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放下身段參加搶人大戰

2020-12-24 騰訊網

有時候,你會覺得各大城市之間上演的「搶人大戰」像場兒戲。

最近參加個小聚。其中一個90後女生,乃某省省會郊縣的土著。該省會一向熱衷於參加搶人大戰,但該省會規定,郊縣大學畢業生不能落戶到主城區。

於是該女生大學畢業後只好當引進人才,先把戶口落到鄰省亦喜歡參與搶人大戰的省會,兩天後,再以外來人才身份,成功將戶口落到本省省會主城區。

這名90後女生,已經離開了成功落戶的省會主城區,現在就在上海工作,正在努力爭取上海戶口。

從這個案例中,我對那些參加搶人大戰大有斬獲的城市,最後實際留下來多少人,有些許的疑問。

此外,我覺得郊縣同樣優秀的子民不能落戶主城區,對這名90後女生來說,雖然豐富了奇葩經歷,但畢竟是一種情感上的傷害。

戶口這個東西,毋庸諱言,附著著很多實際的利益,同時又有看不見的人格尊嚴,尤其是一個外來的移民——你是被羞辱的,還是被尊重的?

01

要拿到上海戶口曾經不是那麼容易

然而政策的修改,並不主要是為了照顧個人的、主觀的細膩情感,而是以實實在在的統計數據說服公眾,比如上海,一向嚴厲限制戶籍,但面對新進入的人口斷崖式下跌,加上其他城市都快把新增大學生搶光了,再不加入進去就晚了,於是上海的戶籍大門也開始打開了。

▲上海外灘看到的日出場景,對面就是陸家嘴金融中心(圖/圖蟲創意)

以我近30年的上海生活經歷,上海的戶籍門檻降低,大概有兩次: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末的「藍印戶口」,只要在上海買房,就可以獲得戶口;一次是2003年開始,只要有中專文憑,有固定工作就可以解決戶口。

但這兩項政策都是實行兩三年後就廢除或收緊了,取而代之的是積分制,當年沒有抓住這兩次機會的,都十分後悔,因為積分制下,要拿到上海戶口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

上海再次把戶口門檻打開一些,始於2018年,這一年,清華北大的應屆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戶;但清華北大每年也就那麼一丁點畢業生,估計是杯水車薪。

2019年,上海市向浦東新區下放人才引進和海歸落戶的審批權。

真正的變化來自2020年9月,應屆博士、雙一流碩士、一流學科碩士、交大復旦同濟華師大的本科,可以直接落戶,打開戶籍大門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

到今年11月份,上海戶口門檻再次降低:「本市重點產業發展緊缺急需、取得國家一級職業資格證書(高級技師)高技能人才」以及「市場化創新創業人才」,可以申辦上海市常住戶口。

雖然戶口放開的力度仍不如2000年前後,但假如上述措施仍未能使進入上海的人才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那麼戶籍政策向2000年前後越來越靠近,是大概率事件。

02

留給上海的爭奪空間其實不多了

20年來,上海的戶籍人口大概增加了130萬左右,外來人口增加了將近700萬。

外來人口增加的峰值出現在2010年,當年超過260萬,到2011年,仍然達到近130萬,但此後卻斷崖式下跌,2015年開始連續減少3年,到2018年才有所增長。

2019年微增1.5萬,屬於少見的非戶籍人口的增長少於戶籍人口的增長,不過大概也就5000人的樣子。

2020年統計數據尚未公布,但由於疫情影響,外來人口很可能再次下降。

▲上海南浦大橋風光(圖/圖蟲創意)

目前沒有公開數據說明是哪些人不來上海了,只能邏輯地推測,應該主要是收入相對較低的群體,較高收入的群體大概仍有強烈願望留在上海。

而不管我們曾經是如何地懼怕人口增長,如何地希望人口增長緩慢甚至停止下來,但就中國的實際所見,卻是像某些地區一樣,一個城市一旦陷入人口持續減少的泥潭,就會無可挽回地陷入破敗。

那麼,上海還有沒有可能讓新增人口重新進入上升通道呢?

