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桃疆
2017-04-04 10:49 來源:澎湃新聞
去掉了《湄公河行動》中鮮明的國家立場,《非凡任務》將焦點從緝毒警察這一群體縮小到個體身上,拿個體說故事是香港電影人做了數十年的工作,麥兆輝和莊文強合作了那麼多次,理應講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好故事,可惜《非凡任務》沒能實現這種預設和期待。
黃軒在片中飾演臥底《非凡任務》的故事並不複雜。黃軒飾演的男主角是一名人民警察,單兵作戰技術強、意志力堅定、反應迅速、果敢堅毅而且長得不賴。他的領導李建國(祖峰飾)派他潛入販毒集團內部查清源頭,試圖一舉將東南亞頭號毒梟及其手下一網打盡。
孤軍奮戰的林凱在敵方勢力中險象環生,主要危機在於他的上線總是嫉妒他、出賣他,在一輪輪黑吃黑的過程中林凱終於依靠威脅大佬接近了大佬。
段奕宏(右一)飾演的老鷹在十年前炸傷了一隻耳朵。觀眾以為段奕宏飾演的東南亞毒販大佬綽號是「一隻耳」,但其實不是,他的綽號是「老鷹」。「老鷹」有成大事的頭腦和品質,他非常有個人品牌意識,販賣的高純度毒品都有扎眼而鮮明的標識,他懂得規避衛星追蹤,懂得向天空要土地。植株培育方式的改變提高了毒品的生產成本,必須靠擴大銷售來彌補利潤上的折損,因此即便他看穿了林凱的真實身份,仍舊同意和自賣自誇宣傳自己特別會販毒的林凱進行合作,代價是林凱要吸毒……
電影的後半程看上去都像是被迫吸食毒品後的林凱產生的幻覺,單兵突入以一敵多進行槍戰、印度寶萊塢風情追車,鏡頭中的機動車高速運行,槍聲四起,正義戰勝了邪惡,緝毒警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艱難地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被迫吸毒的林凱毒癮發作在《非凡任務》身上,不難看出整個清明檔期的通病:演員都是好演員,但是故事是真不行。香港導演和香港編劇已經習慣了基於「香港」這個概念做文章,前幾年的那些故事中雖然出現了大量的內地演員,但講的仍然是香港故事。
把視角放得開闊些,香港雖然是個國際大都市,但對比國際這個大舞臺,它不過是個彈丸之地,失去了這個名為「香港」的框框,麥兆輝和莊文強有了更多可支配的元素、更廣闊的表現空間,卻在更多選擇面前失去了自我。就好比武俠小說作者想要突破傳統武俠小說的局限,挑戰條條框框的過程中逐漸遠離原點,搞出的所謂新武俠最後幾乎被玄幻小說所吞噬。
故事的後半程像特工電影《非凡任務》的後半程簡直像是從特工電影裡移植過來的,緊張刺激中又透露出一股為了走向完結而毀滅的悲觀情緒。無論是警方還是毒梟都帶有強烈的自毀傾向,李建國單刀赴會、「老鷹」報殺妻滅子之仇……兄弟、夫妻這些現實中最樸素又最普遍的情感放到電影裡完全無法引發觀眾的共鳴,雙方自我毀滅式的選擇完全無法說服觀眾。
香港電影人選擇在宏大背景中切入一個小點,視野上的局限性導致在人物設計和人物情感關係處理上都非常小家子氣。人民警察對犯罪分子的仇恨普遍有著私人化的理由,李建國孤注一擲地抓老鷹是為了自己的好兄弟;林凱毅然決然地投身打擊毒品犯罪的高難度行動中是因為自己的親人曾飽受毒品的折磨。反之亦然,毒梟憎惡人民警察是因為他的妻兒。
老鷹與懷孕的妻子《非凡任務》視野小、格局小,演員本身的文氣又重,緝毒題材電影本應有的那種氣概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削弱,大江東去變成一江春水,化作三個男性角色眼中的一腔深情,以至於電影為了把流失的睪酮補回來,不得不在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安排他們互相追逐、亂打一通。
港人北上,給國產電影帶來了更強烈的節奏感、給國產電影打上了鮮明的影像特徵。香港電影人不缺乏想像力,可他們缺乏對於香港以外地區的歷史感的感知能力,早期拍出手撕鬼子的是香港導演,安排年輕演員在古墓探險題材裡表演墳頭蹦迪的也是香港導演,如今一手推動緝毒警察像孤膽特工轉化的還是香港導演。
與香港電影截然不同的內地電影起初是香港電影的對照物,兩者越是不同,就越是能夠清晰地反映出香港電影自身的特徵。如今二者的差異化逐漸被彌合,從《非凡任務》的表現上看,香港電影人如何在講述嚴肅故事的過程中保留自我,對於香港電影人來講仍然是一個未決的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非凡任務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