可以看看姨父的照片,跟姨父講自己的煩惱與快樂。
小姨也時不時地會給表弟講姨父的故事,還告訴表弟姨父一直很愛表弟。
當表弟遇到問題的時候,小姨首先會給出自己的意見,但也總會說一句:
我想,如果你爸爸也在的話,他應該會這樣建議你......
所以表弟的童年,並沒有因此而缺乏父愛,他一直覺得,姨父就在身邊陪著他。
有些人即使走了,他的愛也會一直陪伴著你,這是小姨教給表弟最重要的認識。
關於如何告訴孩子家人離去的問題,看到一條點讚超高的回答:
不要欺騙孩子,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解釋死亡這件事。
這看上去很殘忍,卻能讓孩子正常面對生命中的世事無常。
要和孩子一起紀念死者,對孩子講已故親人的故事,也準備好反覆回答孩子的問題,可以適當表達自己的悲傷,並教孩子表達自己的悲傷。
這樣孩子長大以後,當親人離去的時候,才能好好告別。
沒有對死亡的認識,也就沒有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
只有意識到死亡的必然性,才能在親人還在的時候好好珍惜,離開的時候也才會好好告別。
我們終將告別自己的過去
十年前,樸樹說生如夏花般絢爛;十年後,樸樹說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道理都懂,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在2017年12月13日的晚上,一檔節目的錄製現場,樸樹正在唱《送別》。
當唱到「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的時候,44歲的樸樹突然情緒失控,先是聲音變得哽咽,然後轉過身去,掩面大哭。
樸樹現場演唱《送別》 中途幾度哽咽落淚 他曾說此生若能寫出這樣的歌死而無憾了 樸樹說:有的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一樣 特別難熬 但哭完以後他沒辦法繼續唱,站在那裡,像是想到了什麼,痛苦而且悲傷。
節目結束以後,樸樹的情緒也穩定下來了,說自己不該這樣任由情緒泛濫表達。
但其實,他已經很好了,許多人只是看李叔同這首詞,就會忍不住落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記者採訪樸樹,直接問他為什麼情緒失控。
他很坦然地說到,越活越大,人生的滋味越活越複雜,人到這歲數了,總是一大堆糟心事兒。
樂隊離散,摯友離去,他不願意送別的那些過往,都通通不打招呼就走了。
就像《克斯維爾的明天》裡說的一樣:
其實真正的送別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在一個和平時一樣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樸樹接受不了,所以他也無法享受當下。
但無論我們怎樣掙扎與不舍,都終將告別過去,遇見未來,樸樹也不會是例外。
去年他參加綜藝《奇遇人生》,還沒出發就說他後悔了,還說節目組找錯人,不想玩,不想騎摩託車。
結果一天不到,他就愛上了騎摩託車,還說玩累了再說,逗樂了觀眾們。還因「樸樹真香」上了熱搜。
你看啊,其實人生就是這樣,我們總要學會和過去說再見,不論好與不好。
所以大步朝前走吧,倘若一直留戀過去,又怎能去經歷自己的「奇遇人生」呢。
最近單曲循環的一首歌裡唱到:
我會試著放下往事,管它過去有多美,不盼緣盡仍留慈悲。
人生只有一次,努力向前,才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風景。
-作者-
花花,十點讀書會編輯。本文首發於十點讀書會(ID:sdclass),新女性成長文化平臺,和300萬小夥伴一起陪伴學習,向上成長,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