如果單是求得戶籍人口的增長,那是很容易的,畢竟有970多萬的存量外來人口在那裡,只要辦一道手續就可以實現了。但這顯然不是上海所要的政策目的。

那麼上海能否持續地吸引外來人口,或者最低限度不至於外來人口增長停滯甚至出現持續減少呢?

這個恐怕沒有人敢拍胸脯保證。

因為,其一,上海的工資水平與傳統的人口流出地之間的差距在縮小,10多年前,工資水平較低的省會城市與上海的工資水平之間,大概會有兩三倍的差距,但是現在,這種差距大概已經縮小到一倍左右;

其二,如果考慮到上海的生活成本,包括房價(房租),出行、餐飲等,那麼實際收益完全可能會縮小到一倍之內;

第三,20世紀90年代後,新出生人口開始減少,特別是95後的獨生子女更多,其父母不像之前的父母那樣希望孩子出門闖蕩,而是多不願意也不太支持孩子出遠門工作;

第四,最近幾年新崛起的新一線城市也在爭奪人才。

因此,留給上海的爭奪空間,其實是不多的,或者說,幾乎不可能再出現像2010年前後那樣,人人爭著去上海的盛況了。

03

上海如何能夠留住年輕人?

那麼上海是不是在搶人大戰中就沒有機會了呢?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回到本文開頭的那個90後女生的遭遇上。我們要明白,90後乃至更年輕一代的95後跟之前的70後、80後不一樣在哪裡。

他們成長在一個相對富裕的年代,更關注自己的精神感受,更有個性,也就是說,如果70後80後一出生就面臨生存生活壓力,對物質財富的渴望異乎尋常的話,那麼更年輕一代,對此在整體上是有所超越的。

換言之,你上海雖然已經給不起超過其家鄉省會城市兩三倍的工資,但是可以給我的家鄉省會給不了的東西以資彌補。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燈光夜景(圖/圖蟲創意)

那麼這些東西是什麼呢?

首先是尊重個人。包括尊重個人的生活方式,在機會和利益面前被平等對待。

實際上,在日常接觸中,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留在上海的年輕人,非常看重這一點,包括本文開頭的那名90後女生,就是在搶人大戰中被不公正對待的,至於是否「憤」而出走到上海尋求公正倒不一定,但騰挪一圈的不爽是肯定的。

我有一句尚未流傳的名言:尊重人比尊重人才更重要。

道理很簡單,一個人,只是因為他是一個人而受到基本尊重,而不因為他是退休工人、院士或富翁,或者按照官位大小就被嚴格區別對待,那麼這樣的社會是吸引人的,值得留戀,值得留下來的。

一個動輒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地方,如何能夠留住甚至吸引沒什麼資歷的年輕人?

在這點上,上海恰恰做得好那麼一點點,就足以讓年輕人心生感佩。

其次是社會開放。

上海在19世紀的第一次興起是因為開埠開放,在20世紀末的第二次興起是因為改革開放。

開放是上海的基因,更是它的命根子。一個外地年輕人來上海,能夠發現上海與外地很不一樣的地方,包括建築、人們的言行舉止,等等,這是它的吸引力所在。

上海需要維持這種不一樣。

怎麼維持?那就是更加開放,更加徹底地開放,保持你在中國的不一樣,儘量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上海與內地其他城市沒什麼兩樣,要麼是中國全面進步了,要麼是上海變得保守封閉了,那麼上海也就沒啥吸引力了。

尊重個人和社會開放,也就是保持寬容以待的胸襟,這是任何創新的基本前提,一個永葆創新活力的地方,也是機會更多的地方,哪怕人口停止增長,甚至像日本那樣嚴重老齡化,也沒有那麼可怕的。

