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以為電影《巨齒鯊》是史匹柏經典《大白鯊》的複製品。
▲ 《巨齒鯊》致敬電影經典《大白鯊》海報
其實,《巨齒鯊》是個徹頭徹尾的原創故事。它改編自始於上世紀90年代史蒂夫·艾爾頓(Steve Alten)的暢銷小說,這個系列直到今天還在不斷出續作。
▲ 史蒂夫·艾爾頓
「巨齒鯊」系列在美國有相當忠實的讀者群,痴迷於科幻和恐怖題材的極客們,多年來一直眼巴巴的盼著這隻身長几十米、體重過百噸,數百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史前巨獸在大銀幕上「活」過來。
這種期待,可以參考《侏羅紀公園》。
但是,即便是如此受歡迎的熱銷小說,把它變成電影的過程也相當曲折,其虐心程度不亞於電影故事本身。
經歷了20年的輾轉和幾易其手,今年暑期檔,電影《巨齒鯊》終於上映,全球票房已經破了1.5億美元,還算圓滿。
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讀完再看它,會有種不一樣的感覺。
上世紀90年代,史蒂夫·艾爾頓開始著手寫作一部隱藏在深海中的史前巨鯊故事。
古生物、海洋生物學家喬納斯·泰勒在美國海軍一次絕密任務中無意間發現了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的「秘密」——一隻形同地獄般的巨型掠食者。
泰勒作為倖存者,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
多年以後,泰勒受一位富商委託,再次進入馬裡亞納海溝執行私人企業任務,不但與史前大鯊魚「重遇」,還不小心開啟了一段更為致命的冒險。
《深海巨鯊》(Meg)的手稿一出,就在紐約出版商間引爆了一場競購戰:兩部小說的出版費高達210萬美元;它在國際市場大受歡迎,賣海外版權就賺了130萬美元。
雖然被書評人詬病「缺乏文學價值」,但別忘了上世紀90年代是「侏羅紀公園」時代,被視為「海洋版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鯊魚」《深海巨鯊》,依然讓讀者們為之瘋狂。
1998年艾爾頓「趁熱打鐵」出版了續集小說《奪命海溝》(The Trench) ,還是大賣。
《深海巨鯊:原始海域》(Meg: Primal Waters)和《深海巨鯊:地獄水箱》(Meg: Hell’s Aquarium);
2017-2018年間,全新故事《MEG: Nightstalkers》和《MEG: Generations》面市;
另外,第一部小說在加入一些背景信息後,又重編限量5000冊推出了「金標題周年典藏版」;
就在今年8月,《深海巨鯊》又出了漫畫版。
作為原創小說,這是相當成功的爆款系列,它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
小說作者史蒂夫·艾爾頓在下筆時,就感到它會是個十億美元票房的電影大IP,據說寫小說的時候腦子裡全是電影畫面。
「改編電影十年前就該出來了!」艾爾頓說:「不幸的是,時機一直不成熟。」
艾爾頓在完成小說前就把《深海巨鯊》的電影改編權賣給了迪士尼,但迪士尼對待這個項目的態度並不嚴肅。
「他們想在鯊魚身上插對翅膀,」艾爾頓說,「他們完全不參考我的意見!我的角色必須保持科學的嚴謹性,不該完全迎合好萊塢的荒謬。一個編劇甚至想讓鯊魚咆哮!」
溝通得不爽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1998年華納推出著名的《深海狂鯊》;迪士尼雖然收了《深海巨鯊》改編權,但再做個類似題材電影的意願卻大大降低。
▲ 《深海狂鯊》(1998)
艾爾頓忿忿拿回自己Baby的改編權,自己改成劇本,遞給了當時《地獄男爵》導演、現在已經捧得奧斯卡小金人兒的吉爾莫·德爾·託羅。
「陀螺」這個「怪獸粉」毫無懸念的愛上了巨齒鯊,他知道新線電影公司(New Line Cinema)的高管中也有人支持這個故事,於是聯繫上《生死時速》和《龍捲風》導演揚·德·邦特,把他帶進這個項目裡。
▲ 《生死時速》導演揚·德·邦特
新線電影最初對待《巨齒鯊》的態度還是嚴肅認真的,他們尤其喜歡這個故事「能做出很多續集」的想法,但他們不喜歡艾爾頓自己寫的劇本。
2004年新線正式聘請德·邦特開發這部影片,並定於2006年夏季上映。
德·邦特引入好萊塢頂級特效團隊協助他完成巨鯊的設計,他做了大量故事板和分鏡,甚至都開始談電影的海外預售權了.一切都跟真的似的。
▲ 揚·德·邦特版電影《巨齒鯊》海報
全情投入的態度是真的,努力也是真的,但幾年後,新線還是停止了這個項目。
理由只有一個——沒錢。
大家猜測,這可能跟新線當年一系列票房撲街的電影投資有關。他們再也拿不出上億美元製作一部高風險的大片了。
新線說:「它太貴了,我們沒有選擇。」
然而,德·邦特則遺憾的認為「這個機會完全被浪費掉了「,暗示叫停這個項目是製片公司決策失誤。
這裡不得不再次感嘆,「侏羅紀鯊魚」和「侏羅紀恐龍」真的是命運共同體。
在2015年《侏羅紀世界》創造了票房奇蹟之後,《巨齒鯊》電影項目再次神奇的重新啟動了!
▲ 2015年北美電影票房《侏羅紀世界》排第二,僅次於《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這次改編權落到華納手裡,大衛·林奇的「好基友」、才華橫溢的電影人伊萊·羅斯(Eli Roth)爭取到這個項目。
但是不到一年,羅斯被撤換,這才輪到《國家寶藏》的導演和製片人喬·德特杜巴(Jon Turteltaub)接手。
喬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實話,他承認這個大項目是最後一刻才砸到自己頭上的.
▲ 喬·德特杜巴(左)
據媒體報導,《巨齒鯊》的製作預算超過1億美元,在決策上總是反反覆覆,導致前期的團隊非常動蕩。
熱愛大海的前英國國家跳水隊運動員傑森·斯坦森和中國人,是讓電影《巨齒鯊》成為現實的決定性力量。
51歲的演員「郭達」斯坦森童鞋毫不掩飾自己對巨鯊的喜愛。
他憑藉《速度與激情》等一系列動作大片,成為和範·迪塞爾、巨石強森同等「咖位」的國際巨星。
因此,當這位「福將」2016年確定加入《巨齒鯊》項目後,一切困難開始快速化解。
雷恩·威爾森,李冰冰,魯比·羅絲,克利夫·柯蒂斯等明星的加入,讓那隻令人難以置信的史前鯊魚一點點變得真實起來。
最重要的是,影片得到了來自中國的資助。
《巨齒鯊》的好運開始了,從它發布第一支預告片起,就被原著粉絲和怪獸愛好者們熱烈轉發。
今年8月10號,史蒂夫·艾爾頓和揚·德·邦特最初設想的深海巨獸終於在大銀幕上張著血盆大口威武登場。
它續寫了「鯊魚吃人」的好萊塢電影傳奇。
電影《巨齒鯊》到底能不能像小說一樣有續集?如果你喜歡它,我們或許不用再等20年。
《巨齒鯊》中文預告片 >>
擴展閱讀 >>
極客專屬的感性時光
加入社群 / 轉載事宜 / 商務合作
歡迎添加小編微信:Geek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