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思卓實 經世致用——史念海的區域發展研究貢獻

2021-01-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史念海是我國歷史地理學研究領域深孚眾望的學術大家,他畢生從事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對創立和完善歷史地理學科體系作出了巨大貢獻。值得一提的是,史先生對黃河流域歷史地理的研究持續近半個世紀,其研究成果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對於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現實問題引領歷史研究 開創黃河流域研究新局面

史念海對黃河流域歷史地理問題的研究源於對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展開,黃河治理也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此背景下,史念海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變遷及區域經濟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他重點圍繞黃河流域歷史經濟問題展開研究,先後撰寫了《春秋戰國時代農工業的發展及其地區的分布》《秦漢時代的農業地區》《黃河流域蠶桑事業盛衰的變遷》等文章,從農業、蠶桑等多個方面揭示歷史時期黃河中下遊地區經濟發展歷程。自70年代起,史念海開始致力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變遷的研究。

研究黃河中下遊的侵蝕與堆積問題。以往對黃河的研究著重的是河道變遷,很少有學者關注侵蝕堆積問題。史念海《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的侵蝕與堆積》一文,列舉了河床的淤塞、湖泊的淤平、城池的湮沒、丘陵的沉淪、平原地形的增高、土壤的變化等資料,論證了黃河下遊在歷史時期堆積的速度和程度;《歷史時期黃河在中遊的側蝕》一文,史念海選取若干考察點,結合文獻,對考察點侵蝕的歷史過程作了詳細而具體的論證,並對侵蝕速度進行計算;《歷史時期黃河在中遊的下切》一文,他以沿黃人工灌溉給水渠道湮廢,北魏青銅峽北舊渠口的下移、宋代府谷縣水門和明清東門外控遠門的移位,壺口瀑布位置的推移等為例證,對黃河的下切進行了定量化的考察。這項研究是對歷史地理無法作計量研究傳統的一個突破,使黃河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他重視黃土高原溝壑演變與森林變遷的綜合研究,以《歷史時期黃土高原溝壑的演變》一文,以及《黃土高原森林與草原的變遷》一書為代表。他提出,在古代黃土高原上有許多寬廣平敞的原,這些原有著豐富的森林和草原,且農業發達。但後來溝壑逐漸加深加多,是千百年來濫砍濫伐、農林牧失調造成的。進而認識到戰國秦漢以前,關中的經濟實力之所以可與關東相抗衡,與存在一大批廣袤平敞的原有關。唐宋以後,關中經濟實力衰落,以至全賴關東輸送糧食得以維持,當與森林的破壞、原的破碎、耕地的減少、環境的惡化有關。

注重黃河流域文化及遺存的研究。史念海《由地理的因素試探遠古時期黃河流域文化最為發達的原因》一文,揭示了遠古時期黃河流域文化發達的地理因素。在對黃河流域的調查研究過程中,他撰寫了《黃河中遊戰國及秦時諸長城遺蹟的探索》《鄂爾多斯高原東部戰國時期秦長城遺蹟探索記》《洛河右岸戰國時期秦長城遺蹟的探索》三文,對於我們認識和保護黃河流域秦長城文化遺存具有重要意義。

他的研究大大超越了前人的研究水平,具有很高的學術意義與現實意義,開創了黃河流域研究的新局面。

實地考察與文獻記載並重 治學方法突破前規

譚其驤在《河山集》四集的「序」中評價史念海的治學方法時說:「早歲即以淹貫經史群集,覃思卓實,著稱此世。」史念海熟稔史料,在其著作中運用豐富的史料作為支撐。於希賢評價史念海的著作:「經史群籍應用之熟練,歷代文獻洞察之精深,堪為『著稱當世』。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報告,《國語》《春秋》《左傳》《詩經》、諸子百家、歷代史籍、唐宋元明類書、名人文集、古今遊記、歷代方志無不旁徵博引。」這樣的評論是十分恰當的。

自20世紀70年代起,史念海走出書齋,運用實地考察與文獻記載並重的方法進行歷史地理研究。他在《河山集》二集「自序」中說道:「以前從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主要依靠歷史文獻。歷史文獻不可能沒有訛誤和疏漏,這就要作一番考證。可是考證也並非都能夠解決問題,如果能夠到當地進行考察,問題有可能會迎刃而解。」他對於黃河流域歷史地理問題的研究,充分踐行了實地考察與文獻記載並重的方法。1999年,他發表《黃土高原考察瑣記》回憶文章,從中可以看到先生對黃河流域的考察涉足陝北、呂梁、太行、六盤、隴西、長城、河套,可謂遍歷黃土高原各處。他通過實地考察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尤其是有關黃河流域森林變遷、河湖演變、溝壑侵蝕、河道侵蝕與下切等的定量數據。同時,在考察中也得以確定一些故城關隘遺址,辨明交通大道的通塞,從而論證前哲時彥的訛誤和不實之處。正如譚其驤所言:「史先生對黃河流域中下遊以及淮河、太湖周圍,作了10年以上有目的的深入、細緻的考察,治學方法突破前規。」

