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出殯下葬禮儀

2022-01-05 一家之說言

收錄於話題 #文化史 67個

出殯

①出殯:出殯又叫「出山」,有的地方又叫「發引」,就是把靈柩送到墓地埋葬。出殯一般人家多用八槓,富戶人家用十六槓等。出殯時間,要請陰陽先生選擇吉日吉時。出殯前日晚,親友鄰舍都來夜祭,也叫弔喪,向死者告別。

出殯之前,要舉行辭靈儀式。辭靈時,先裝「餡食罐」,由死者兒子、兒媳、女兒等用新筷子輪流祭食於罐,餡食罐小一點為好,以紅綢扎之。出殯時由大兒媳婦抱著,謂之抱罐兒。其次是掃材,即把棺材頭抬起,孝子放幾個銅錢在棺下,然後用新笤帚掃棺蓋上的浮土,將浮土倒在床下,取「捎財起官」之意。最後大家舉哀。辭靈儀式結束,由槓夫下銷子,將大蓋與棺材之間的材頭釘銷上釘死。如果是四獨板棺木的壽釘,讓孝子孝孫用斧子象徵性的釘三下,有的至親至友也跟著象徵性的釘三下,再由槓夫將壽釘徹底釘死,上好四個銷。釘好棺蓋,主持喪事的道士或者執事宣布啟殯,燃放鞭炮。

出殯的程序:先轉棺,將靈柩移出門外,再抬起靈柩頭。出堂時,必須將靈柩四平八穩地抬出。當靈柩抬出大門時,邊打雞邊走,意將災殃趕走,後將雞放飛。備好祭祀用品,由執事主持禮儀,喪主跪拜,執事讀完祭文,由僧道引導孝男孝婦在靈柩周圍繞行三圈之後,再用繩索捆好靈柩。當靈柩放入大槓時,長子率所有子孫跪於靈前。準備妥當即可起槓,在起槓之際還有兩項禮儀:

一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將裡邊的蕎麥皮等和枕頭套一起燒掉。

二是把靈前祭奠燒紙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叫老盆、又叫吉祥盆、陰陽盆。瓦盆由長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摔,母死用右手摔,越碎越好,如果盆兒沒摔碎忌摔二次,由抬扛者踩碎。如長子不在,瓦盆由長孫摔碎。摔盆者是死者關係非常近的人,這一儀式確立財產的繼承關係。瓦盆一摔,槓夫起槓,則為正式出殯,長子在前打幡兒,次子抱靈牌,次子以下的孝屬們持哭棒,大兒媳婦抱焰食罐。有的地方習俗,起靈前由人主將老盆摔於主祭孝子頭前,示意該孝子即為死者的繼承人,手執魂幡走在靈柩前邊,眾孝子隨其身後。

不同的地方習俗,出殯的順序也有差別。有的地方出殯順序是:鼓樂走在最前面,吹奏哀樂;一人提著燈籠,俗叫引路燈;一人提著紙籠邊走邊撒紙錢,俗叫引路紙;一人提著鬥,鬥內裝有五穀雜糧、銘旌和牌位等物;一人端著獻飯,一人背上祭桌,這些一般都由女婿、外甥充任;接著就是靈柩、孝子,親朋好友隨後。有的地方出殯順序則是:一般由舉旗幡、持冥器和紙俑者前行,有樂隊奏樂,和尚道士伴隨,近親著孝服,隨魂亭前進,魂亭後即為靈柩,靈柩後為家屬及送葬的親朋。還有的地方習俗,如果是父親死,孝子行於棺前,如果是母親死,孝子則行於棺後。

在出殯的路上,還有揚紙錢、路祭等禮儀。揚紙錢是揚撒由白紙做成的狀如銅錢的紙錢,一般由專人在孝子前面揚撒。在起槓後,遇有路祭,經過十字路口、河沿、橋梁、祠廟、城門以及下葬時都要揚撒紙錢。路祭是指在出殯隊伍所經之路設供桌或祭棚,祭奠亡靈。靈柩行至路口,送葬隊伍一般要停棺進行祭奠,稱為路祭,樂隊陪祭,祭奠完畢即起棺繼續前行。

