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 一個女攝影師鏡頭中的藏地之美

2020-12-27 澎湃新聞

|覓藏·專題|

當酥油燈被一盞盞點亮

「當酥油燈被一盞盞點亮,那些修煉已久的大師僧眼睛裡就開始閃爍著崇敬神聖的光芒,經堂裡傳來低沉厚重、此起彼伏的誦經聲。」這是攝影師王玫筆下的藏地寺院,在她看來這裡的一石一幡皆有生命。經幡、瑪尼石、佛塔、壁畫,無不收入她的鏡頭。

出生於60年代初的王玫,先後從事新聞攝影和人像藝術創作,直到開始紀實人文攝影創作,她找到了自己內心那盞「酥油燈」。

2000年到2008年的八年時間裡,王玫在甘青川雪域高原,利用業餘時間,克服困難,拍攝了大量反映藏地文化的攝影作品。2004年,她的作品《佑寧寺》,在蘭州舉辦了她的首次攝影專題展。2005年攝影作品《沉迷》《窗外》入選第十四屆奧地利國際超級攝影巡迴展;2006年攝影作品《佛眼》入選中韓日國際攝影展。2007年攝影作品《萬眾矚目》榮獲第22屆全國攝影藝術展紀實類銅獎,組照《跳於菟》獲紀實類優秀獎。2008年王玫出版了《藏地物語》攝影專集。她說:出書的動因,只是想通過這個過程深入學習藏地文化。

《瞻佛》/ 王玫作品

《萬眾矚目》/ 王玫作品

《經幡獵獵》/ 王玫作品

《郎木寺 》/ 王玫作品

《結古寺僧舍》/ 王玫作品

《曬佛》/ 王玫作品

《沉迷》/ 王玫作品

《窗外》/ 王玫作品

《瑪尼石》/ 王玫作品

《寧瑪派寺院》/ 王玫作品

《色達》/ 王玫作品

《亞青寺》/ 王玫作品

牧羊人吟唱著古老的歌謠

撥開了草原上第一顆晨露

「蒼雲,牧人,羊群踏著晨光,悠悠的走出山口。多年前的風喚醒睡了一夜的草原,牧羊人吟唱著古老的歌謠,撥開了草原上第一顆晨露……」這是王玫一幅攝影作品所描繪的藏地生活圖景。

攝影如果僅僅作為記錄,不足以表達攝影師認知的全部。為此,王玫以一個女性攝影師的視角,關注藏地遊牧生活和他們的精神世界,關注藏地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並用鏡頭表現她們的勤勞善良,隱忍包容,用影像對人性深層的真善美加以讚頌和對她們的深切關懷,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影像風格。

期間表現草原牧場和藏族姑娘平凡生活的作品相繼發表或展出,2013年作品《勞作的女人》《卓瑪》參加甘肅首屆攝影藝術收藏展。這些攝影作品,用她女性獨有的柔和、浪漫、詩意,呈現出豐富且美好的藏地生活畫卷。

《草原的傍晚》/ 王玫作品

《背水》/ 王玫作品

《煨桑》/ 王玫作品

《風馬》/ 王玫作品

《盛會》/ 王玫作品

《盛會》/ 王玫作品

《盛會》/ 王玫作品

《高原上的母親》/ 王玫作品

《高原上的母親》/ 王玫作品

《高原上的母親》/ 王玫作品

《高原上的母親》/ 王玫作品

《勞作的女人》/ 王玫作品

《勞作的女人》/ 王玫作品

《卓瑪》/ 王玫作品

《卓瑪》/ 王玫作品

《卓瑪》/ 王玫作品

用影像截取時間的河流

在甘南夏河甘加草原,有一座距今2000年歷史的軍事要塞——八角古城,至今依然還有藏漢民族居住的古城。王玫幾次探訪後,萌生了長期關注和拍攝的念頭。

於是後來她只要有時間,就奔走甘南拍攝,創作了《詩意的棲居》《八角古城》等作品。她以寬幅片和色彩傾向,將八角古城藏地壯闊的歷史和甘加草原特有的自然人文環境,呈現了出來,以影像的方式,截取時間的河流,深沉而詩意。

