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K歌、雲觀影、雲派對……QQ為何成為了年輕人的社交進化策源地

2020-12-24 唆麻

過去的兩年,社交戰場可謂上演著貼身肉搏。

第一輪戰火引燃於兩年前。數據顯示,2008 年至 2015 年,社交類 App 上線不過 153 款,而 2018 一年便有 159 款社交類 App 誕生;2019 年初,由多閃、聊天寶、馬桶MT 一天之內上演的三場發布會,可以說將社交競爭的激烈程度反映到了極致。

但無論是草根蜂擁入場,還是巨頭捉對廝殺。在熟人社交基礎設施格局已定的背景下,看似代際更替對於社交產品的天然需求,似乎只是為微信/QQ 催生了一批「導流」工具。

在一大批陌生人社交產品紛紛觸礁後,戰爭悄然進行到下半場,內容產品紛紛開始以功能升級到方式加碼社交。網易雲音樂和雲村與 QQ音樂的撲通針鋒相對;

酷我暢聽的「沉浸式彈幕」被長音頻玩家屢屢致敬;放棄多閃後的抖音上線「朋友」,甚至連拼多多都在自家的拼小圈不斷完善著諸如「好友問答」「好友合唱」「魔法相機」等社交玩法。

兩輪競爭的焦點調轉,從某種意義上說明了,只有圍繞關係鏈構建起內容/服務矩陣,才能真正實現了社交產品的突圍與長青。

一個典型案例是最近又有了新動作的QQ。日前,QQ宣布新版本中上線新功能「一起寫」。作為「一起系列」瞄準輕協作的新功能,群成員可發起「一起寫」,其他群內成員均可參與編輯。

這並不是 QQ 第一次拿出此類功能,從去年開始「一起系列」就開始了持續上新。在我們看來,作為中國最老牌社交產品的功能,「一起系列」的迭代可以說為觀察「社交+內容/服務」的迭代規律與方向,提供了一個極有價值的視角。

01 「一起系列」一年考:豐富感官維度,拓展交互場景

早在整整一年前,也就是這一輪社交賽道的主旋律變化之前,QQ 就開始了「一起系列」的探索。我們不妨對其一路以來的變化做一個簡單梳理。

先是在 2019 年 8 月,QQ 上線了「一起聽歌」功能。它支持任選 QQ音樂中喜歡的音樂,然後向好友或是群發起,對方則可以與發起人實現同步聽歌,並支持點歌、暫停、切歌等操作。隨後,QQ 又進一步上線了「一起K歌」,讓聽歌不過癮的用戶隨時「轉場」到專屬練歌房。

隨後的 2019 年 12 月,QQ 上線「一起看」功能。它支持在群內與其他成員同步觀看視頻。內容方面接入騰訊體育、騰訊視頻綜藝、電競遊戲直播、學習輔導等內容。在今年 8 月接入騰訊視頻後,「一起看」片庫進一步擴充到包括電影、電視劇、動漫、綜藝、紀錄片等多種類型。

2020 年 6 月,QQ 則上線了「一起派對」的功能。主打線下遊戲線上化。實現了在音/視頻聊天的房間中,2~8人共同參與知識問答、瘋狂猜歌、馬賽克猜圖、你演我猜四種遊戲。

基於語音識別技術,參與者全程不需要打字,QQ會自動捕捉到參與者語音中的答案關鍵詞進行成績判定,實現一邊聊天一邊遊戲的沉浸式體驗,當朋友不齊時還能進行實時匹配。

而在本月,QQ 則為「一起系列」上線了「一起寫」。通過這一功能,群內可發起一條供群成員同時在線編輯的消息,其所有編輯修改都會雲端實時保存;此外,「一起寫」最多允許 100 位群成員同時編輯一條消息,且內容將在雲端保存長達 90 天。

一年時間,四項新功能,任一功能拆出來都能在過去幾年的社交浪潮中成為一個獨立產品。不得不說 QQ 這一「產品經理黃埔軍校」的頭銜依舊穩固,而我們也不難從中發現幾大特點。

其一,從內容到服務,「一起系列」在不斷地做「重」;從訴諸於聽覺的「一起聽歌」,到調動眼睛與耳朵的「一起看」,到融合語音互動的「一起派對」,再到設計生產力的「一起寫」,「一起系列」需要調動的資源與技術能力不斷上升。