②持杖送喪:孝杖又稱哭喪棒,它是從古代孝子居喪守制時用的哀杖演化而來。凡長者過世出殯之際,自三子以下的男孝眷均持孝杖,位居靈柩之後,尾隨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一路號啕痛哭送死者上路。孝杖規制,長一尺二寸,棒徑大體如大號毛筆桿。居父喪,以竹製之,因竹節外露,象徵男子主外;居母喪,則以梧桐而制,因桐木之節納內不顯現,象徵女性主內。孝杖上端削成既圓且滑,似穹隆狀,下端平底,象徵廣袤之大地。居喪時,孝子夜以繼日哭父啼母,此杖可供孝子支撐己體。孝杖上糊飾一長條窄紙。紙的一側剪成寬齒的梳頭蓖子狀,紙的另側似螺旋狀糊抹粘在杖棒上。紙的顏色孝男提白紙孝杖,孝孫則提綠紙杖,曾孫應提紅紙杖。死者落土為安之後,其親人在墓後造一墓山,孝男孝孫應把所提之孝杖有序排插在墓山上。

下葬


③下葬:下葬多在死後三日、七日,忌雙日子,有的地區忌農曆七日下葬,因為七日被稱為鬼日。民間有的忌「重喪」,重喪是指死者出生年月日,與死者死時的時辰有幹支重字,遇此情況要請陰陽採取措施破之。

下葬的前一天要打井,就是挖好墓坑。有的是在當天九時前挖好。孝子燒香點燭要行開山禮,開山時在做墓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讓孝子在打木樁的範圍內用鋤頭挖三下,其他人才能接著挖墓坑。有的地方習俗,又是由陰陽先生領著孝子「破土」,將一隻白公雞(不能用黑公雞),用一根新針把雞冠子扎破,把血滴在打坑的四角,還要把鍁和鎬蹭上雞血。然後孝子用鎬頭在中間刨下一塊土放在一邊,再畫出打坑範圍,其它人才能接著挖墓坑。

當靈柩抬到墓地時,主祭孝子要跳入墓坑,親自挖土數銑,以示為老人安家,同時向下葬人叩首邀請受勞。下葬人再次整理墓坑,掃去腳印,然後拽著棕繩將靈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地放進墓坑。下葬時全體孝子下跪,燃放鞭炮,鑼號齊鳴。靈柩徐徐降放平穩後,根據陰陽測定方位,調整位置,放餡食罐於頭位,放長明燈於腳位。先由孝子填土,他們排成一行,沿墓邊裡一把、外一把地撒向墓內和墓外,轉成一圈為止,俗稱圓墳。下葬人再填土成墓,然後焚紙致哀。此時花圈、換聯、紙活等一齊焚化。民間習俗認為,靈魂隨時可能會從墳墓裡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不要回頭探視。

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裡包著,跑回家裡把黃土撒到豬攔雞籠和床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裡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為了圖個吉利。

④避煞:死者下葬的前後幾天,他的靈魂還會回到原處,這叫做「回魂」。魄在葬後的幾天之內也還會從墳裡出來,隨著魄的回來,就會有兇煞出現。陰陽先生能推算出魄出現的高度、煞期的遠近等。死者的魄回來的時間,大約在下葬後的十餘天內,這幾天內親屬都要寄住在鄰居家中,以避免與魂靈相遇,這種習俗稱為「避煞」。避煞的方法還有多種多樣:有的地方在下葬之前把一隻準備好的公雞由陰陽先生拿在手中,站在墓井中,用嘴咬破雞冠,把雞血滴在墓井的五方五位,口中念念有詞,將雞一拋即飛跳出墓井;有的地方當靈柩抬到時,井內要用白布在八方布置,叫做「八卦米」,然後在坑內燒滿紙錢,才能把靈柩放進墓坑;有的地方在祭奠中,喪家在門前放一堆焚燒的稻草,凡是來弔唁的人都要從火上跨過,然後再進入屋內,具有避邪禳災的作用;民間還有把米篩、魚網掛在門口的習俗,據說米篩眼睛多,可以識破鬼的行動,而魚網則是捉鬼的工具,鬼見了就會避而遠之。

  

