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越是不好,很多人多半會躺著放棄。
文 | 小義
來源 | 小義了不休(ID:rxiaoyi23)
可是對於香港的陳松伶來說,無論她大半生中遭遇了什麼,她從沒想過放棄。
也因為陳松伶自己的努力,她的人生給人一種逆天改命的印象。
陳松伶剛出生的時候,家裡有錢,父母有傭人照顧,可是後來家道中落,家裡變窮了,陳松伶和家人的生活質量自然就變差了。
於是當14歲的陳松伶參加模仿葉倩文的歌手比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後,陳松伶的父母就執意讓女兒當明星掙錢養家。
可是在陳松伶心目中,她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想念高中,還想上大學,最後選擇當醫生或者做教師。
而陳松伶的父母卻覺得女兒念書影響掙錢,執意不讓陳松伶念書。
因為陳松伶不聽父母的話,所以遭到了媽媽的打罵,陳松伶年紀小,不會回罵,卻報了警。然而當警察問她要不要告自己父母時,陳松伶說不。
15歲以後,陳松伶和父母斷絕關係,搬出家裡,從此決定自己的命運。
與父母的決裂,是陳松伶面對家長要幹涉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改命。
15歲就敢離家出走,不再和父母有瓜葛,彼時的陳松伶,真的讓人有一種敬佩又心疼的感情。
陳松伶離開家以後,搬到了朋友家裡。而那個朋友也成了陳松伶的經紀人。
因為陳松伶小小年紀就在娛樂圈打拼,雖然期間她從來不放棄自己的學業,念完了高中,真的考上了大學。
但是娛樂圈中很多瑣碎的事情都是陳松伶的朋友幫忙打理。就算陳松伶在娛樂圈掙的錢也不是放在自己的卡裡,用自己錢買的房子也是寫別人的名字。
導致當陳松伶想脫離朋友的控制時,被騙光身上的所有財產,據說連離開朋友住的房子時,身上的首飾都不能帶走。
一個人被朋友欺負到那個份上,陳松伶不能說自己沒有原因,畢竟是因為她早早與家庭斷絕關係,以為朋友對自己真心實意,所以百分百信任別人。
但自己打拼近20年的積蓄全部丟失,對陳松伶來說,是一件打擊很大的事情,據說她後來因此還患上了抑鬱症。
讓陳松伶不沉迷於被騙的悔恨中的,除了跟張譯的感情比較幸福以外,更多的是陳松伶那個人真的是打不倒。
陳松伶沒錢了,但是她還是明星,有演技,所以在娛樂圈又開始了自己打拼。
很多人辛辛苦苦積攢起一大筆錢,突然間煙消雲散以後,多半會垮掉,覺得自己再也沒有當初的力氣以及精力從頭再來了。
可是陳松伶沒有讓人失望,她身體不好就在家裡安心養病。
等到陳松伶覺得自己身體稍微好一點了,大家看到1971年的她繼續在娛樂圈蹦躂。
就連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某種程度上也是陳松伶想讓丈夫張譯壓力減輕的緣故。
畢竟張譯雖然疼愛老婆,說陳松伶一輩子不工作也可以,但其實張譯不是大明星,沒有演過什麼大的角色,自身掙得錢估計也很有限。
而張譯如果一個人負擔家裡老少的開支,雖然不是不可以,但會有點困難。
陳松伶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張譯為老婆打 call,直言自己是姐姐背後的男人,也一直等陳松伶回去,夫妻感情真的是讓人羨慕。
但其實陳松伶跟張譯在一起,也有過猶豫和徘徊。
因為陳松伶自己大張譯8歲,而那時候陳松伶自己又沒錢,所以兩人決定在一起前,陳松伶也思考很多,還打過退堂鼓。
但因為張譯的堅持,陳松伶也相信自己能幸福,就選擇了張譯。
在夫妻婚姻中,很多人都覺得女大男小的婚姻,如果沒有一個孩子來讓男人對家庭的責任感堅持付出的話,女人年紀一大,男人的魅力依舊很強的話,那麼婚姻的穩定性就不會太高。
可是陳松伶因為身體不好的緣故,加上是高齡產婦,自己生孩子基本上不可能。
張譯或許也知道妻子的擔憂,所以夫妻倆雖然沒有親自生孩子,但去孤兒院領養了一個。
雖然是領養的,但張譯也好,陳松伶也罷,其實一直都將孩子視如己出,也給了孩子一個很溫馨的成長環境。
在陳松伶的人生中,原生家庭對她的壓榨,認識20多年的朋友對她的欺騙,自己無法在婚姻中生兒育女的無奈,其實每一樣都有可能壓垮她,讓她一輩子沉浸在痛苦的回憶裡。
可要不怎麼說陳松伶這個人勵志呢。
出生在哪裡她不能選,但是等到她對自己人生有規劃,被父母否定以後,她就自己養自己。
被信任的人騙光家產,她在物質上損失了很多,但她幾十年的成長,給自己的人生增長了很多技能,所以錢失去了,對她來說可以再掙。
而在婚姻中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生孩子,因為她選擇了一個不在意的伴侶,她可以輕鬆跨過那些女性不生孩子是一種遺憾,不能為男方生孩子是不孝順的羞辱,堂堂正正地享受婚姻帶給自己的幸福。老實說,陳松伶在這個世界上得到的東西,比起她失去的,看起來很少。但她用自己的小半生,似乎給了很多拿到爛牌的人,依然笑著打下去的勇氣。
陳松伶的人生傳遞出來的意義非同尋常,她的存在,對於大多數人是一種激勵,一種原來我並不孤獨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