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很多所謂應時應景的電影不一樣,《我和我的家鄉》其實應合的不是檔期,而是情懷,是這個大時代裡,每一個出門在外者深埋在心裡的思鄉之情,也是每一個堅守故土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的奉獻之情。
同樣有情懷的電影不少,同等陣容的幾乎沒有,在娛樂性上能比肩的更沒有,畢竟有超大杯的喜劇天團,張藝謀的監製加持,五組當下最出色的商業片導演,近百位要顏有顏要活有活的明星,寧浩加葛大爺的黑色幽默,陳思誠唐探班底加黃渤,徐崢與範偉兩大喜劇高手的過招,開心麻花最強CP的閃亮登場,還有鄧超和閆妮的實力又有誰敢小覷?這些人哪怕只拿出八成功力,都是妥妥的爆款。
幸福的是,這些優秀的電影人拿出了接近滿血的狀態,有可能是因為被題材觸動得太深,或許是因為這個波折的年份激發了大家的上進心,五個單元最終的效果完全可以用火力全開來形容。
其中最人印象最深的是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題材不大,只是一部電影裡的一個小單元,只是為了給老支教的病情找一個釋放的出口,一群人合夥搭景化妝,重現了90初的鄉村課堂,但是圍繞這個故事,這群小人物,卻掀起了一代人的成長回憶。
老範當年的無悔付出,把青春和才華留在這間漏著雨的教室裡,孜孜不倦地教著這群沒有彩筆,穿著漏繳的鞋,臉上掛著鼻涕,二加二算出來等於「掰」的毛頭小子和黃毛丫頭,窗外有走地的雞,潺潺的水,窗內是蘊含著希望的教書聲。
特別是那一段,老範驚現神演技,說著「我怕自己記得,所以忘在紙上了」,估計好多人和小編一樣,看到這裡笑了一下突然就忍不住,哭到眼淚巴嚓,還有老範去取油彩,鏡頭過去和現在之間反覆切換,產生了時光流轉的錯覺,恍如隔世又歷歷在目。
這不是支教版的再見列寧,也不是東方版的放牛班春天,這就是獨一無二的老範的故事,我們所有人不能淡忘的回憶,這份回憶所負載的情感是那麼深,無需著力,沒有什麼誇張的表演,只是像流水中色彩般輕輕一送,就已經直抵內心的最深處。
這是《我和我的家鄉》中的一段,既很特別,也能代表整部電影歡樂與感動雙管齊下的觀影體驗,另外幾段各具特色,幾位導演都拿出了壓箱底的水平,可能有人會比較喜歡閆非和彭大魔執導的《神筆馬亮》,一個文藝男回家鄉建設卻騙老婆說去俄羅斯留學的故事,不僅腦洞開得天馬行空,更為「西虹市宇宙」添上了一個圓滿的番外篇。寧浩導演的《北京好人》同樣出色,葛優和張佔義的舅甥CP把一個既離奇又接地氣的故事演得不著痕跡,抽血一段好多觀眾都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快樂讓時間變得很短暫,這就是《我和我的家鄉》,兩個多小時感覺就像一瞬間就過去了,走出門的時候感覺臉皮笑得有點酸,嘴角還有鹹鹹的眼淚味,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