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
臺灣的男孩子,都是五月天,
臺灣的鄉下,都散發著《稻香》,
臺灣的機車帽裡,都是阿嘉的臉,
臺灣的盛夏,都是白裙子和微微的汗味,
臺灣的青春記憶,都是九把刀和痞子蔡。
臺灣的每一夜,都是《盛夏光年》。
在十幾歲的時候永遠不會想到,
有一天時間會流逝得如此之快,
在格子間,在會議室,在上下班和茶米油鹽的縫隙裡,
就這樣令人詫異的消失了。
在某些頭昏失神的間隙裡,聽到回憶裡的羅大佑,他唱:
「輕輕的想你,輕輕的想你,
我的寶貝。我的寶貝。
誰能給我更溫暖的陽光
誰能給我更溫柔的夢想
誰能在最後終於還是原諒我
還安慰我那創痛的胸膛…」
這8天7晚的臺灣之行最有魅力的部分,
是可以隨便騎個機車在路上晃悠,吃吃美食,
在公路邊突然就想停下來看大海,
是能夠真切的感受原住民的熱情,發自內心,
不需要確認眼神,就想給你溫柔的照顧;
是像小時候住在鄉下,
穿個人字拖,就溜達出來晃悠,
月亮照在馬路上,亮堂堂的。
隔壁盡職盡責的大狼狗,看它一眼就會朝你狂吠。
像是重新過了一回童年和青春。
飛機是臺北香港往返。價格一般,大概1200往返含稅吧。
(機票價格參考:平日大概是700-800元往返算便宜,900-1000元算正常)。
我們走的線路是:臺北→花蓮→臺東(綠島)→墾丁(恆春)→臺北
五一節,除了最後的墾丁大街,幾乎沒遇到什麼人潮。
這個線路玩,真的是最人少,最地道的玩法了。
事實證明,如果不想去臺北故宮/淡水/九份打卡,可以直接略過臺北,買高雄往返。這8天會更省時間玩更爽。
一路住的都是民宿,各種特色都有體驗到。花蓮的民宿是花錢最多的,大概400左右一晚,其他的都是以性價比為主,住得不算市中心,但有機車在,住哪都覺得很方便。臺灣真的非常適合自由行。
想去臺灣已經有十年了。
青春期看了超級多臺灣電影:《練習曲》《盛夏光年》《藍色大門》《漂浪青春》《海角七號》《關於愛》《艋舺》《女朋友男朋友》…
耳邊響徹的全是轟鳴的機車、穿著校服的男生女生、熱辣的海風和悶熱的夜、激烈稚嫩的互相喜歡和互相傷害…
來到臺灣第一晚,看見機車和頭盔整整齊齊的排列在街邊,
一切又重新湧現出來。
就像青春也在靜靜的排列在那裡,從來沒有消失,
十年的青春仿佛有了歸宿,塵埃落地。
在寧夏夜市裡依然可以撞見驚喜。十年間不斷的聽各種人盛傳這裡的夜市美食,心想不過爾爾。但酒店附近的寧夏夜市,雖然小到只有一條街,卻依然什麼都有,而且能發現許多不錯的美食。
巖燒杏鮑菇排隊人多很多,香味驚豔。
芭樂是粉色,夠 甜。
把寧夏夜市當成臺灣的第一站,非常贊!
PS: 傳說中的九份山城和淡水,其實都離臺北非常近,但我們並沒有前往,一是因為人超級多,二是想留更多的時間在花蓮和臺東。後來在花蓮的民宿看臺灣新聞,這兩個地方真的是擠到前胸貼後背,不光國人多,韓國人和日本人也非常喜歡去九份和淡水!!
臺北到花蓮需要坐台鐵,大約1個半小時。我們訂了2晚在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附近的木屋民宿。關於這家民宿,明明知道交通有點麻煩,地理位置偏僻,但還是被夢想中的無敵鄉村生活打動了!
▲客廳裡種了兩盆梔子花,正是開花的時候
這間「鐵道手作民宿」是民宿主人幾年前自己建的,
恰到好處的拙,一路鄉間小路的山野味,
野草和梔子的香氣,躺在床上就能看見的農田,
小徑的盡頭就是大海,再加上雲霧繚繞的龜山……
幾乎就是我理想生活的全部了。
▲後面就是原住民的村落,可以體驗手工織布
▲走幾百米就能到達的曼波海灘,沙灘是黑色的火山灰
▲可以穿原住民衣服體驗,阿爸會煮咖啡給大家喝
這個地方鄉下到什麼程度呢?
