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魚樂泉在頭條發了一個微頭條,耗時兩分鐘不到,竟然得到了5·3萬推薦,8000多的閱讀,這是辛辛苦苦構思配圖三四個小時的圖文寫作都沒有的效果。
這相對來說效果不錯的微頭條內容,是對條友安利怎樣找到《風箏》51集的免費資源,方法簡單易上手,對於苦苦尋覓未刪減版《風箏》的條友來說,不啻於是夏日中的涼風,天上掉下的餡餅。
為何這條簡單的微頭條得到了條友這麼熱烈的響應呢?關鍵是《風箏》的魅力無窮所致。
如今,導演兼主演《風箏》的柳雲龍,有另一部監製並主演的諜戰大劇《勝算》,正在北京衛視與廣東衛視雙臺同步播出,已經進行到12集,按照《勝算》全集42集的篇幅,目前已經播出了近30%的篇幅。
對於已然播出的12集《勝算》,其播出效果遠不如已成經典的《風箏》。
《勝算》想要超越《風箏》,顯而易見成為不可能的事情。《勝算》不可能成為經典力作,只能算是及格線以上的一般劇作。
《勝算》與《風箏》這兩部作品,都是柳雲龍主演,都有著五年之久的漫長審核過程,都有著遭遇刪減後才能播出的命運,在命運遭遇差不多的前提下,為何一部成為經典,一部成為一般劇集呢?
為何半斤八兩的兩部作品,同命不同運呢?
1、二者詮釋的視角不同。
《勝算》濃墨重彩詮釋的對象很單一,就是地下情工唐飛。
這就像成龍的電影,所有的其他人物都是襯託紅花的綠葉,全劇只有一人獨秀,從這個層面上說,《勝算》可以叫《唐飛的勝算》,是單一個體英雄主義的呈現。
而反觀《風箏》,它之所以經典令人震撼,在於它刻畫的人物繁多,而每一個人物都濃墨重彩地刻畫,一視同仁的詮釋。
《風箏》在詮釋人物時,拋棄了以往很多作品單一正方的視角,還能從反方以平視的視角,進行同等的剖析、挖掘。
《風箏》在謳歌鄭耀先為信念使命鞠躬盡瘁付出所有的同時,對裹挾在歷史潮流中人的命運,同樣進行了反思與探討。
而這種反思與探討,是發人深省的,是餘味悠長的,是常品常新的。
在《風箏》中,任何一位角色都進行了人性化的詮釋,任何一位人物都有TA金子般的閃光點,也有TA命運可悲可嘆的緣起緣滅。
一部《風箏》演繹盡世間的悲歡離合,又把無力的宿命感給詮釋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毫無疑問,《風箏》以人性化的視角,刻畫了一批血肉豐滿呼之欲出的人物群像,而他們不僅僅是走進歷史塵埃的過客,也是見證歷史有力的發聲者,儘管這發聲已經成為遙遠的歷史過往,但我們可以在藝術再現的影像上,鮮活那些漸行漸遠的迴響。
如果說《風箏》是以平視的視角刻畫人物群像,那麼《勝算》就是以仰視的視角謳歌單一的英雄形象。
2、闡釋的意義不同。
《風箏》所闡釋的意義,駁雜繁多,不能僅僅提到信仰使命等高大上的意義,它所闡釋的還有很多見仁見智的意義。
闡釋《風箏》的意義,就如評價一望無際的森林,有人說博大,有人說富饒,還有人說深邃,但縱使所有人體會到的意義相加在一起,魚樂泉相信還是有掛一漏萬的遺珠之憾。
而反觀《勝算》所闡釋的意義,就很單一,一言以蔽之:使命與奉獻。
故而,《風箏》所闡釋的意義比《勝算》要宏大的多。
如果說《勝算》是一塊玉石,那麼《風箏》就是一顆耀目生輝的鑽石。
從以上兩個方面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二者之間的差別不能說天壤之別,但其中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一目了然。
這也就是《勝算》與《風箏》雖然有半斤八兩的遭遇,但有同命不同運結局的原因之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