相關焦點

  • 上海放下身段參加搶人大戰,勝算幾何?尊重人比尊重人才更重要
    冰川思想庫研究員 | 任大剛有時候,你會覺得各大城市之間上演的「搶人大戰」像場兒戲。最近參加個小聚。其中一個90後女生,乃某省省會郊縣的土著。該省會一向熱衷於參加搶人大戰,但該省會規定,郊縣大學畢業生不能落戶到主城區。
  • 加盟奇才4天威少便放下身段,恭喜比爾,球隊老大沒人搶了
    來奇才之後,威少第一次接受當地記者的採訪,從採訪的內容來看,大家都不滿意的他已經放下了身段,談到比爾,威少說:「我一直是比爾的球迷,他是個沉默的殺手,比爾真的很有天賦,去年他的表現證明了他的實力。能和比爾做隊友我很高興,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他。」他還稱讚比爾是一個超級明星。
  • 能夠放下身段來潛心做事的人有多可怕?
    能做到能屈能伸的人,畢竟是少數。做到能伸是件很容易的事,相信我們多數人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我們有了一定的身價和地位以後,要想放低身段來潛心做事,不是每個人都能行的。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身份以後,我們會非常在乎自己的面子,在很多的事情上會放不下身段,更不用說還要潛心做事了。地位高的人能做到平易近人可以說是一件難事,所以能做到平易近人就成為了一項優良品質。
  • 放下身段,前方是大道!
    要擺脫人與事的困境,就難免要求人,求人就難免要低三下四,但著眼於未來的成功,即使像蟑螂一樣的生活,也應在所不惜,風水畢竟輪流轉。放下架子,該屈就屈,能屈能伸,以屈為伸方為英雄!2.放下身段,前方是大道 做人做事,能屈能伸,以屈為伸。 3.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為了擺脫困境,難免要求人,求人就難免低三下四,委屈是委屈,但想想未來,也似乎不必不在意。
  • 劉濤 放下身段亮歌喉
    劉濤 放下身段亮歌喉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5.28 星期六 各顯其能十八般技藝鬥翻天    跨越影、視、劇、歌四大領域,讓一眾明星大咖齊齊走出熟悉的領域,放下身段,進行「跨界」競技的綜藝強勢出擊。
  • 明星送外賣、歌手賣房子:放下身段掙錢的人,有多酷?
    其實,人被逼到一定程度上的時候,為了賺錢,還真可以「不要臉」,尤其當你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時。還記得蘇寧副總裁在朋友圈賣nk的事情嗎?堂堂一個500強的企業副總裁,居然淪落到在朋友圈兜售價值29.9元的nk,聽起來都覺得匪夷所思!
  • 謝娜能否放下身段,賈玲還會參加嗎?
    謝娜能否放下身段,賈玲還會參加嗎?文/小九9月22日,《百變大咖秀》節目組在社交平臺正式宣布:敢懷念,就相見!應希盼回歸,2021敬請期待!此前,就有網友爆料,停播6年的《百變大咖秀》將要回歸,那時很多人提出質疑,畢竟作為一檔綜藝節目,且停播了這麼長的時間
  • 金世佳恃才傲物,萬茜人淡如菊,請放下你們的身段
    但仍然有網友反駁道「流量什麼都不會」「被人喜歡也是一種才能」,很多人表示雖然有副好皮囊是天生優勢,但長久的流量絕不是皮囊,少數人並不能代表所有,有些演員是靠自己的實力,一步步積攢粉絲,進而成為流量明星。
  • 2020年「搶人大戰」,戰果如何?
    「搶人大戰」從2017年被武漢點燃導火索,2018年開始興起,2019年不斷升級,今年已經進入「白熱化」爭奪階段。 在今年這個比較特殊的年份,全國各地人才政策空前井噴。如今,2020年年末將至,你們覺得今年這場「搶人大戰」戰果如何?
  • 「馬雲欣賞年輕人送快遞」上熱搜:敢放下身段賺錢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8月12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央視節目中表示,自己特別欣賞年輕人放下架子,敢去做快遞小哥。「前幾年有人說,北大畢業了去賣豬肉,這賣豬肉怎麼了?我覺得不是問題,敢於放下身段,敢於改變自己,敢於從賣豬肉裡學到東西,那才正是北大精神。」這段話裡有個很關鍵的字眼:放下身段。
  • 女歌手當房產銷售、羅永浩代言遊戲,願放下身段,路才會越走越寬