其二,交互的豐富程度不斷提升;「一起聽歌」作為社交 BGM 是共同消費內容;「一起看」則將線下相約影院的體驗搬到了線上,消費內容的同時交流分享;「一起派對」則將互動升格為主體,「一起寫」甚至進一步拓展到了協作進行內容輸出。

其三,場景不斷拓展;「一起聽歌」強調為異地社交營造陪伴感;「一起看」和「一起派對」則拓展到娛樂;而「一起寫」則能為活動報名、購買信息接龍、會議紀要等多人協作場景提供支持。

縱觀行業,社交與內容/服務互相打配合,豐富用戶體驗,提升運營數據已經成為趨勢。

除開上文提到的網易雲音樂、酷我暢聽等產品,B站也於在今年七夕在電影區上線了「一起看放映室」。一個放映室上限 8 人,進入放映室後,所有人都必須按照統一的進度,觀看房主選擇的影片。用戶則可以在影片下方的互動區交流分享。

而於 2017 年上線的主打一起觀看視頻的微光,最初只有隨機匹配功能,但後來發現熟人互動的需求十分強烈,隨後進一步開通了邀請功能,可以和好友一起觀看。

從時間節點與功能形態不難看出,一方面社交+內容已經成為網際網路產品升級迭代趨勢;另一方面,QQ 作為社交+內容產品的趨勢風向標,則一直引領著這一波趨勢

02 透視「一起系列」的生態位:致敬功能易,複製體驗難

為了便於釐清概念,我們不妨把以上提到的這一系列內容和服務,統一稱之為互動。在我們看來,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互動+社交」和「社交+互動」實際上代表的是兩種場景需求。

前者更多出現在陌生人社交場景。為了實現破冰,需要通過營造共同經歷,設定共同話題。在產生一定的情感連結後,最終從單純的互動演變成頻率更高更加親密的社交。比如一度大火的音遇,就是在搶唱、借唱、領唱等玩法中,藉由將 KTV 搬到線上,拉進陌生人距離。

但後者則更多出現與熟人社交場景。對於這類場景而言,互動的價值在於通過陪伴,實現情感的維繫。

比如熱戀的情侶,在同一首音樂下營造突破時空、彼此陪伴的氛圍;疫情期間,難以一同走進影院的室友,通過「一起看」一邊看電影一邊聊天,彌補過年無法相約春節檔的遺憾。

換言之,「互動+社交」和「社交+互動」兩種場景需求各自的訴求不同,無法互相替代。

那麼,為什麼 QQ 在「社交+互動」這類場景不僅走得更早,還走得更深呢?核心在於,娛樂和社交線上化本身就是是年輕一代的核心需求,

所以,」一起系列「首先是「QQ式創新路徑」的自然延伸。

一直以來在年輕一代群體中的重要地位,使得 QQ 一直以來都將他們的心理訴求視為功能升級迭代的核心考量範疇。舉個例子,在 2017 年的一期《吐槽大會》中,95 年出生的池子說了一句「95後都在用QQ釐米秀」後彈幕瞬間爆炸,95/00後們紛紛炫耀起了自己的裝扮。

作為 QQ秀移動化產品,釐米秀不僅有不同的表情與服裝,還能在聊天框中實時互動,據《00後在QQ:2019 00後用戶社交行為數據報告》顯示,釐米秀已是 00後最喜愛的 QQ 功能之一。

不只是釐米秀,強大的GIF發送系統(鬥圖神器)、視頻美顏、語音變聲、閱後即焚、等級裝扮等對一系列對年輕人細膩、敏感、好奇、尋求認同的心理極具洞察力的小功能,都展現出了 QQ 對年輕一代的關注與重視。

難怪騰訊QQ公眾號最新一期推文中,有人在留言區感嘆道:QQ對零零後太好了吧。

這便是「QQ式創新路徑」——順應 Z世代「孤而不獨」的特質,將線下的社交場景線上化、遊戲化。無論是上面提到的小細節,還是「一起系列」,皆是如此。

其二,在圈層化的趨勢之下,以同好作為紐帶的年輕一代們,必然誕生互動需求;

在社交網絡加持之下,以往的圈層邊界逐漸消失,不同年齡、教育背景、社會階層的人,都可以通過同一種技術消費同樣的內容,獨立個體也更容易被聚攏起來。比如,無論是鍾愛 JK制服、漢服還是 Lolita,還是痴迷於手辦收藏、追星打call,都能在線上找到「組織」。