       來源貴州畢節《孫氏榮公世譜》,館藏畢節市圖書館、畢節市博物館。封面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民間喪葬禮儀
    有的地方習俗,入棺時與死者相剋的人不能站在近旁,即使是親生兒子也不例外,否則被認為不吉。入棺之前,要將棺木放置院中,先裝棺材:在棺底撒以青灰叫「青天」;灰上擺上七枚黃紙錢叫「北鬥」;再放一層柏葉叫「松柏長青」;用青土裝枕叫「土生萬物」;柏葉之上鋪絲綢黃褥,叫「鋪金」。
  • 慈禧出殯當天天氣詭異,下葬時棺材出現血跡,這是為何?
    雖然是清末的重要政治人物,但是凡人終究難逃一死,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慈禧太后竟然是在去世後一年才下下葬,而且在送葬途中一直有血跡從棺木中流出,這是為何?相傳在慈禧重病期間,曾秘密找相士選擇下葬的良辰吉時,於是,慈禧在死後一年才下葬。在她死之前的三個月裡,慈禧就花了大筆的錢為自己建了一個非常豪華的太后墓,她更是把自己生前喜歡的東西放進金絲楠木棺中。
  • 香港回歸19周年,解讀香港殯葬禮儀
    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香港的殯葬禮儀。香港是亞洲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其殯葬歷史也是比較早,發展至今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殯葬服務系統。據悉,香港殯葬禮儀歷史記載始於1930年代後期,當時香港的殯葬禮儀服務主要由義莊包辦。
  • 喪葬文化:出殯和下葬不是一回事,一定要分清。獨特風俗
    中國是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這裡的文化璀璨,風俗多樣。每件事情後面都有著獨特的規則,今天咱來說說喪葬文化。出殯和下葬是不是一回事? 下葬,是殯葬文化中的最後一個環節 下葬的方式多樣化,墓地的選擇上,反應對逝者的尊重。 下葬的儀式反映了人們對靈魂的崇拜。
  • 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只因「黃道吉日」
    中國史上有諸多的歷史人物妄想「長生不老」,但是長生不老對於一個身體會隨著時間慢慢衰老的肉體來說簡直就是遙不可及,除了秦始皇有過這種念想之外,臭名昭著的慈禧也有過此種妄念,可是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就只是因為「好日子」嗎?
  • 賭王出殯日期確定,遺體卻要等到合適時間下葬,送別儀式即將開啟
    賭王出殯日期確定,遺體卻要等到合適時間下葬,送別儀式即將開啟6月24號有關賭王的事再傳來最新消息,在之前的一段時間內,關於賭王的身後事安排一直都沒有得到準確的落實,這一次傳出的消息是賭王最後出殯日期和落土的安排都已經確定下來了。
  • 沙爾沁地區民間喪葬習俗
    在入殮第三天半夜,由死者的子女哭送到將來出殯必經的十字路口燒化,為死者送行,俗稱「送魂」,在死者去世的第三夜 ,家人於「五道廟」叩拜之後,民間認為,人死後要受「五道爺」,審判無罪後,家人便以燈(用玉米棒沾柴油)引魂歸來。所以這一習俗又叫做「送燈」。弔唁死者的日子,各地一般都在出殯前一天,俗稱「 開悼」 。開悼時架設靈棚,將棺木移置靈棚之中。名為「移靈」。
  • 賭王何鴻燊今日出殯,但關於賭王的遺體下葬日期,風水師特意有其他安排...
    賭王出殯儀式今日舉行,但關於賭王的遺體,因為風水師蔣興華已經做出了明確的安排,說今年內下葬落土的日子都不理想,為了福澤賭王家族的後人,所以賭王的遺體將會在明年才進行下葬工作
  • 出殯不下葬,不與原配夫人合葬,賭王死後這兩個細節令人不解
    在賭王去世一個多月後的7月8日,何家人為賭王舉行了葬禮,整場葬禮為期三天,分為家祭、公祭和入殮出殯儀式。賭王生前在商場上叱吒風雲幾十年,同時獲得殊榮無數,所以賭王的葬禮也註定是非同尋常的。正如大家想的那樣,賭王葬禮陣容之大,場面之豪華,令人震驚。
  • 慈禧去世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棺槨流血,臭氣燻天?這是為何?
    中國喪俗之中有一句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而1908年的11月,慈禧太后恰好就是73歲。在這大清朝風雨飄搖之際,她終究還是應了這一句讖語。到達了黃泉路口,只待下去見她的鹹豐爺了。以至於中國的大地上,儘是百姓的哀嚎。其在世的時候,不知多少人都恨其入骨,恨不得生啖其肉。但好在這個女人死掉了,在其死後。是年僅三歲的宣統皇帝繼位,一個三歲小兒,令大清離滅亡又更進一步。也因為宣統皇帝還小,所以外朝還是由攝政王載灃代理。而內朝後宮則是由隆裕太后張羅,這裡面,就包括了剛剛死去的光緒帝以及慈禧太后的喪事。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巾幗女豪 唯一以軍隊出殯和軍禮下葬的奇女子