組照《詩意的棲居》2010年入圍上海第十屆國際攝影藝術展,在多次影展上贏得廣泛認同,獨特的影調和強烈的個人風格,被義大利攝影策展人莫妮卡入選為法國攝影專集《似是而非》中國16位攝影家作品展。2012年《八角古城》獲「絲路長城·嘉峪關國際攝影藝術大展」銀質收藏獎。《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攝影報》《中國攝影》雜誌先後用大篇幅刊登進行專題報導。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詩意的棲居》/ 王玫作品

藏地人文攝影題材眾多,文化深邃,是取之不竭的攝影創作源泉。尤其是藏族日常遊牧生活多樣性很有詩意,藏族歷史文化的精彩豐富很有藝術表現力。王玫說,攝影需要貼近生活,走進人間煙火,拍攝的作品也應有一顆平常心,滿懷人性的悲憫和大愛,才會感動自己和他人,如有機會的話,她還想繼續在藏地高原背著相機跑一跑,拍一拍。

《寺僧》/ 王玫作品

《寺僧》/ 王玫作品

《寺僧》/ 王玫作品

《瑪尼石》/ 王玫作品

《瑪尼石》/ 王玫作品

《瑪尼石》/ 王玫作品

《瑪尼石》/ 王玫作品

關於 / 攝影人

王玫

生於1960年,甘肅蘭州人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美國職業攝影師協會會員

甘肅省攝影家協會理事

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1993年從事攝影創作至今。長期關注西部民俗。

2006年出版攝影專集:《藏地物語》

發表專題作品:《詩意的棲居》《老宅記憶》《老灶臺》《農耕時代》

《永泰古城》《八角古城》《隱士的天堂》《走過草原》《勞作的女人》等

獲獎參展情況:

2004年 在蘭州舉辦個人專題攝影展《佑寧寺》

2007年 攝影作品《萬眾矚目》獲第22屆全國攝影藝術展紀實類銅獎,組照《跳於菟》獲紀實類優秀獎。

2010年 專題《詩意的棲居》入圍上海第十屆國際攝影藝術節展,同年入選法國攝影專題《似是而非》中國16位攝影家作品展。

2012年,作品《永泰龜城》獲《雪花純生·中國古建築攝影》全國大賽金獎。

2012年,作品《八角古城》獲《絲路長城·嘉峪關全國攝影藝術》大展銀質收藏獎。

2014年,作品《詩意的棲居》《勞作的女人》參加甘肅省首屆攝影作品收藏展。

2017年專題作品《絲路長城》《河西人家》參加首屆絲綢之路甘肅段民間民俗攝影展

2017年作品《青海土族》《甘肅東鄉》組照入編《中國民族影像志》

原標題:《王玫 | 一個女攝影師鏡頭中的藏地之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酷似劉詩詩的女攝影師秋筆,她用光圈講述藏地的靈性.
    秋筆,原名王文燕,人文人像攝影師。為國際公益組織Oxfam(樂施會)籤約公益攝影師。因愛秋之靜美,愛文墨之味,取名秋筆。
  • 攝影師動脈影:用鏡頭捕捉文物之美
    5月底,武漢籍攝影師動脈影(網名)開啟了今年第一次旅行,走進杭州、南京的多家博物館,盡情欣賞精彩展覽,拍攝喜愛的文物。自2012年起,動脈影持續在網上發布自己拍攝的博物館文物照片,得到許多網友關注和喜愛。8年來,他走遍國內外200多家博物館,拍攝了近50萬張照片,微博粉絲數達到391萬。他鏡頭下的文物有一種動人心弦的美,讓人忍不住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 弦上琴師——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製作者王玫
    王玫原名王文棟,1907年生於山東臨沂一個平民家庭中。王玫自小對音樂特別喜愛,但懂事的他知道家中生活困難,根本拿不出錢來買琴,只能把學小提琴的夢想深深埋在王玫的心中。上中學時,他的一位同學知道王玫非常喜愛小提琴,但又沒有琴練習時,就主動借給了他一把破舊的琴讓他使用,王玫高興極了,從此便與小提琴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更讓王玫驚訝的是,有一天鄰居家的孩子,提著一個包興衝衝地跑來對王玫說:「你看,我給你帶來了一把小提琴。」王玫半信半疑地說:「真的?快拿給我看看。」鄰居孩子把這個包打開後,一個破爛不堪、散了架的小提琴出現在眼前。儘管是這樣一把琴,王玫還是激動地收了下來。
  • 獨家專訪視唱練耳專家王玫:在動人的旋律中領會理論
    王玫老師打開一本課件,指出其中精彩一二給我們看:目前我做的課件是關於節奏的速記法,名字叫V字圖標節奏速記法,它是運用一種簡單的圖標符號和一些有規律的縮寫方法。也是視唱練耳教學中能夠迅速詳盡地紀錄節奏的實用技術。力求學習者通過學習能夠快速識別紀錄節奏的目的,它有很多符號,就像文秘會動用各種圖和符號快速地把會議內容紀錄下來,課件都是有圖有聲的練習,形象、生動,便於記憶和書寫。
  • Layout artist-藏在鏡頭後面的攝影師
    Layout集成了分鏡頭的六要素:空間關係、鏡頭運動、鏡頭時間、分解動作、臺詞、以及文字說明。但是每一點都要做的更深入,更具體。主要特點         畫Layout的人必須在腦海裡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從攝影機的觀點去看場景裡的一草一木,然後將這些畫面詳細地畫下來。
  • 寧靜飄渺又深遠的烏託邦,攝影師透過鏡頭歌頌人間之美
    透過簡約的畫面,Koublis 的照片卻總能呈現出令人驚嘆的生命之美,因為對於自然的熱愛,使他總能捕捉下那靈光一現的關鍵性瞬間,他的作品全都仰賴於自然的變化,所以令他更加推崇與敬重大自然。    細緻又溫柔的呈現自然之美  這位來自地中海的攝影師,喜愛著眼於大自然各種美麗的景色,或許是南歐人天性善感的緣故,Koublis 的作品總能帶給人心靈上的平靜。
  • 抗疫群英譜丨王玫:用心做好每一項工作
    王玫:用心做好每一項工作——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兵團)的戰「疫」「硬核」故事之十九「在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我們的團隊以過硬的技術、昂揚的鬥志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王玫說。為確保每一位醫護人員防護達到標準,抵達武漢後,王玫和隊員們接受了嚴格的穿脫防護服的培訓。作為聯絡員,王玫負責通知五師醫院的隊員到達指定地點接受培訓,同時協助培訓老師反覆指導隊員,保證每一位隊員都能熟練掌握防護服的穿脫流程。2月7日,王玫進入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工作。
  • 跟著攝影師的鏡頭,我們換個方式看安順~
    「有一個你看了一眼就決定來流浪的城市叫安順安順從不缺少美,攝影師鏡頭下的安順藍天白雲、春光暖陽~趁天氣回暖,你還在等什麼呢?換個視角看安順也許你會發現的它的可愛之處會發現它與我們並不疏離攝影師移軸鏡頭下的安順會不會給你帶來一絲溫馨、一點溫暖