這類圈子最大的特徵便是獲得歸屬感,對外輸出相同的價值觀。要在跨越時間空間的基礎上維持關係,更加豐富、深度的線上社交比不可少。比如,飯圈女孩們用「一起聽歌」同聽愛豆上線的新歌,「lo娘」們的線下茶話會用「一起寫」收集、統計、通知相關信息。

換言之,「一起系列」的升級迭代,本就是順應年輕一代社交互動的線上化的不斷加深。

其三,騰訊龐大的內容生態,保證了豐富的互動場景得以落地。

QQ 的「一起系列」彌合了社交與互動之間的路徑鴻溝,使聊天吹水中的靈光一閃都能立刻付諸實現。從本質上說,它將對話框變成了一個娛樂互動中臺,源源不斷地為內容生態導流。

比如,「一起聽歌「的曲庫直接由 QQ音樂支持,「一起K歌」所導向的則是全民K歌,而」一起看「功能則是基於騰訊視頻、騰訊體育等豐富版權內容,使其打開場景更加便捷化、移動化。

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一起看」僅從功能層面來看並非無法「致敬」,但如果沒有版權內容池作為支撐,則最終陷入「無源之水」的困境——比如上文提到的微光,就不得不冒著版權風險開放用戶自行上傳視頻。要不然忍受資源老舊不足,要不然將高昂的採購成本轉嫁給用戶。

由此說開去,這便解釋了為何今年的這一波社交創新,都來自於內容產品的「微創新」——沒有內容儲備的此類陌生人社交,幾乎是一個偽命題。這一點不妨看看微光,最需要「陪伴」的深夜,微光的一起看「最熱」的房間裡,並沒有想像中熱火朝天的聊天場景。

03 最後:一個「彩蛋」

如果只把目光放在滿足年輕一代的需求,沒有錯,但不夠全面。

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這樣的,作為中國僅次於微信的第二大社交產品,QQ有著高達 7.4 億的月活,但是中國的「後浪」們的數量不過 2 億出頭,僅憑他們顯然支撐不了 QQ。

這些每個月不會每天登錄 QQ的群體到底是誰?他們是大量「非典型QQ用戶」——看重 QQ高效便捷的各類跨端體驗、文件管理,群和討論組等等功能,而將 QQ作為辦公效率產品的用戶。

對於他們而言,生活在微信,但辦公在QQ。他們或許不在意 QQ又上線了哪些「花裡胡哨」的新鮮玩法,但是 QQ 對其帶來的效率提升卻是潤物細無聲。

這使得 QQ 在上面提到的「QQ式創新路徑」之外,還有著另一條暗線——訴諸於高效溝通的 TIM,被馬化騰視為意外之喜的騰訊文檔,乃至上文提到的「一起寫」,無不服務於此。

顯然,無論基於「明線」還是「暗線」,剛上線的「一起寫」無疑都不會是「一起系列」的終點。而站在從業者的角度,QQ還會進化出什麼樣子,或許會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相關焦點