    古裝題材的大女主劇相信大家看過不少,《羋月傳》、《陸貞傳奇》、《花木蘭》、《樊梨花》、《獨孤皇后》、《穆桂英掛帥》等等,以及最近熱播《燕雲臺》,還有將要播出的《帝王業》,有的是虛構的,有的是依照歷史改編的,雖然封建社會男尊女卑,但是確實有很多女人在歷史長河裡留下濃重一筆,中國古代曾出現過很多真實的奇女子
  • 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那天臭氣燻天,棺槨流血?真相在這裡!
    有人問,慈禧的屍體等了一年之久才下葬,而出殯的當天臭氣燻天,棺槨流血,這是歷史事實嗎?死後一年才下葬的慈禧太后,出殯那天確實是非常臭,而且還是臭不可聞的燻天大臭!當然,此臭非彼臭,不是屍體散發的臭味,而慈禧太后那禍國殃民的名聲發出的臭味!那麼,慈禧太后屍體本身到底臭不臭呢?我們下面繼續分析。
  • 何鴻燊出殯實拍:墓地已選好,為啥一年後才下葬,棺材價格近千萬
    在他過世之後,並沒有像普通人那樣直接下葬,而是請了最好的風水師算好了日子才出殯,距離其去世整整有四十三天。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關於他家的消息從來沒有斷過,人們都好奇怎麼分家產,如今看來所有的東西應該都已經分配完畢。
  • 在下葬方式與禮制上又有何講究?
    喪葬文化中國人向來視生死為第一等大事,在禮儀傳統上更是有諸多講究,經過華夏大地漫長的生活實踐,就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喪葬文化。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棺材文化。古代的人們生前身後有著更加緊密的聯繫,從棺材的選擇中,可以反映亡者及其親族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甚至是氣質特徵。那麼,古代棺材的形制是如何規定的?用料有哪些講究?
  • 安慶地區獨特的喪葬風俗,人死後,為什麼三年之後下葬?說出來你別不信
    安慶農村老人逝世棺材入斂後,出殯到野地,一般在山坡、堤壩坡地,高處厝上三年,然後再「入土為安」,安慶老人去世後,都是淺葬,墓穴深1米左右,只容下一口棺材,用石灰與黃土混合夯實
  • 風水先生提醒 :人死後幾點出殯好!出殯時間禁忌!
    ,但是下葬的時間一般都是有著一定的講究的,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並不能夠隨意的下葬,很多時候老人去世都要放在家裡面幾天,然後做法事之後才能下葬,大部分都在早晨。1、忌雙日出殯。雙日則有不祥的預兆,認為雙日出殯有死兩人的含義,因而出殯時必擇單日,忌於雙日舉行。2、忌正午出殯。在黎族地區有這一禁忌習俗。黎人家中如有人去世,多是上午亡而下午葬,或下午亡次日葬,在家停屍時間甚短,但忌於正午時分出殯。
  • 為什麼以前的農村人喜歡看出殯的,不害怕嗎?
    以前的人看出殯,並不是農村才有,民間都存在這種習俗,也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是一種傳統的禮儀的問題。說白了,就是要送逝者走完最後一程。相反,民間有多種迷信的說法,專門用來嚇唬不去看出殯的人,讓不去看出殯的人才感到害怕。
  • 何鴻燊遺體今年不下葬,原因讓人無法接受。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一個成語「入土為安」,意思是指在過去,人死後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對逝者的處理方式大多為火葬,與土葬相比,火葬既安全,又環保,還大大節省了土地利用。
  • 賭王為何推遲到明年才下葬
    7月10日,賭王風光出殯後,並沒有下葬,而是停在義莊。義莊在港臺電影中經常看到的名詞,原來現在還有。賭王沒有下葬的原因,據說是蔡伯勵的後人推斷今年下葬不利賭王家族。蔡伯勵是誰?賭王去世後出殯日期的選擇也是蔡家後人據說是蔡伯勵的大女兒做的。賭王家族的墓在摩星嶺,據說這塊墓地是賭王的大爺爺何東為母親精心選擇的,他特意從江西請來的先生勘驗的,這塊地叫鯊魚入海,可利後世子孫。
  • 六大玄機:澳門賭王何鴻燊5月去世,為何7月才出殯?
    >有澳門「賭王」之稱的何鴻燊◆1921年11月25日,出生於香港◆2020年5月26日,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享耆壽98歲◆7月8日,在香港殯儀館一樓大堂設置靈堂◆7月9日,舉行公祭◆7月10日,「賭王」將會辭靈出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