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裡的日子裡確立了目標的生活往往都是比較充實的,前一段時間便和朋友們出去放鬆放鬆,大家到KTV唱了唱歌。雖然身邊大部分都是90後的朋友,但其實唱的老歌的還是大有人在。像而唱的最多的要不就是熱門的影視劇歌曲,要不就是小學時候百聽不厭的許嵩的歌曲,要不就是周杰倫的歌曲。除了有的朋友追星唱的歌曲,其他的點歌看起來倒都是比較相似的。
像孫燕姿的《天黑黑》《遇見》,鄧紫棋的《泡沫》、以及周杰倫的《簡單愛》和五月天的《倔強》等,而現在新出的一些歌大家確實唱的比較少。
似乎80後、90後撞歌單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和我一個80後的姐姐互相分享自己的歌單的時候,發現很多我們喜歡的歌都是一樣的。
就連網易雲音樂上播放量超過2500w收藏達50w的經典老歌,它的名字叫「80/90後KTV珍藏」。所以說整理歌單的人他們也是認同80後90後聽歌的相似。
當你內心掙扎著要搜一下80後、90後各自的歌單的時候,不出意外,你會發現作為一個95後,你的歌單和80後的歌單的重合率高達95%。
我想就算唱「80後經典老歌」,大部分的90後還是可以hold住的,其實大家不用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畢竟我自己做過的事情我還能不知道嗎?
當然,80後、90後迎頭相撞的不僅僅只是歌單,還有偶像。
前段時間為了給周杰倫超話打榜和蔡徐坤拼第一,炸出了一大批的夕陽紅粉絲團,他們停下手中的工作去學習如何給微博打榜。而90後的不少人也去微博為周杰倫打榜助威。
周杰倫的歌相當於伴隨了90後的整個青春,從《雙截棍》《簡單愛》《東風破》《七裡香》《擱淺》《外婆》《發如雪》《夜曲》到《聽媽媽的話》《千裡之外》《菊花臺》《青花瓷》《彩虹》《稻香》等,這樣的一份歌單其實真的是一部完整的90後成長史。就算不是周杰倫的粉絲,但關於他的一些歌你也一定聽過唱過。
時光匆匆,一切都是易逝的,新的總會來,舊的也總會消散,但帶不走的似乎只有你。
90後的歌單裡可能會有些新歌的滲入。不同的偶像也有不同的口味,但是老歌卻是不會離開歌單的。
去KTV不知道唱什麼的時候,可以先來一首《倒帶》,玩得比較嗨的時候唱那麼一首《死了都要愛》還可以緩解一下壓力和氛圍,最後用一首《朋友》的大合唱來結尾,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慣用的儀式。
而現在社會卻「再也遇不到這麼多經典的歌,再也碰不到當時那樣一個音樂輝煌的時代」了。
當年的華語樂壇就像是神仙打架,詞曲中國風的周杰倫,眼睛小卻充滿魅力的林俊傑,唱情歌深情的陳奕迅,拼命三娘蔡依林,率真古怪的組合S.H.E,充滿青春氣息酷酷的五月天,還有孫燕姿、張惠妹等等等等。
耳朵享受的時候,錢包總是難過的。他們的歌遍布大街小巷,當年的青少年們偷偷攢著來之不易的零花錢,五毛、一塊錢、兩塊錢,慢慢的存慢慢的積累,終於夠買一張專輯。
拼命攢錢卻也是尋求自己內心想要的小小的幸福。就像90後高中晚上在被窩裡偷偷看會小說和朋友聊會天,00後放學歸來可以玩一把王者榮耀、刷會兒抖音。
放學後回到自己房間,鎖上門,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仿佛與世隔絕,放一首音樂,似乎此刻身心也只屬於音樂。
很多年都不過時的東西叫做經典,90後懷念的便是這樣一個經典的時代。
林俊傑的很多歌就算現在到了十年後也還在傳唱,酷狗音樂2018年度影響力國語歌手是周杰倫,粵語歌手是陳奕迅,而年度影響力音樂團隊是五月天。
20年過去了,經典依然還在,但接班人卻少了。周杰倫代表的全民偶像時代也結束了,出現的是多元化的小眾時代。
如今00後在音樂上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除流行音樂外,民謠、搖滾、rap等也被越來越多人知道了解,而《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偶像練習生》《中國有嘻哈》等節目層出不窮,也順勢送出了一大批的歌手。
唱歌出道的門檻也越來越低,明星似乎越來越看中流量。而打榜、數據的造假在現在也不算稀奇事。
流量明星出道一年發行10張單曲,銷量上百萬,而名不經傳的小歌手嘔心瀝血數十年寫出的一張專輯,卻是無人問津的。
一些抖音神曲也乘虛而入。
「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長得醜活得久,長得帥老得快」「你的笑像一條惡犬撞亂了我心弦」取代「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仿佛成為了新的流行。
然而,歌詞粗淺、無釐頭小編覺得還不算什麼,那些打著原創音樂的旗號卻是抄襲的音樂人卻層出不窮。
就說李袁傑的《離人愁》,抄襲了《煙花易冷》《清明雨上》《山外小樓夜聽雨》三首歌,而花粥的「原創」歌曲《媽媽我要出嫁》與俄羅斯歌曲《媽媽我要出嫁》完全重合,就連火爆抖音的《出山》似乎也涉嫌抄襲。
流量至上社會環境,讓市場決定了朗朗上口的歌詞和旋律才可以廣泛傳唱,才會火。而對於原創和質量的要求卻不是那麼高了。
就像是《圍城》裡說的那樣,好的歌手有才華卻沒有流量,所以進不去。而流量歌手卻可以隨隨便便的圈錢,音樂圈這座圍城裡,留下的只能是90年代的那些偶像。
所以在此,小編呼喚周杰倫陳奕迅等音樂人,趕緊出新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