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小品之王」的趙本山,即使退出舞臺多年,但是他的影響力始終還在,近幾年嶄露頭角的新人也沒有過他當初的榮光。
相信大家對趙本山的小品都是如數家珍,但是對於趙本山成名背後的故事,大家可能就不是了解的很多了。
基礎
現在身價過億的趙本山其實是苦孩子出身,有多苦呢?
一苦:家庭貧困,沒有錢,日子過得苦;
二苦:在趙本山七歲的時候,他的媽媽就過世了,趙本山的父親不僅沒有更好的照顧他,還將他拋下,遠走他鄉,就這樣,趙本山變成了「孤兒」。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年僅七歲的趙本山為了活下去只能跟著自己的二叔學藝,趙本山的二叔雖然是個盲人,但是卻會很多才藝。
像拉二胡,唱三弦,都他的看家本領,盲人的心思重,耳朵又很靈敏,兩人就配合起來,由二叔聽旋律,趙本山看舞臺表演。
久而久之,趙本山不僅學會了二叔的才藝,還模仿出了盲人的感覺,他曾說過,要論演盲人戲,誰也演不過他。
沒想到,趙本山真的就靠盲人戲火了。
貴人
在趙本山23歲的時候,鐵嶺地區在開元威遠鎮舉行戲調演,趙本山也參賽了,他的表演曲目是《包公斷後》。
就在這裡,趙本山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貴人,說到趙本山的貴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姜昆,確實如此,當初是姜昆發現了趙本山,並把他推薦到了中央電視臺,這才開啟了趙本山的春晚之路。
但是這位貴人的作用要比姜昆更大,出現時間也要更早一些,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位貴人,就沒有之後被姜昆發現的趙本山。
這位貴人就是李忠堂,這個名字對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是李忠堂卻是實實在在的老藝術家,只是他不常在電視裡出現,所以大家對他並不了解。
作為戲曲作家的李忠堂,創作了不少戲曲作品,都是百姓們十分喜歡的,為我國的戲曲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好園丁,發現並培養了笑星趙本山,在看到趙本山表演的《包公斷後》之後,李忠堂就對趙本山非常欣賞,覺得二人轉後繼有人了。
後來,趙本山表演了《大觀燈》之後,李忠堂更是喜笑顏開,劇中的盲人白蓮燈被他演活了,趙本山演盲人的本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寫完《摔三弦》的劇本之後,他決定讓趙本山來飾演裡面的盲人角色,這一演,趙本山的名氣大漲。
趙本山非常感謝李忠堂的慧眼識珠,當場認他為乾爹,此後,李忠堂更是對他的事業發展提出了很多建議。
在公眾場合,趙本山曾不止一次的說,李館長對他就像父親一樣,如果沒有李館長,就沒有今天的趙本山,今後,他一定會報答李館長的培養之恩。
了解到李館長的背景之後,也有網友感慨,怪不得趙本山能這麼火。
結語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希望所有的千裡馬都能遇到屬於自己的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