方圓很多公裡以內就只有一家7-11;
公車要半小時-1小時才1趟(能不能在被蚊子咬死之前等到全憑運氣);
周圍沒有租機車的地方,沒辦法打計程車,沒有餐廳;
在海灘邊玩的人目測不超過10個;
……
但,真的很美好啊!
民宿只有幾間客房,卻擁有超級開闊的草坪和後院,嘎吱作響的小院門,一盞小巧的院燈,一隻喜歡趴在路邊叫poppy的小黑狗。
坐在鄉下的院落裡,靜靜的等黃昏和夜幕來臨。
深藍色的夜幕下,
空氣中傳來雨後的青草香,
耳邊是鄉下遠處傳來的蟲鳴和蛙聲,
安穩又寧靜,是旅行中稱得上「感動」的瞬間。
沒有任何文藝或清新的成分,僅僅是一個真實的鄉下,所以才如此動人。
溫媽做的特色晚餐真的是很好吃,兩天都沒有重樣過。
一眼望去就是一個熱帶小花園在等我。
新鮮砍的劍竹做的竹筒飯真的很好吃,
那種竹膜覆蓋的竹子清香,至今難以忘懷。
在花蓮、臺東、墾丁、遇到的臺灣人,真的都非常熱情。
這種熱情是發自內心的,沒有一點虛假和刻意的成分,
可以說是這次旅行最動人的部分之一了!
▲太魯閣新城站空無一人
花蓮最有名的景點非太魯閣莫屬,花半天的時間坐區間車去感受了下,這個花崗巖堆積的峽谷,有著名山大河的強烈氣場,走在險峻的峽谷邊,會偶爾有細小的落石和土塊掉落,前面的指示牌上會不斷的提醒今日只開放到哪一段,接下來就不可以往下走了。
站在峽谷往下看,
谷底的負離子和大風同時迎面鋪來,
有一種又慫又爽的暢快!
是非常原生態、正在進行時的景區,徒步愛好者可以深入到腹地,聽說別有洞天,很多歐美人都是專程前來。
偽徒步愛好者(eg.我們)也可以來一場愉快的輕徒步。
覺得感受非常好的一點是,在景區有自發領取的安全帽,而且沒有國內景區的過度開發和小吃攤,完全沒有被商業化,僅僅只有一些為了安全做了必要的防護欄而已。
全程免費,遊客可以通過搭乘公交,自由往返各個風景段,燕子洞依然有很多很多燕子在崖壁間飛來飛去,值得來看看。
花蓮的海底,有巨大的斷層,如果自殺,一瞬間就被海浪捲走且撈不到屍體,所以花蓮段幾乎沒沙灘,並不適合下海遊泳,但!正因為海水深,所以海豚才會頻繁的來近海玩啊!
乘坐觀鯨船出海,2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段超完美的看海豚之旅。
那天看到的是全球海洋中唯一能做出飛旋動作的飛旋海豚。
據說能看到當天那樣上百頭的規模,是非常幸運的。
果然我們是lucky girl。
不太漫長的航行後,海洋館所看不到的奇景就在你眼前真實展開了!
幾百頭海豚躍出水面,做出「飛旋」的動作,
離你的腳尖只有2米之遙,
它們被陽光照得晃眼的光滑皮膚,完美弧形線條的身體,優美的遊動姿勢,
無一不讓你覺得大自然的奇妙。
它們甚至故意從船底掠過,貼近船體,
側翻身體用眼睛來觀察船上的你,充滿著旺盛的好奇心,
真的是非!常!非!常!神!奇!
▲坐在船頭等海豚
聽到船員說海豚從出生開始就在遊泳,不會停下來,直到死去。
嗯,臺灣腔真的聽起來很文藝。居然有點熱淚盈眶!
從此心中最愛的動物,絕對是海豚了!