  • 一個躁動的女攝影師用鏡頭「扒光」了整個好萊塢
    人物簡介安妮·萊博維茨,美國著名女攝影師,1949年出生於康乃狄克州。1980年因拍攝《滾石》雜誌的約翰·列儂封面一舉成名。現為《名利場》雜誌首席攝影師,世界上報酬最高的攝影師之一。能讓倍耐力放棄多年傳統,並讓女明星返璞歸真的,是這組大片的掌鏡人安妮·萊博維茨,《名利場》首席攝影師,全球報酬最高的攝影師之一。拍下列儂的最後一吻
  • 比攝影師鏡頭下還要美的,是畫家們的筆墨無錫
    比攝影師鏡頭下還要美的,是畫家們的筆墨無錫 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鎮
  • 江津:攝影師用手機鏡頭記錄山水人文之美
    江津文旅委供圖   人民網重慶4月23日電 近日,江津文旅委發起「大愛江津·心之所往」旅拍計劃,邀請攝影師用手機記錄江津,見證這座山水人文城不一樣的美。本次攝影旅程中,攝影師們走進四面山、會龍莊、四面山少林寺、中山古鎮、太和梯田等地。   據了解,此次拍攝展現了四面山雨中模樣。攝影師認為,明朗山水是美,煙雨朦朧也是美。
  • 中國《國家地理》特約攝影師天祺: 用鏡頭感受黔西南的大美風光
    中國《國家地理》特約攝影師天祺: 用鏡頭感受黔西南的大美風光 2020-07-04 0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鏡頭中的東方之美——評《青木瓜之味》
    越南作為儒家文化圈中我們認知程度相對較低的國家,其文化中的「東方性」也與我們慣常理解的有所不同,帶有一種獨特的異域之美。陳英雄早年在法國專門培養電影攝影師的路易·盧米埃爾學院學習攝影技術,因而《青木瓜之味》的鏡語風格頗具導演個人特色,既有著西方商業電影工整精緻的設計感,又兼備傳統東方美學的詩情畫意和清麗含蓄。
  • [自貿港英語]海南攝影師鏡頭下的深海之光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海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華蓋(Getty Images)籤約攝影師,聯合國教科文MAB 水下攝影師,中國國家地理特約水下攝影師。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爾地夫、馬來西亞、加拉帕戈斯,以及故鄉海南,十年來,張帆多次踏足這些熱帶海域,在水中留下了自己的氣泡,就像寫日記一樣,站在他的角度,主觀地去記錄當下的感受。
  • 流轉在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春夏秋冬,迷倒超27萬網友:原來四季這麼美!
    走過春夏秋冬品味四季之美來自日本香川縣的攝影師巖倉しおり(Iwakura Shiori)用細膩生動的鏡頭捕捉下四季裡那些最自然的生活瞬間被譽為最有「四季感」的人像攝影師春天,繁花似錦,花香瀰漫巖倉詩織鏡頭裡的春天滿溢著明媚的陽光,柔和的春風隔著屏幕,仿佛能從她的作品中聞到花開的芬芳在巖井俊二的《四月物語》裡松隆子在櫻花紛飛中騎單車的場景美得令人沉醉櫻花樹下,
  • 島國攝影師用鏡頭記錄日本,每張照片都美的可以拿來當壁紙!
    正因為短暫易逝,煙花的每一個鏡頭都彌足珍貴。都說日本人熱愛自然,攝影師amatou也不例外。他的鏡頭下除了記錄城市街道和絢麗煙花之外,還有許多是關於大自然的。陽光和倒影在山洞中正好映襯出一個心形,真是一個眼中有愛的攝影師!
  • 乘風破浪的女攝影師在鄭州
    她曾是背包族,只要休假,就背上行囊獨自一人外出旅遊,柬埔寨、新疆、大理、景德鎮……她熱愛用廣角鏡頭記錄下旅行中的那些蓬勃的生命力,因為「撲面而來的衝擊力強」。她和愛情長跑十幾年的大學戀人結了婚,在四年多前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整天跟仙兒一樣」的文藝女青年,身上掛了個娃。「詩與遠方」還在,不過眼前的「奶粉和尿布」更為要緊。
  • 攝影師鏡頭下不一樣的女人
    不同攝影師給出的答案也各不相同。請看下面幾位攝影師對女性美的詮釋安娜斯塔西婭·茱莉婭(Anastasia Volkova)下面這位攝影師認為戀愛中的女人是最美的,那種被愛包圍的甜蜜會讓她們散發一種迷人的魅力!
  • 攝影師亨利·費爾鏡頭下 地球上的工業傷疤,最邪惡的「美」
    視覺美不代表本質美,滿目壯觀多彩的畫面也可能本質很醜陋、很骯髒、很邪惡。人類是富於發明創造力的,在工業排汙和對自然破壞的進程中,也能創造出一種於眾不同的視覺美,就像人血饅頭一般,聞起來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美人,都有哪些「驚豔了」時光?
    若有氣質藏於身,歲月從不敗美人。打開今天的ins分享,被一組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絕色美人吸引了目光,任憑時光荏苒,這些留存在老膠片裡面的美人,照樣能夠「驚豔了」時光。第一位,且看日本著名攝影師筱山紀信鏡頭下的吉永小百合。儘管,隔著歲月回首,一顰一笑,獨立風雪之中。她的美麗,始終能夠穿越歲月,美得驚豔。所謂的冰雪為肌,玉作骨,說的就是她這般模樣的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