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上映了十來天,熱度伴隨著爭議一直沒有停止,剛好今天有時間,聊一聊這部電影。
可能會涉及到一點劇透,不多,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先說一下電影的背景。
抗美援朝起始於1950年10月,打了近三年,經歷兩個階段的作戰轉守為攻。為促進停戰實現,1953年7月我們發起夏季反擊戰第三階段作戰。
其中一場重要戰役,就是金城戰役。
但這一戰役有一個難題,志願軍想要去前線支援,必須要渡過極多的河川,這部影片選取的就是其中一條金剛川。
金剛川水深4到6米,且需要運輸物資彈藥,所以無法泅渡,只能在河上架橋,「金剛橋」供「燕山部」一個師級單位,萬餘人通過。
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曾有過回憶。
金(剛)川不是什麼戰役,是要過河的一個橋。
他也參加了,是去維護橋的,給橋裝橋板。
敵人的飛機來把橋炸斷了,他們就馬上把橋合攏,讓步兵過去,就這樣一直不停地打。
老兵語言樸實簡單,三兩句話就把電影的核心劇情給說明白了,就是炸了補,補了炸,無論炸多少次,最後都要把志願軍給送過去。
所以,也無所謂劇透,其實劇情的大概已經能猜出個差不多。
這部影片目前存在的唯一爭議是製作人採用三個視角去講述一個故事,三個角度分別包括步兵、敵軍、和高炮連。因為在前兩個視角片段出現一些重複畫面,觀眾感到費解。
但其實了解過這部影片的創作背景,就會釋懷。
影片的製作時間非常緊張,從8月底官宣陣容到10月提檔上映,滿打滿算兩個月,導演組為力求真實效果,在丹東搭了真橋,期間還受洪水影響,衝垮了又再搭。
2個月,拍攝、剪輯、後期製作,就這個成片質量,以及裡面特效大場面能做到的精彩程度,可以說堪稱超額完成。
而說到三視角,乾脆就從第二個視角說起。
從敵軍視角來講述這場戰役,是影片裡鮮見的手法,但看過電影的人會從中感受到其中的必要性。
「疣豬」是一名美空軍的外號,他喜歡在上空盤旋的時候念幾首詩,能在緊張時刻作詩,側面反映佔據的優勢情形,以及樂觀或者說自大的心態。
事實上,他也確實是佔優勢的。
飛旋在空中的轟炸機和地上想要渡河的血肉之軀,簡直就是鐵彈和螞蟻的對決。即便地面上有炮兵連,但為數不多的炮彈和「疣豬」的轟炸機比起來,依然弱勢。
可「疣豬」沒有想到,在一次次摧毀橋面以後,橋又一次次莫名被修好,他的工作似乎永遠都沒法結束。
有一個情景,讓人印象深刻。
在炸完炮彈基地後,「疣豬」正要飛離開,當他看到修橋的人又如螞蟻一般扛著橋板不放棄時,臉上出現了一瞬間的疑惑。
這是打不倒的鋼鐵嗎?不,只是一批倒下了,又有一批站起來了。
想要贏得戰役,就必須過河,這是唯一要完成的任務,哪怕用人肉,都要把橋給頂起來。
戰爭是無情的,但處於戰爭中的個體卻有自己的感受。志願軍們的悲壯和義無反顧的犧牲,讓「疣豬」側目並產生敬重。
包括「疣豬」們自己,後來回憶,經歷戰爭以後不敢坐飛機了,戰爭的殘酷在心裡留下創傷後遺症。
這大概,就是戰爭片帶給人們最大的反思。
說完第二視角,我們再說第一視角和第三視角,其實我並不認為這兩個視角是能分開來看的,反而第一視角更像是全局,第三視角是其中重要分支與補充。
在第一視角裡,出現很多人物,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不同的任務。
鄧超飾演的是高福來,步兵連長,他接到上級通知,要最後一批過橋,並在緊急時刻配合修橋。
李九霄飾演的是劉浩,步兵班長,他主要配合高炮連,在高地觀察全局,並給以指示。
魏晨在這裡面飾演工兵連長閆瑞,負責修橋,他是我最沒有認出來的,以前清秀面龐突然就變成了糙漢子。
面對一場艱難的戰役,眾人分工明確,又配合無間。
可即便是我們以為的主角,在影片裡面,依舊是說領盒飯就領盒飯了,鄧超被炸到只剩半個身子,還在無意識的說「快修橋」時,我差點一個爆哭。李九霄和老鄉話務員剛產生的一點情愫,連線頭都還沒出來,就硬生生的斷了。
飾演七連長的歐豪和魏晨吵起來,觀眾都知道歐豪要強行泅渡過江是不理智的,但沒有人和槓精一樣去罵他。
看到犧牲們的戰友,和僅剩的不多時間,保持理智實在太難。
當然,在這裡面淚點最多的,還是在吳京和張譯身上,他們是本片最大的亮點,貫穿三個視角。
兩人都是高炮連的,張譯是連長,吳京是從連長撤下來的班長。他們是和敵軍真正開幹,保護步兵工兵的人。
戰友的情誼並不需要肉麻的畫面去展示,僅僅兩人搶著要去明處炮位,把隱藏炮位讓給對方,就已經明了。
混不吝的吳京最後還是搶下了明處炮位,開玩笑對張譯說:要不把你炮彈勻我10發,也算心疼我了,張譯竟認認真真答:能成。
吳京摸了摸張譯的臉,笑了一下,轉過身說:滾。
這僅有的溫馨畫面為後面的情感爆發做了鋪墊,身處險境的吳京最終犧牲,而之前謹慎的張譯沒有再小心翼翼,一路跑著去找尋,他希冀吳京是存活著。
影片很克制,沒有大肆渲染感情,為數不多的鏡頭裡,是張譯和魏晨分了一根吳京的煙,來祭奠犧牲的戰友。
人們沒有時間去痛哭,也需要保留精力去應對戰鬥,更要把壓抑在心中的悲痛留到戰場上爆發。從刻畫手法來看,是高級的,即收斂又有爆發點。
而張譯也並沒有讓人失望。
網上有一句話,張譯:誰用誰爽,一直用一直爽。後期情緒的層層爆發,哪怕是鏡頭懟著特寫,都完成的絕妙。
很多在前面沒有哭的人,最後看到張譯眼裡的視死如歸時,忍不住了。
這和張譯讓炮兵們點火,吸引敵軍注意力時,有個小細節是一樣的。
年輕的小兵愣了一下,意識到自己肯定會犧牲之後,一句話沒說立即執行,旁邊年長的士兵摸了摸小兵的臉。僅一個動作,不需要言語,已讓人淚目。
沒有人是不怕死的,但總有人會忘我。
這是影片要傳達的主旨,也是觀眾能接收到的。而如何判斷一部影片是好的影片,就看能不能get到導演和演員們想對觀眾說的話,從這來看,我認為它瑕不掩瑜。
最後一點感慨,對於世界上的每一個個體來說,和平盛世來之不易,願你我都能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