花蓮-臺東段,有2種旅行方式非常暢行。
一種是走山線(花東縱谷線),一種是走海線(花東海岸線)。
如果接下來不去綠島,還是建議大家走海線,
可以盡情的吹吹太平洋的風。
五月是野百合開放的時候,
在懸崖邊,巖壁上,路邊,隨時都可以看到這種隨風搖曳的花朵。
「仿佛如同一場夢,我們如此短暫的相逢。」
▲託師傅的福,我們吃到超好吃的螺肉
途中2個地方值得玩:石梯坪和三仙臺。
石梯坪的海岸生態保持得不錯,不用下海,在海蝕珊瑚地貌裡就可以看到不少活體珊瑚及小魚,有點像濟州島的風景。
三仙臺有標誌性的步道橋和鵝卵石海灘,穿過橋去還有燈塔,可玩性更大一點。
花蓮的海灘全部都是這種超級大、超級圓的鵝卵石和黑色的粗沙!
之前在民宿呆過的曼波海灘也是,巨大的花崗巖被海水衝擊成如此圓潤的雞蛋,再次覺得大自然好神奇!
我們到達的時候正值黃昏漲潮,
海水衝刷鵝卵石的聲音巨大又清脆,
聽著聽著,自然而然就被治癒了。
12點出發,走走停停,差不多下午7點才到臺東。
臺東真的是太小了!
一個超級古早味的小鎮向我們迎面撲來。
跟著民宿的黑板攻略,我們吃到一間開了60年的楊桃冰!
老闆的女兒以前在廈門大學當教授。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楊桃冰和梅子冰都太好吃了!!!醃製的梅子和楊桃水,配上簡單的冰沙,酸甜可口,沒有一點添加的好味道,是此次旅行最佳!人民幣不到十塊!
▲我們入住的客棧和它的黑板攻略
此外,還嘗試了各種小吃:
很有名的林家臭豆腐,emmm,是甜的…
還有各種滷肉粉,池上便當,emmm,也是甜的…
芒果冰,炸雞排…還嘗試了下在郵政局取錢!
比較好玩的是,雖然地方很小,街上有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房子。
這是來臺灣3天後我們抵達的第一個非鄉下,
有點激動!終於可以買買買了!
傳說中的黑凍膜和寵愛之名買起來!
第二天一大早殺向綠島,要坐1個小時的船,大家都沒放心上,
結果!!
巨浪滔天!!!
▲左邊是當時坐的船;右邊是回程買的暈船藥
那天的浪大到如同一部災難片的現場,船本身不小了,但大浪幾乎蓋過整扇船窗。所有船上的人(除極少數外)都處於一動不動不敢睜眼的狀態,生怕下一秒就會吐出來,但還是吐了兩次,兩次!!
下船之後和少女晴對視了一眼,
嗯,確認過眼神,從此就是生死之交了。
但綠島真的太美了!
或者應該說:騎機車環島真是太爽了!!!!!
一定是此行最best的體驗,沒有之一!!!
島上只有一條公路,騎著機車到達半山腰,
一回頭,就能看到超級原始和壯闊的海岸線,
夾雜著超級大的風浪,
向我展示著它的偉大和狂熱。
爬上山頂,是隨時可以拍流浪大片的開闊氣勢。
風不停的往裙子裡,往雨衣裡,往車底灌,
像是下一秒就要把我吹跑,一路吹吹吹,吹到海底去。
人在那種加速力中有一種像風箏的心情。
下午少女晴去浮潛(也是島上特色之一),我獨自騎車去找傳說中的藍洞。海浪和心臟一樣砰砰巨響,洶湧澎湃,等待我膽怯又嚮往的去發現未知。
不斷地,不斷地,提醒我孤獨的美妙之處。
我真的太需要了。
綠島的美食有鹿肉和海草冰,海草冰很美妙,鹿肉比一般肉硬實一點。超新鮮的生魚片,幾十塊錢就可以來上一大碗。
還有一整條一整條的鬼頭刀魚卵,酥炸,味道很特別。
有人說綠島物價貴,呵呵,在深圳生活的人什麼時候有在怕過!!