學術研究服務社會建設 發揮歷史地理學有用於世功能

史念海終生秉持經世致用的治學理念,1992年發表《發揮中國歷史地理學有用於世的功能》一文強調:「中國歷史地理學是一門可以有用於世的學科,這門學科能夠見重於世,就是由於它具有有用於世的作用。」基於該理念,他畢生努力發掘歷史地理學有用於世的社會功能,力求學術研究服務社會建設。

近些年來,黃河流域普遍用水不足,西安城市用水困難尤為突出。史念海撰寫《論西安周圍諸河流量的變化》一文,發現西安缺水主要是與終南山的森林遭受破壞有關。他提出應培育終南山上的森林,增加河流流量。此項工程相當浩大,不易早日見效,可先培育水源林,稍解當前的困境。1992年,他將這一建議向陝西省人民政府提出,專家審議認為這是「根本解決西安用水困難問題的重要措施,建設這項工程意義深遠」,並責成西安市林業局成立水源涵養林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秦嶺北坡山區水源涵養林的建設工程。

20世紀80年代,時任陝西省委第一書記的馬文瑞請史念海幫助解決綜合治理黃土高原的問題。史念海《論歷史時期黃土高原生態平衡的失調及其影響》一文指出,黃土高原在歷史時期曾有大面積的森林與草原,但是由於人為濫砍濫伐以及農林牧產業失調,致使植被破壞嚴重,侵蝕加劇,使得原來面積較大的原溝壑縱橫,破壞嚴重。他在《黃土高原的歷史變遷與當前的治理方針》《論黃土高原的治溝和治水》等文章中提出,治理黃土高原應立足於保原治溝,因地制宜,合理調整農林牧產業布局。而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應改變耕作方式,史念海發表的《改革黃土高原廣種薄收的經營方式》一文,提出黃土高原廣種薄收、粗放經營的模式,在最好的年景裡充其量只能解決當地所需的糧食,且容易引起侵蝕,加劇黃土高原自然條件的惡化。因而,應因地制宜,精耕細作,這不僅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也可以使黃土高原不再受到破壞。

關於如何治理黃河,他在黃河與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由歷史時期黃河的變遷探討今後治河的方略》一文,指出在歷史時期,由於森林和植被被大量破壞,黃土高原侵蝕現象十分嚴重,嚴重侵蝕不僅使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支離破碎,而且在黃河中下遊形成了嚴重的堆積,影響了黃河的安瀾。要根治黃河,應從全河著眼,下遊河段應進行疏浚,排除河床泥沙,另外要對黃土高原進行治理,恢復黃土高原的森林和植被。

史念海畢生堅持求實求真、有用於世的學術追求,開創了黃河流域研究的新局面,並將自己的學識轉化為社會價值,傾其一生奉獻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變遷及區域發展的研究,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構築起了一座堅實的歷史文化豐碑。

