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流行一句話,「沒有差的設備,只有差的攝影師」,也就是說,當你拍照拍得丑時,也許不是因為你沒有好的拍照神器,而是因為你的攝影技術還不到家。
那麼,如何訓練自己的攝影能力呢?最大捷徑是,從了解自身手機的拍照功能做起。
我們分為安卓手機和蘋果手機兩個版塊講解,這次先講講安卓手機的拍照界面。
(溫馨提醒:由於不同品牌設置各有差異,所以下面著重介紹大多數人手機都有的功能。)
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手機用戶都用過這項功能,按下快門就是一張照片,簡直不要太簡單!
但,拍照模式僅僅如此了嗎?非也,它還隱藏著幾個簡單卻好用的小功能呢。
①對焦
當你拍帶有前後景的畫面時,無論是前景虛化還是背景虛化,只要對好焦,手機通通可以給你辦到哦。
比如,我想前景虛化,點一下後面的主體即可。
前景虛化
想要背景虛化就更好辦了,靠近主體(在不低於手機最近對焦距離的前提下)就可以了,手機幫你完成對焦;當然,你也可以手動點一下主體,進行半自動對焦。
背景虛化
②測光
手機的測光原理很簡單,點一下亮處,畫面則會變暗,點一下暗處,畫面會變亮。
所以,當你想要讓畫面變亮的時候,點擊畫面較暗的區域;當你想要畫面變暗的時候,點擊畫面較亮的區域即可。
③曝光
手機曝光操作如下:
點一下,畫面會出現「小太陽」標識,你可以通過上下拉動「小太陽」來調節畫面的明暗度,越往上拉動,畫面越亮,越往下拉動,畫面則暗。
學會調節曝光,往往能帶來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
不信你看:
沒有調節曝光時,畫風是這樣的:
將「小太陽」標識往下拉動,讓主體之外的其他景物變暗後,主體變得非常突出,畫面檔次一下子提升了很多。
進入手機的「設置」功能,可以看到上面有多條參考線,比如「九宮格」、「黃金分割」、「左螺旋」、「右螺旋」等。
這些參考線有何作用?當然是輔助構圖咯。
舉個例子,就拿拍下面的小熊來說,如果我們沒有打開參考線,也許只會將主體丟到正中央,中央構圖沒啥毛病,但用多了會讓人覺得很枯燥無趣,所以,這時參考線的作用就大大發揮出來了。
我們可以這樣:
九宮格構圖
這樣:
黃金分割構圖
這樣:
黃金右螺旋構圖
這樣:
黃金左螺旋構圖
等等.
可以說,參考線對新手而言是一大構圖利器,還不懂怎麼構圖的小夥伴,果斷開啟它就對了。
人像模式不用我多說了吧?相信妹子們用來自拍最多,雖然比不上市面的美顏相機,但人像模式下的畫面夠真實啊(至少不會把你p成蛇精病)。
拿我手上的這臺大華為舉例,左邊是「特效」功能,右邊是「美顏」功能,將它們打開後,臉上的斑斑痘痘不見了,還有很多有趣好玩的畫面效果呢。
不照鏡子,嗯,俺也是枚美膩的小仙女~
感謝模特小姐姐傾情提供的自拍美照
錄像模式,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錄製影像的(廢話)。
當你想要記錄點什麼、又覺得照片不夠好時,用它就對了。
和上面的人像模式一樣,我這臺手機的錄製模式左邊為「特效」,右邊為「美膚美體」(具體手機具體分析),我們可以將手機提供的這些效果盡情發揮出來。
只要你有思想,只要你有創意,用錄製模式錄文藝vlog什麼的不在話下。
專業模式有點像單反中的操作,左邊為「測光模式」,右邊為「白平衡」,中間則是「感光度」、「快門速度」、「曝光補償」、「對焦模式」,用好這些數值,對你的拍攝百利而無一害。
那麼,這些東東具體要怎麼用呢?
這就需要你懂點相機入門知識了(具體請到我們的文章合集去找),買不起單反的可以先玩玩專業模式過把癮。
眼尖的小夥伴可能會注意到,咦,怎麼沒有我們最喜聞樂見的大光圈功能?
有的有的,看下面↓:
我手上這臺手機的相機光圈級別是:F0.95-F16。
光圈和背景虛化有什麼關係?大聲告訴我!
忘了也沒關係,我再說一遍,小本本記好:
光圈越大(F值越小),照片的背景虛化效果越強。
光圈越小(F值越大),照片的背景虛化效果越弱。
所以,當我們想要拍背景虛化明顯的主體時,可勁兒將光圈調大就OK啦。
(溫馨提醒:主體背景越分離,畫面虛化效果越強哦。)
光圈:f/1
講完光圈,不能不講一下它的搭檔:快門。
我們知道,快門速度的快慢影響著畫面的亮度以及清晰度,當快門速度越慢,畫面越亮,與此同時,畫面越模糊不清。
那是不是我們就不應該用過慢的快門速度去拍攝呢?
很多情況確實要求如此,但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用「慢門+三腳架」能拍出很多精彩絕倫的好照片哦。
當然,別對這些功能抱有太大的期望,手機畢竟是手機,它有自身的局限性,以上的場景不一定能完全拍得出來,就算拍得出,也不一定能達到單反的效果。
夜景模式,是一項非常有用的功能。
廢話不多說,曬圖給大家看就知道了:
正常拍照模式拍的:
使用夜景模式拍的:
可以看到,使用夜景模式過後的照片,高光和暗部的細節更多了,畫面層次感更為豐富(有點像HDR合成的效果),所以,當你的環境光過於暗的時候,不妨使用夜景模式進行拍攝。
全景模式主要有兩個常見的玩法:
1)拍大範圍的全景場景
這個很簡單,選好場景,打開「全景模式」,沿著箭頭所示方向慢慢移動即可。
成品圖↓:
2)拍「分身」
「分身人像」稍微有點複雜,後面會專門出一篇講述,這裡不再細說。
「慢動作」是一項非常文藝的功能,某短視頻平臺就經常用到,方法並不難,點開「慢動作」功能,錄製一小段視頻(比如翻書、聽音樂、旋轉、跳躍等),再配上音樂、文字即可。
手機的原生相機有這幾個常見的濾鏡功能,如下:
對於懶得修圖、不會修圖的人來說,還是蠻有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