住在綠島的當天晚上,下起雨來。
我們在雨夜裡飛馳在盤山公路和海邊,
夜海展現出一種和白天截然不同的冷冽景象,
雨水拍打在眼帘和全身,
讓人難忘。
少女晴下定決心要在臺灣醉生夢死,天天以酒入眠。
我也嘗試了各種意想不到的啤酒口味(有的味道真的一言難盡)。
這次喝到了鮮釀的芒果啤酒,為它打call。
對了,綠島還以「朝日溫泉」出名。選一個日子早起,就能邊看海上日出,邊泡天然溫泉,是這裡獨一份的感受。
天然溫泉池只有一個,海水倒灌有點冷,上面的池子會更舒服一些,燙燙的,泡了真的覺得身上滑滑,覺得比廣東的很多溫泉都貨真價實。
除此之外,這裡還以關過不少黑社會大哥的監獄聞名。島上有很多監獄主題餐廳,不妨一試。
▲綠島住的民宿是粉色系的,來接我們的就是外面那輛小巴士。
▲這是民宿的貓咪。被大雨洗過的綠島清晰異常。
▲臺東富港碼頭的觀光漁市,價格都很實在,分量和味道都不錯。
從臺東到墾丁路程很長又折騰,和少女晴猶豫了很久,最終決定:來!
從中午折騰到傍晚才抵達恆春。
《海角七號》裡,阿嘉大喊了一聲「去你X的臺北」,砸了吉他,開車機車一路開回了恆春,經過的,就是這道城門。
古鎮很小,卻非常古早味,
長街上彩旗飛舞,老店林立,能看到很傳統的天后宮。
阿嘉的家現場看真的非常的小,
曾經有個日本女孩在這裡喝得爛醉,痛苦過,愛過。
嗯,《海角七號》10年啦。
導演肯定不會想到,當年那麼艱難拍出來的電影,
一群鬱郁不得志的演員和自己,
轟動了整個臺灣和大陸。
我們在大熱天,呆在恆春的十字路口,
吃一碗很好吃的綠豆鑚,看人來人往。
恆春的難得在於,名氣那麼大,還是那麼古樸可愛。
店鋪裡貼著陳意涵的照片,跟店主聊了一會會,他說大發本人又親切又漂亮,心裡小小的自豪了一下:果然是我愛的女人啊。
墾丁離恆春很近。我們騎了幾十分鐘機車左右就到了有名的墾丁大街。這裡美食很多,有點喧鬧,但比之旺季還是好很多。據說暑期和國慶的時候這裡幾乎開不了機車,寸步難行。
墾丁大街上吃的東西非常多,值得推薦的有鳳螺和水果,各種滷味也看起來很誘人。
再次感慨五一出行是個非常棒的選擇。
也感慨住在恆春比墾丁更明智。更便宜,而且更清淨。
第二天全副武裝,騎著機車暴曬著跑去了《少年派》的白沙灣。
在電影中,派和老虎最後到達的陸地就是這裡。
墾丁的海,已經跟花蓮臺東不一樣了。
陽光更炙熱,沙子更細軟,是臺灣的最熱帶。
我們終於完整的跨遍了臺灣整個東線,
在陽光的照射下,
太平洋更深邃、更蔚藍了。
和少女晴在烈日下共喝了一罐臺灣啤酒(她騎機車載我),我們的旅行也已抵達終點。
喝完這一罐,現在就啟程回臺北吧!
最後一站,又回到臺北。
住了一家太空膠囊型的青年客棧,假裝不在地球。
▲傳說中的臺北101
打卡了傳說中的101,以及師大夜市,怒吃了一大碗芒果沙冰,收工。
可能是旅程最後的疲憊,
臺北給我的整體印象並不算太好。一言蔽之:很像深圳。
排隊像深圳,街景像深圳。
就連計程車司機的態度也很「深圳」,
——因為節奏快、壓力大,人情淡漠,不主動交談,只是完成生計。過於程序化,流水線作業。大家都仿佛是沙丁魚罐頭,被宰殺、切塊、冷凍、組裝、運輸。
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喪失了生活樂趣和好奇心。
所以臺北人也去淡水、九份度假,
但近郊就像大梅沙一樣人堆爆棚,怎麼又稱得上休息呢?
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反而在花蓮、臺東、綠島、墾丁,感受了太多臺灣人不加掩飾的熱情和善意:
在臺東,有女司機問我們要不要坐的士,然後一直等我們。車上通風口有半風乾的梔子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在墾丁和綠島,停車停半天也停不好,幸好有小哥哥主動幫忙或指點。
也許,在更接近原鄉的土地,更能保存人美好的秉性吧。
我們並不是生來冷漠的。
最後感謝少女晴的一路陪伴,讓臺灣之行異常美好。
祝大家看得開心,周末愉快!
我的臺灣之行,就此告一段落啦!
▼
寒夜客來劇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這是這個公眾號的第10篇文章
謝謝你來看
歡迎你推薦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