(作者單位: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梁陳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第三季:經世致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時勉勵青年學子,繼續傳承湖湘之地這樣的一種精神,經世致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所有才智。今天,我們一同來探尋嶽麓書院經世致用的源流。在這種情況下把經世致用的這種精神,體現在經邦濟世、扶危濟難的這些社會活動當中。記者 劉佳穎:船山先生王夫之,是從嶽麓書院走出的著名思想家。他經歷了明末清初的王朝更替,在奮起抗擊清軍失敗之後,隱居山林,但是他並沒有從此消極遁世,而是對歷史和時局進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經世致用的主張,把學術研究和社會現實聯繫起來,尋求挽救社會危機的良方。
  • 千年學府正青春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讓「經世致用」之才脫穎而出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仁仁說,「總書記的講話堅定了我們推進嶽麓書院全面現代復興的信心,指明了嶽麓書院發展的方向。」  歷經千年發展,嶽麓書院至今仍承擔著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及文化傳播功能,被譽為「老書院煥發青春的唯一典範」。  「今天的嶽麓書院依託湖南大學恢復建設和發展,是現代大學中的一個學院,可以通過學科建設來進行學術研究、培養人才、傳播文化。」
  • 區別於脫離現實的理學 明清出現了注重經世致用的實用學說
    同空談性理、鄙棄事功、脫離現實、單純著力於心性修養的宋明理學末流相區別,明清時期的許多思想家注重經世致用學說的闡發。戴震明清實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明朝正德年間至萬曆前期,隨著明王朝由盛轉衰,社會矛盾和政治危機初步展開,開始孕育和發展;從明萬曆後期至清代康熙中期,政權交替,社會動蕩,為鼎盛時期;從清康熙中期至鴉片戰爭前後,轉入衰退期,逐步讓位於近代「新學」思潮。 這一思潮遍及明清社會的各個領域。
  • 美樂家(中國)與區域經濟共發展
    美樂家成立於1985年,最初只是美國愛達荷州的一間公司,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家全球年營業額超過20億美元、業務遍及全球19個國家及地區的跨國企業,美樂家的快速成長,與優質的產品、全方位的客戶服務、多渠道運營方式以及長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密不可分。而美樂家與周圍經濟環境的交互影響,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
  • 李朝軍:立足深圳 領跑區域 示範全國 貢獻世界
    、示範全國、貢獻世界,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或者說是要達成的目標。我們要進行面向未來的教育研究與實踐探索,具體有三個層面的研究:一是未來教育的基礎理論。有基於教育理論和教育科技層面的研究,還有基於研究成果轉化的實踐研究,比如實驗校的落地。陳鋒主任給我們制定了研究院發展規劃的「4+1」內容,第一是通過教育政策的落地現狀研究來構建公共政策研究平臺,輸出未來教育發展報告和教育數位化轉型報告。
  • 調查研究這個工作方法為什麼被推崇?
    中國傳統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經世致用思想在總體上佔有重要位置。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紛紛提出各種治理國家、治理社會的主張,在中國歷史上佔據獨特社會地位、特別重視經世致用的文人集團「士」這一階層開始形成。
  • 設置中原發展研究創新獎,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助力河南經濟社會發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麗 通訊員 高歡 「一等獎1項,獎金5萬元,由河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王超亞提交的《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同時致力於中原發展研究人才隊伍的組織預培養,設立中原發展研究獎,就是引導和推動中原發展研究、組織和培養隊伍的重要舉措。
  • 東亞區域史學術研討會暨首都師範大學東亞歷史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京召開
    11月14日,由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東亞歷史研究中心承辦的「東亞區域史學術研討會暨東亞歷史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京召開。研討會由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姚百慧主持。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楊志成、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黨委書記董增剛、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汪朝光、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等分别致辭。
  • 2014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將在臺召開
    時間 * 2014年4月25至26日(周五至周六)地點 * 中研院活動中心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主辦單位 * 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聯絡人 * 韓蕙如,Tel: (02) 2651-6862連結網址 * http://www.rchss.sinica.edu.tw
  • 鹽城市成品油流通行業協會正式成立 推進區域成品油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他指出,成立正規性、專業性的協會組織是成品油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更是政府所望,行業所需,企業所盼。成品油流通行業協會的成立,旨在架好溝通橋梁,密切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的聯繫,反映合理訴求,協同研究和解決相關問題,推進區域成品油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 文化一定要經世致用
    當然,我對《道德經》的解讀,並不局限於道家文化,其中滲透了我對很多優秀文化的研究,也滲透了幾十年來我對人生的觀察和感悟,它的內涵就像汪洋大海,早已超越了《道德經》的內涵。但《道德經》本身也很偉大,它影響了西方的很多學者和科學家,其中不乏影響世界的人物,比如海德格爾。海德格爾之所以在哲學上有那麼高的成就,還創立了新的哲學體系,《道德經》是功不可沒的。
  • 從重慶到上海 看長江經濟帶如何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現在,從環境保護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從市場一體化建設到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沿江省市正積極推進上中下遊協同聯動發展,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這些天,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對長江江蘇段水體進行採樣。
  • 經濟地理丨區域發展戰略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夯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區域發展戰略在繼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同時,區域發展戰略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協調發展成為區域發展戰略的核心。黨中央、國務院提出重點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五大戰略。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資料圖)作者 蕭衡鍾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博士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得到進一步加強,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臺灣當局民進黨上臺
  • 發展林源中藥產業 貢獻「玉林力量」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 (記者 禤繁)12月28日,玉林市舉辦2020年林源中藥產業發展研討會暨走進五彩玉林視頻直播活動,國家林草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藥協會等領導、專家以及林源中藥行業精英一起聚焦林源中藥產業,深入探討研究林源中藥產業發展前景。
  • 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在上音成立
    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肩負著國家發展戰略的重任,引領區域文化和藝術合作發展,整合多元主體,揚各方之長,攜手開拓長三角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市場,期望長三角區域聯盟能為構建國家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奏出時代最強音。
  • 大譜師:區域史研究與族譜、方志等史料價值問題
    王玉亮1,艾 靜2摘 要:區域史研究的區域範圍直接決定著研究所採用的史學理論與史學研究方法,同時也直接決定著史料文獻的選取。族譜、方志等文獻資料在區域史研究中具有補充正史記載不足、佐證正史研究的重要價值,是研究地方區域史、普通民眾日常生活史的基本資料。
  • 直銷行業30年,社會貢獻當肯定
    中國保健協會直銷工作委員執行主任、直銷問題研究專家胡遠江中國保健協會直銷工作委員執行主任、直銷問題研究專家胡遠江教授發布了《中國直銷行業30年社會貢獻報告》。該《報告》分別從助力社會就業、推動大眾創業、促進內循環經濟、推進區域經濟發展、落地「健康中國戰略」、參與公益慈善、增進國際交流、推動學習型國家建設、投身數字中國建設、落實非公黨建工作這十大方面詳盡闡述了直銷行業在30年來社會貢獻方面的諸多成果,充分肯定了直銷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 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
    要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在上海龍頭帶動下,聯手蘇浙,揚皖所長,主動作為,彰顯安徽擔當,發揮安徽作用,作出安徽貢獻。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規劃綱要》,結合安徽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範圍包括全省16個市,其中,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8個市為中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