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是個什麼故事?我需要去補充很多前戲嗎?
不需要。《俠盜一號》是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即便沒有看過任何一部《星球大戰》,你依然可以輕鬆看懂裡面的劇情,只有少數一兩個人物是前作中的。
《星球大戰》在美國的影響力,類似《西遊記》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1977年至1983年,上映了《星球大戰》三部曲;而1999-2005年,上映了《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這種先拍主線故事,然後拍前傳充數賺錢的套路屢見不鮮,例如經典的《指環王》與《哈利波特》,都在近些年推出了前傳。
由於新東家迪士尼的大力扶持,《星球大戰》系列於2015年,也就是前年,推出了新作《原力覺醒》,相信不少朋友已經在電影院裡看過了。它的劇情承接1983年《星球大戰》繼續發展,講述了老版星球大戰之後的新故事。
下面我們按照故事順利捋一條線:
顯而易見,所有的《星球大戰》電影都是三部曲,唯有今年上映的《俠盜一號》是以單身狗形式出現的,顯然,是製片方想趁著《原力覺醒》和未來上映的《星球大戰8》之間做個預熱,給饑渴的粉絲一些調劑,同時,依靠獨立的外傳故事吸粉,給那些不怎麼熟悉原作的觀眾們上早自習。
但是老故事中的個別人物,依然會出現在這部外傳中,為了讓大家不那麼納悶,我稍微講一下以前的劇情(按照劇情順序)。
在很久很久以後的未來世界,銀河系中各個文明聯合起來,形成了銀河國會。在銀河系中,有各種各樣的生命和文明,一些人類擁有了超能力,叫「原力」,擁有原力的人,基本都從事著「絕地武士」這一職業。
「絕地武士」星探歐比旺遇見了一個原力超群的小孩:阿納金,收為徒弟。兩人過五關斬六將,阿納金逐漸成為一個牛逼的絕地武士,贏取白富美公主,還生了個兒子叫:盧克。
但是原力這種超能力也分為「正能量」和「負能量」,歐比旺代表的是正能量導師,而西斯大帝則代表負能量導師。阿納金受到邪惡原力的蠱惑,拜西斯大帝為師,和恩師歐比旺反目成仇,最終被打成殘廢。
為了讓天賦異能的阿納金活著,邪惡帝國給他穿上了黑色的袍子,戴黑色頭盔,即經典的維德勳爵。
邪惡帝國製造了一個超級無敵的武器---死星。一顆人造星球,
死星可以發出超牛逼光波,幹掉一切不服從管教者居住的星球。
而正義的代言人莉亞公主,意圖反抗維德勳爵,卻被抓。在危難關頭,她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能耐人,其中就包括維德勳爵的兒子:盧克。
這些人齊心協力幹翻了死星,殺死了維德勳爵,維護了宇宙的和平。
這個黑色頭盔的維德勳爵,和這個梳著聲魔耳機髮型的莉亞公主,便是會出現在《俠盜一號》中的前戲人物了。
不難看出,《星球大戰前傳》講的是三好少年阿納金,一步步墮落成古惑仔維德勳爵的故事;而《星球大戰》講的則是傻白甜莉亞公主,對抗維德勳爵和他的「死星」的故事。這兩個故事之間,恰恰缺少了交代「死星」的內容。《俠盜一號》的情節,剛好夾在二者之間,完美的串聯起了前傳和正傳,填補了之前故事的一些漏洞和不足。
好看。
眾所周知,《星球大戰》系列誕生於1977年,在那個年代,是沒有時下流行的CG動畫技術的。礙於技術手段,科幻電影少之又少。星戰作為一部太空科幻電影,充滿了跨時代的味道。這種感覺就像是現代人第一次嘗試VR技術,或者像是你第一次看到毛片兒一樣那麼震撼。
但是,在電影上映前,製片方心裡是打鼓的:誰知道這麼大投資賠不賠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心裡總是有點忐忑。為了讓風險變小,影片整體的情節顯得老少皆宜:王子公主,飛船大炮,武士鬥劍,插科打諢……力爭全年齡向,適應所有觀影群體的口味。
然而影片的爆紅,令科幻電影正式改變了大家的世界觀,作為開山鼻祖(相對而言的開山鼻祖),《星球大戰》成為了科幻愛好者心中的神話。但是當時略顯幼稚的劇情,在科幻片一步步的發展中,顯出了自身的乏力。雖然片中具有未來感的道具,如飛船、光劍一直是科幻迷們心中無法逾越的豐碑,但越來越深刻、越來越硬派的科幻電影的衝擊,都讓《星球大戰》更像是披著未來外衣的劇情片,而非純粹的硬派科幻電影。而且當年簡單劇情的後遺症之一---接連不斷的BUG,都讓星戰的科幻頭銜備受煎熬。
作為歐美第一大IP,星戰既不可能拋棄原有劇情,走純粹的硬科幻路子;也不能丟掉發家致富的科幻頭銜,搞什麼太空愛情劇。而且這些年觀眾的口味越來越刁鑽,對劇情裡的BUG容忍度越來越低。最後,觀眾對這個IP太熱愛了,太希望有一部能超越之前經典的片子了。
《星球大戰:俠盜一號》做到了嗎?
基本做到了。
首先,在人物的設置上,本片的人物複雜程度要遠遠高於之前任何一部。每個人都是亦正亦邪,有好有壞的;不再是正義的公主、邪惡的武士那樣死板的、非黑即白的面孔了。這樣做的好處,是令每一個人物都儘可能的有血有肉,也更符合悲劇的基調。
其次,本片主要的任務,是修正大量的BUG---例如那麼叼的死星,怎麼兩下就讓叛軍擊沉了呢?這些BUG都在片中一一完善了。有了這些小修小補,整個星球大戰的世界觀一下子圓了回來,不再是之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設定了。
最後,作為科幻片,其中新奇的科幻道具、宏大的宇宙場面,基本上做到了完美。單純從視覺角度講,可以說值回票價。一些新視覺風格的運用,極大地擴充了視覺體驗。例如影片最後維達爵士屠殺的那一段,明顯借鑑了星戰遊戲的視覺觀念,臨場感和壓迫感極強,如果整片都是這麼拍只怕觀眾會爽死。甄子丹打鬥的那一段,雖然短,但是短小精悍,一舉一動清清楚楚又乾淨利落,絕對不是國產動作電影那種晃來晃去虛虛實實的假象。
從專業編劇的角度講,仍然能感受到製作團隊,不得已在原有世界觀上修修補補的辛苦;而原有劇情,也對本片產生了不小的束縛。但這些,都不影響《俠盜一號》的基礎質量。至少作為一個觀眾來講,尤其是熱愛科幻題材的觀眾來講,這部片子,絕對是不能錯過的,憋尿也得看完。
文字 | 董花生
編輯 | 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