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90%的水軍評論
到底想掩蓋什麼?
看到媒體口誅筆伐,Starry跟知乎上大多數朋友一樣,覺得反應過度了。
但是,你一個官方回復的微博,底下四千多條評論裡面超過90%出自水軍,不管背後是何方神聖,只能說這種行為非常愚蠢!
凌晨2點到10點,「水軍」佔領了官方回復整個評論區
官方回復避重就輕,只談「創新」、「測試新功能」,而不提「默認開啟」。整體感覺就是誤會一場,都是為大家好,方便大家,如果不買帳,大不了功能下線。
默認開啟並不沒有踩「隱私」紅線,而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在媒體來看,你就是踩線了,更有媒體人造出「露水炮」一詞,送給官方。雲端皮條客這種說法,我覺得就是過分解讀了,一把菜刀,廚子可以用來做菜,而壞人則用來犯罪。產品本身並沒有好與壞,人性才是原罪。
所以有關用戶隱私,今年5月份推出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條例中明確規定:
「
而不巧的是,媒體爆出,在這個功能更新前四天,官方修改了《用戶協議》和《隱私聲明》,於5月31日生效的最新版《隱私聲明》中提到:
我們可通過您提供的信息對您的行為偏好等進行用戶畫像,便於為您提供更加個性便捷的服務。除本隱私聲明未載明或本隱私聲明的更新未能首先通知您的情況下,您的個人信息將不會用於其他目的。
這要是放在歐洲跟北美,對違法企業的罰金最高可達2000萬歐元(約合1.5億元人民幣)或者其全球營業額的4%。那就不是你官方嘻嘻哈哈就能過去的.
2018年6月11日,「航空物語」爆料隱私洩露
事發前一天(6月11日),航旅縱橫已被自媒體「航空物語」曝出洩露隱私,後經「南方都市報」報導,引發社會關注。
回過頭來我們發現,當時官方響應速度很快,但是與前面官方回復一樣,整個兒團隊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並引用了一大段網民的評論,以表民心所向:
coco:
終於在北京安家了,今年想接爸媽來北京過年,可是他們年紀大了,還是第一次坐飛機,要是飛機上認識一個人可以幫忙照看下該多好呀
諾Dally::
登機口臨時變更,卻沒聽到機場廣播,為了趕上飛機開始狂奔,手裡的咖啡撒了一地,滿身臭汗、狼狽不堪,要是同客艙的人早告訴我一聲該多好!
MissJenny:
飛機延誤了,無期限等候,在旁邊轉悠卻錯過了航司的延誤餐,飢腸轆轆困頓交迫,怎麼沒提前跟一起飛的人打個招呼給我留一份?
小大王:
帶媽媽一起去旅行,卻沒有選到一起的座位,擔心上了飛機不給更換座位,要是有個方式能提前線上跟客艙鄰座商量調整下座位該多好啊!
果然是蘇倪:
長期出差,疲憊不堪,已經連續飛了12個小時,睡不著覺、脖子酸痛、腿也腫了,沉悶的機艙異常冰冷,此時要是有個能說個話的人該多好啊!
不知道「該多好」,到底有「多好」
愣是將用戶隱私洩露事件,演繹成了一場裝傻賣萌的鬧劇。
2018年6月9日,網際網路大佬「馬伯庸」點名批評
時間再往前推3天,網際網路大佬「馬伯庸」在官方微博直指航旅縱橫強制社交。如果說上面「航空物語」存在競品寫黑稿的話,那麼至少在我看來,應該沒有哪家企業能讓親王寫黑稿。
現在看來,「馬親王」的話被當耳旁風了
同樣,這次官方的反應速度也是非常快。馬伯庸官方微博20點44分分布,官方在21點29分就做了回應。面對網民直指侵犯隱私的事實,官方態度依然是,這沒啥,你們小題大做了。
2012年2月28日,6年前一段對話
當微博上檢索「航旅縱橫」時,Starry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下圖中:
@薄滿輝 航旅縱橫創始人
@王淼 空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總幹事
@鄭洪峰 「飛常準」創始人
三位可以說是中國網際網路+ 航空的先驅,根據對話我們基本可以斷定,航旅縱橫內部似乎對於用戶隱私所有誤解。前有「未定製的主動推送」,後有「默認開啟的個人信息」,而這些在創始人看來,都是常規操作而並非旁門左道.
鼓勵創新,但得守住「底線」
寫到最後,Starry還是希望航旅縱橫能夠快速從此次事件中走出來。作為創業公司的一員,我們深知航旅縱橫走到今天的不易。
在用戶眼裡,航旅縱橫是一款用心的產品
所以,最後我們用薄總的話送給航旅縱橫團隊以及所有逐夢者:
「好的企業就是要大而不蠢,強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