  • 網易雲音樂推出「音街」K歌APP搶佔95後音樂市場?
    6月16日,網易雲正式發布專為年輕人打造的獨立K歌APP「音街」。用戶使用網易雲音樂帳號登錄「音街」,可同步好友和聽歌習慣。不僅能滿足K歌需求,同時也是音樂社區的進一步延伸。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由聽到唱 滲透年輕人喜歡的參與性娛樂網易雲音樂一直很鮮明的「標籤」:年輕人喜歡的音樂社交平臺之一。通過樂評、歌單、Mlog等,讓用戶發現和分享音樂,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聽歌。
  • 25萬影迷齊齊「雲觀影」
    近日,一場「萬人云觀影」快閃活動在網上舉行。25萬網友在線觀影,邊看邊在彈幕交流,還有專業影評人全程解說。在「雲綜藝」、在線演出之後, 「雲觀影」能否異軍突起?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岸「雲觀影」的優勢:與萬級的觀眾分享與共鳴線上片源大量增長,有些電影首映也選擇線上2月以來,作為人流密集場所,電影院還未迎來復工時機,在「雲」經濟不斷更新玩法的情況下,「雲觀影」能否就此崛起?
  • 網易雲音樂終於對K歌「下手了」
    圖源:網易 七年之前,網易雲音樂承載了用戶發現、分享好音樂的熱愛。七年之後,網易雲音樂終於決定要滿足年輕人唱出好音樂的熱愛。這款產品要解決的問題是:讓每一個想唱歌的年輕人不管唱得好壞,都能開口歌唱,表達自己,發現同好。 然而,同網易雲音樂入場的境遇相同,在線K歌市場也早已成為一片紅海。 艾瑞諮詢《2020年中國在線K歌社交娛樂行業發展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在線K歌行業月活躍設備數已經逼近2.2億,用戶滲透率高達53.6%。
  • 雲旅行、雲抗疫…當代年輕人的雲生活太正了!
    不過好在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藉助雲端傳播正能量。來自8KRAW_OFFICAL的攝影師楊柯,製作了一支充滿小確幸的溫暖短片。有著各路網友「雲陪伴」的武漢,並不孤單。
  • UCCA雲觀影丨雲上坎城:夢境之旅
    為此,UCCA攜手數夢雲聚願DDDream和B站,共同策劃推出一場以「雲上坎城:夢境之旅」為主題的雲觀影活動,特別選擇在幾乎與坎城電影節電影在線市場同步的6月24日至6月28日,通過「雲端」展映5部來自坎城4個單元的獲獎及入圍影片,以雲觀影的方式得以在例外狀態下回顧往屆坎城電影節的光影紛呈。­
  • 疫情期間,萬物皆可直播:雲蹦迪、雲綜藝、雲觀影、雲養寵物
    實際上在抖音「雲蹦迪」火爆前,B站也有為其5天的音樂演出。 雖然受疫情的影響,線下娛樂受到了束縛,但是線上雲娛樂卻是呈上漲態勢。而且玩法越來越多樣了。 1、雲綜藝 疫情之下,大家開啟了宅在家裡長蘑菇的模式。不過就算是綜藝和晚會暫停錄製,也能讓大家在家看上最新一期節目。2月6日,《天天向上》節目組發表了一篇「#天天向上#雲開工!」
  • 網易雲音樂對「K歌」下手了,在線K歌到底有多賺錢?
    這是一款劍指年輕人的作品,據網易雲音樂方面透露,內測期間,95後人群佔音街用戶的90%以上,其中00後佔比接近50%。投入2億資金併集結網易雲音樂資源打造百名音樂創作者,也顯示了網易雲音樂入局K歌市場的決心。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Q4,我國在線K歌用戶規模為2.82億人。這一市場,目前是騰訊音樂旗下的全民K歌佔據絕對的優勢,排名第二的是老牌K歌軟體唱吧。
  • 網易雲音樂發布K歌APP「音街」:專為年輕人打造
    近日,網易雲音樂發布獨立K歌App「音街」,專為年輕人打造。據悉,網易CEO丁磊也已經入駐音街,並將與用戶分享K歌的樂趣。
  • 競品分析:網易雲音樂 VS QQ音樂
    數據來源:艾瑞數據從上圖可以看出,網易雲音樂的主要使用用戶在30歲以下,比例高達約76%,相對QQ音樂在此年齡段的60%,足足高出十多個百分點,說明網易雲音樂用戶群更加年輕態,更符合當下年輕人主流時尚的思想。
  • 最新寶可夢電影,我網易雲音樂包了!
