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茜 陳建強
「每省3度電,就會少消耗1公斤煤;一個家庭每年的用電量要消耗2噸左右的煤。」因為在電力部門工作,「90後」的賀瑞對節能減排有更清晰的認知。
賀瑞是國網天津電力公司的員工,他和幾個同事業餘時間在中新天津生態城科技園區內建了座「小屋」。這座小屋「零能耗」、「恆溫」、「恆溼」,能源供給依靠太陽能,賀瑞稱他為「0+小屋」,他希望通過這個小屋能讓大家意識到,改變一點點,綠色低碳的生活並不遠。
小屋不大,使用面積135平方米,通體白色。屋頂布滿太陽能光伏板,四塊的光伏地磚替代了小石子鋪在小屋門口、門邊上的垃圾桶也是用光伏板製成。
「『0+小屋』, 0』代表著零能耗,『+』代表模式+、平臺+和智慧+。」賀瑞介紹,這座零能耗智慧小屋是以滿足現實生活需求而建設的概念小屋,建築面積有135平方米,小屋能量來源主要是由屋頂60塊光伏板供給的,其裝機容量達20.7千瓦。
小屋通體是鋼結構的,利於搬移,外牆包裹上高保溫材料,為了不影響草地,建造者把小屋下零能耗首先體現在綠色建築設計上,小屋利用了「被動房」節能技術,外牆採用高保溫材料,屋頂保溫採用高抗壓強度擠塑苯板,門窗採用三層真空玻璃,施工工藝保證了建築的氣密性,使建築能耗水平較國家標準降低70%以上。建造過程中,為了不影響草地,賀瑞和他的夥伴們把小屋架高了一些,「綠色低能耗」貫穿在每一個環節。
小屋的「能控中心」,是家庭能量路由器,它讓小屋內有限的能源得到高效管控。家庭能量路由器配置了40千瓦時儲能裝置,通過對電網、光伏、儲能以及家用電器之間的能量傳輸進行智能控制,可以將室內用能模式自動切換至智能、節能、舒適和個性等不同場景。
小屋內還安裝了國網天津電力與天津大學聯合研製的國內首創新型智能電能表,這種電錶能夠智能識別家裡各種耗電的家用電器,並根據各類負載的用電情況給出節能建議。
小屋的「智慧」還體現在智慧工作的點滴細節上。在智慧商務體驗空間,智慧辦公場景,能夠通過「微信小程序」預約會議室,實時查詢使用狀態;智能會議平板、無線投屏、無線列印、通電玻璃,讓工作更加便捷,讓會議更加有效率;尤其是「蜂箱」智能零售機的引入,讓工作環境更加舒適。未來智慧生活已悄然來到我們身邊。
「光伏、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難點是穩定性,所以,小屋裡布置了普通的電網,在急需時刻與太陽能發電設備互換。因為建築材料的原因,這個小屋要比正常建築保溫,如果需要溫度條件,靠太陽能發電啟動空調,多餘的電儲存起來,用於夜晚等太陽能不足的時候。目前測算,太陽能源完全可以支撐一家三口在這裡的生活。」賀瑞介紹。
來源: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茜 陳建強
責編:王子墨
編輯:常瑩 孫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