    而今天,歌手李佳薇轉行去當房產銷售,就是一种放下身段做「下等事」的行為。對此,有人為她感到可惜、深表同情。在火的時候,活得光鮮亮麗;當遇到生存危機了,也能褪下身上的光環,放下身段去拼搏努力。李佳薇這樣的人生態度,才是我們該有的。
  • 女人先「放下身段」,男人才會「死心塌地」
    很多女人覺得男人對自己著迷、死心塌地是理所當然的,不願意為男人放下身段、投其所好,覺得這樣做太諂媚和討好了。可是,兩個人在一起,憑什麼只讓男人一個人付出?女人也應該為了這段關係,付出自己這部分的努力。當然,如果女人先放下身段、無條件付出了,結果男人卻無動於衷,自私地認為女人做的這一切是理所應當的,那么女人也請及時剎車,好好和男人談一談。如果實在扭轉不了男人這種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思想,就要考慮分手了,不要和他再耗下去,因為對一個不知回報的男人投其所好是沒有意義的。
  • 非常走心的句子,放下身段,路會越走越寬
    五月的風,風住了,塵香了……2.人最軟弱的地方,是捨不得。捨不得一段不再精採的感情,捨不得一份虛榮,捨不得掌聲。3.錢太多的人怕被偷被搶;房子太大的怕打掃;吃太多的怕胖,吃太好又怕死。你看,現在有錢人都吃些什麼,都在吃生菜水果、蕃薯,根莖五穀類,在喝牧草、小麥汁,這些其時都是以前窮苦人家或給動物吃的。
  • 秦皇島年度樓市政策盤點,搶人搶錢兩手都要抓!
    編者按: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靜的一年,一場疫情席捲了一切,往小了說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往大了說改變了全世界的格局。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在這樣的時刻,任何一個行業都無法獨善其身,儘管房地產沒有像餐飲、航旅等行業受到疫情的直接衝擊,但是疫情對購房者生活狀態和消費心理的改變,同樣會對房地產行業施加影響。
  • 《道德經》:捨得放下身段,德行才能變得充盈
    其實,智慧不僅僅會成為人與人之間鬥爭的工具,也是傷害自己的一柄雙刃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也會對自身造成傷害。所以《莊子》中還有一句: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 獅子座不輕易低頭,這4個星座能讓獅子男放下身段去追去愛!
    獅子座男性格豪爽,做人大方,他們大多數時候看起來都很高傲,讓人覺得難以親近。但獅子座男心裡也有繞指柔情,沒有表現出來是因為他們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十二星座裡,能讓獅子座男放下身段,主動去追求去愛的星座女都不簡單,一起來看看。
  • 女人真正愛一個人的表現:「放低身段」
    所以女人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非常的傲嬌,無論處於任何的環境中,或者是在與人交往中,女人都喜歡佔上風,並不喜歡放低自己的身段。 而愛情的魔力就在於,如果一個女人她真正的愛上你了,她就會為你做出一定的改變,甚至願意為你放低身段。
  • 《行屍走肉》第十季:尼根低調屈膝阿爾法,放下身段,卻藏著勇氣
    《行屍走肉》中,尼根這個角色從登場開始就以高調著稱,一身皮衣一根棒球棍,再吹著口哨,給人一種霸氣側漏的感覺。他因殺格倫、魂鬥羅而一戰成名,自此開啟壓迫各大社區的霸道之路,即使是瑞克、弩哥這樣的末世強者都曾被他好生折磨了一番。
  • 放下身段給女兒打傘,被大雨淋溼也不在意
    放下身段給女兒打傘,被大雨淋溼也不在意泰國王室歷來注重出身,當年詩麗吉之所以能成為王后,就是憑藉強大的娘家勢力。蒲美蓬國王剛剛繼位政局不穩,為了國泰民安接受了這門婚事,兩人攜手走過了一生。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主人公,是泰國是瑪哈國王。六十八歲泰王是好父親,放下身段給女兒打傘,被大雨淋溼也絲毫不在意。
  • 迪奧香奈兒們: 「放下身段」能換取市場回暖嗎?
    為了維持業績的增長,奢侈品大牌們普遍開始拓展線上渠道,自建電商平臺或與第三方合作;一向高傲的大牌也紛紛放下了身段,籤約流量明星、話題明星作為代言或形象大使,以發揮這些人的「帶貨」功能,帶動銷售的強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