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關於已婚有孩子家庭的調查問卷,問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是否還會選擇生孩子?令人驚訝的是,70%的人都表示不會。當然,這只是問卷調查,不是科學研究,但卻引出了一個最近非常火的關乎人類本能的話題:丁克一族都是極度自私的人嗎?
一些所謂的專家還會用心理學層面來解釋,定義丁克是一種只顧自己不顧他人、集體、社會和國家的自私行為。
但是,這些「專家」顯然把自私和自利的概念給故意混淆了。
所有生物都必須自利,不會趨利避害,就難以生存。我們吃飯睡覺、拼命賺錢是自利,談情說愛生兒育女也是自利。但這種自利如果以損害他人或群體利益為代價到一定程度時,才能被定義為「自私」,這個程度就是自利與自私的邊界。這個邊界會因環境和事勢而發生變化,比如說一個人吃飽這種行為在現在是理所當然的,但在食物極度匱乏的舊中國就是自私的。而殺人越貨這種自私行為,在戰爭時期就沒什麼道德負罪感。常識道德乃是一種公約,就是為了規定這個「邊界」。屠殺、遺棄、易子而食在古時都大為盛行,但卻不能被今天的道德觀所接受。當環境發生變化時,道德觀也會受到衝擊。
無論是丁克還是多生孩子,無疑都是自利行為。但這種自利能否被稱為為自私?還要看其「邊界」在哪。孟子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是因為古代缺少人丁,老人就無人贍養,家族也無法壯大,丁克當然是自私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養兒防老的觀念也日漸式微,生育已經是一種基本人權而非義務,丁克自然也不能認為是極度自私的了。
生物學家指出,在整個動物世界中,撫養後代的確會消耗父母大部分資源。幼鳥一旦孵化出來,母鳥的時間和精力幾乎都將用於撫養幼鳥。它們會被自己的本能所奴役,精疲力竭的不斷尋找食物來餵食幼鳥,這僅僅是因為它的基因被設計成可以繁殖並努力傳遞自己的基因。
而人類則有能力打破這一無盡的循環,可以決定自己不會成為自己DNA的奴隸。這就是許多丁克一族的意識體現,選擇不複製自己基因「斷子絕孫」!。當然,這與傳統的觀念相悖,「多子多福」才是人類血脈和文明延續的根本。
但問題是,世界人口已經嚴重過剩了。多一張嘴不僅是消耗我們日益緊張的資源,而且還在我們這個被一次性用品所支配的世界裡產生更多的垃圾。如果你見過太平洋上3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垃圾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
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人類已經成為其他物種的進化的災難。人類並不是地球唯一的主人。正如《黑客帝國》中所說的那樣:「人類是一種疾病,是這個星球的癌症。」對地球來說,你就是一個癌細胞。
所以,假如將來人口數量斷崖式下跌,這個俗約就可能會發生改變,國家鼓勵生育,丁克就是背德。相反,在一個人口遠超資源和環境承載力的情況下,生育就是自私的,丁克就是偉大的。
下面是一位29歲丁克網友的自述:
我今年29歲,是丁克一族。我在一個雙收入,沒有孩子的家庭。我喜歡工作,喜歡花錢買衣服、旅行,最近又剛買了一輛車。我快30歲時開始問自己,還想要孩子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有孩子似乎是件很麻煩的事。孩子太吵鬧,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照顧。而現在,我想去看電影就看電影,想去逛街就去逛街。如果我不想做飯,就可以隨便喝碗白粥。如果我想在下班後小睡一會,然後再吃晚飯也是沒問題的。然而,如果有了孩子,就必須每晚一起共進晚餐,完全沒有自己的個人時間。
我很少和20歲以下的人接觸,包括孩子。我的朋友也都沒有孩子。我的家裡沒有盆栽,也沒有養任何寵物,甚至連條金魚都沒有。我除了照顧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照顧過任何人,也許我很自私,也許是我活明白了。但是我不想40歲以後再後悔這個不生孩子的決定,不想10年後有一天醒來,突然希望自己有個孩子,我正處在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
直到上周末,我去商場購物,在一家女裝店看到一位母親在試穿衣服的時候,她的孩子像一隻脫韁的動物一樣四處亂跑。我回頭看那個瘋狂的孩子究竟在做什麼,發現他竟然在舔鏡子。是的,你沒看錯!那個小孩把唾液添在鏡子上,還嫌不夠,繼續用自己的口水製作「手指畫」,要多噁心有多噁心!想想假如那母親換成是我……還是不要孩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