    寶可夢系列劇場版《寶可夢:超夢的逆襲 進化》在12月4日,也就是今天上映啦!,這也是第二部引進中國大陸地區的寶可夢電影!說到這部劇場版,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1998年上映的首部劇場版,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童年無法超越的經典之一。
  • 通信雲江湖裡的融雲野望
    答案很簡單,一方面是因為融雲非常低調,另一方面是因為融雲的IM PaaS服務融入在超過30萬款APP中,但是用戶並不知情。很多人並不知道融雲,但是卻很難繞開它的服務。汽車之家、哈囉出行、得到、荔枝、陸金所、工商銀行、新東方……以上這些融雲長期服務的機構,任何一家APP的用戶都是百萬級起。
  • 雲上觀影 | 第一場:《冰淇淋與雨聲》
    這個周末,我們將在東山口開闢新場地,在雲上咖啡藝術會館開展新的放映活動——雲上觀影系列,發掘更多優秀作品,激蕩你的電影靈魂
  • 網易雲音樂,求你放過廣告公司吧!
    電音派對主題房自帶露臺、燈光和打碟設備,約上小哥哥小姐姐,跟著音樂節奏嗨起來。民謠主題房彈起木吉他,唱一首喜歡的歌。都說聽民謠的人有故事,這間房間大概會成為一個新的故事發生地。但網易雲音樂與亞朵的這次的戰略合作仍然給我帶來了驚喜。一是對受眾心理的準確把握。雲村村民(網易雲音樂用戶別稱)常常笑稱歌單相似度達90%以上可以直接結婚,音樂風格已經成為年輕人篩選靈魂伴侶、衡量思想深度的重要標準。而不同音樂風格背後則是個性分明的受眾群體。
  • 「雲畢業」:微博世界與平行宇宙
    可以看出,微博正在蝶變,以記錄和傳播為基礎,微博對用戶的價值正在向服務進階升級,這或許是微博發展過程上又一次重要的進化和升級。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那時的微博是一個典型的社交媒體:允許用戶把關注對象的信息,轉發到自己的主頁上被自己的被關注者瀏覽。
  • 當年在QQ空間狂歡的年輕人,現在讓網易雲音樂滑向失控
    最矯情的人,都在網易雲音樂裡最矯情的人,都在網易雲音樂裡。最近幾個月,「網抑雲陰樂」這個關鍵詞頻繁出現在社交網絡上,本意是用作嘲諷網易雲音樂評論區裡那些無病呻吟、矯揉造作,有抄襲嫌疑的語句。其後愈演愈烈,成為了一場全民狂歡。
  • 網易雲音樂推出「音街」,誰會成為「K歌」之王?
    一方面,在扶持原創音樂和版權多方購買的雙重助力下,網易雲音樂不僅推出了大量的的原創音樂,還拿下了一些細分領域的音樂版權,這些音樂已經成為用戶K歌的重要曲庫。另一方面,網易雲通過社交關係和社交互動機制的建立,最大限度地激發了用戶創造與分享的熱情,具有相當高的社區粘性,為「音街」提供了流量導入的優質客源。
  • 「它」經濟迅速崛起 線上「雲吸寵」受年輕人追捧
    吸貓擼狗養鴨鵝,倉鼠羊駝荷蘭豬,與寵物為伍正成為年輕一代選擇治癒的潮流趨勢。從傳統貓狗到新興的寵物品種,從普通飼養到「雲吸寵」走紅,從食品行業拓展到美容託管保險等新賽道,在蠢萌的寵物背後,隱藏著寵物經濟的龐大市場。「雲吸寵」流行 隔空逗寵成潮流「我喜歡瀏覽二哈和柴犬的短視頻,太蠢萌了,工作的疲憊瞬間被清除,真是神治癒啊!」
  • TCL Q7D旗艦雲社交智慧電視,黑科技宅出新花樣
    而TCL全新社交電視Q7D旗艦雲社交智慧電視擁有可調節分體式攝像頭、家庭相機、AI健身、多人視頻等諸多創新功能,讓你和家人足不出戶也能宅出新花樣。社交電視的靈魂在於那顆智慧的攝像頭,但市場上的社交電視大多都是搭載升降式攝像頭,無法實現更加輕薄的機身厚度,而且升降式攝像頭也不支持拍攝角度的調節,不能單獨升級。
  • 網易雲音樂正式發布K歌App「音街」
    新浪科技訊 6月16日下午消息,網易雲音樂正式發布專為年輕人打造的獨立K歌App「音街」。在發布會現場,音街宣布升級推出「星聲計劃PLUS」,在未來投入2億資金和資源,三年內培養百位音樂新星。  據介紹,網易CEO丁磊也已經入駐音街,並將與用戶分享K歌的樂趣。
  • 英國香源食品史上最大「雲」火鍋派對創金氏世界紀錄
    一、 金氏世界紀錄最大「雲」火鍋派對  英國時間2020年12月19日上午11點,英國香源食品有限公司舉辦了金氏世界紀錄史上最大線上火鍋派對。本次活動以「關愛海外華人心理健康」為目的,開創了「史上最多人同時線上涮牛肉」的金氏世界紀錄,首次將中華傳統美食火鍋和現代雲科技結合併載入世界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