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歌曲都有一段故事,每一首歌曲都能觸動人心。每個喜歡聽歌的人都有不敢回放的旋律,每個守著過往不放的人都有不敢觸碰的話題。人來人往,流轉離散,當時間沉澱成歲月,迷途也是旅途,擦肩也是同行。
很多時候是遺憾促成了情感的交替、孤獨的成長和歲月的累積,愛過的人,錯過的事,積攢固執的能量和摻雜魯莽的勇氣都讓我們不斷的接受深深的洗禮,直至我們意識到單打獨鬥是最大的懦弱,無所顧忌是最薄的勇氣,近在咫尺是最遠的距離,淺淺來過是最深的記憶,然後我們才漸漸放下對整個世界普遍的敵意。與其說是改變,不如說是更加堅定,堅定於敢愛敢恨的單純,堅定於平凡如初的本真。
2018年央視春晚,王菲那英再度合體獻唱了這首20年來真摯醞釀的私藏——《歲月》。我真的好喜歡這種讓人靜止的輕描淡寫,乾淨的旋律,平淡的講述,不變的純真,入迷的我們。曾經的車馬勞頓、日夜兼程、反目成仇的友誼、要死要活的愛情似乎都得到了應有的安頓,而此刻,你會平心靜氣的看,還是熱淚盈眶的聽。
念舊的人有時候甚至會自我停止,把自己的過往導演成一部大氣磅礴的電影,或者小情小調的情景劇,享受被跌宕起伏、悲歡離合灼燒侵蝕的迷醉和徹底,不為別的,至少證明自己還是個活過的個體。人不可能輕易的得到純真,迷惑、困頓、固執、悔恨,都會隨著時間翻山越嶺,在心房和胸腔裡跌跌撞撞、針扎滾燙,這樣你才會活的真切,懂得拿捏,有血有肉的自我察覺。
相比兩人對於聲音的駕馭,我更喜歡於兩人的填詞。快樂的言辭並不難寫,因為任性的狂想萬化千變,苦情的字句也並非難求,因為悲傷的方式尖酸多面,最難的或許就是這一筆拿得起放得下的清淡,沒有任何攻擊,不帶任何尖銳,最可貴的是還能與自我冰釋前嫌。生命的旅程千山萬水、偶有塵煙,執一盞燈向一扇門,從清晨到黃昏,我們終究又成了歸人,信守出發之時的單純和率真。
《歲月》這首歌的旋律和編曲都出自於80後鋼琴作曲家、音樂製作人錢雷之手,而這種簡單磅礴的寫法也成了他一貫的作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首曾經驚醒慵懶的那英重燃音樂創作欲望的《默》,而高曉松也表示在製作這首歌的時候他給那英的建議是:「錄這首歌,我就讓她先忘記現在幸福,回到那個最掙扎,最不放手的時候。」 2014年錢雷師從高曉松,並從《默》開始頻頻聯手作詞人尹約寫了那英的《相愛恨早》、周深的《大魚》《玫瑰與小鹿》、華晨宇的《橫衝直撞》、譚維維的《失眠書》、蕭敬騰的《我的大學》等等,而作為《曉說》、《曉松奇談》節目主編的尹約也給了錢雷音樂作品更多的空間。
兩個熟悉的舊友,兩次站在同樣的舞臺,一次一拍即合的書寫,一首感動不一定流淚的歌曲,這種像用了20年來準備共赴約定的場合和儀式是那麼讓人安然、踏實。另外,今年兩人的裝束也終歸吻合和了這首歌不凡的氣質。人一生的運氣都是均衡的,愛恨、得失、悲歡、聚散也終將守恆,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自己在跟自己借,最後還是要自己還。誰都有所改變,誰都仍舊未變,心裡有盞燈還照舊影影綽綽亮著不滅。
聽到這首歌曲,不禁會想起98年她們演唱的《相約98》,如今一晃,已經過去了20年,真是歲月已變,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