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他們,靜靜躺在不常用App序列 |
1905電影網專稿 還記得兩年前,那個既有「老公」又有「兒子」的自己嗎?
而就在集美們擺脫「老公不理我、孩子不回家」生活的兩年之後,早被大家遺忘在「不常用App」陣列中的「蛙兒子」卻赫然出現在電影拍攝製作備案公示中。
這個梗概,你可以嗎? |
在各類應用都恨不得每日更新版本的手機網絡時代,引發2018年手機休閒旋風的《旅行青蛙》在各類應用商店中的更新日期,都停留在了5個月前。
本文發稿當日,《旅行青蛙》正式跌出App Store模擬遊戲榜前一百名。而在軟體信息下的零星留言中,很多仍在堅持的玩家感慨的大都是與遊戲無關的人生。
惟餘清流一股 |
《旅行青蛙》將被改編為電影的消息,恐怕是這款從設計者到玩家均把「佛系」貫徹到底的遊戲在當下所能形成的最大聲量。畢竟,已經沒有人記得它曾火爆到令日本設計師親自向中文網絡「澄清」:這隻蛙的設定並非兒子,日本玩家大多以妻子身份代入……
「每個遊戲,確實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對於《旅行青蛙》等昔日熱門遊戲的「沒落」,做客《今日影評》節目的動畫電影編劇、導演劉可欣這樣感慨著。
在有著遊戲改編動畫電影製作經歷的她看來,此類IP改編的最佳時期是其仍在「上行」的頂峰期,而在漸漸流失用戶黏性的「下行」階段則頗具難度。
還記得這些超級難搞的「珍稀」明信片嗎? |
《旅行青蛙》的老玩家多數因當年熱度而來,而能「留下」的忠實玩家多數與遊戲思路一樣「佛系」。在劉可欣看來,幾乎無故事可言的《旅行青蛙》遊戲本身,也並不具有「一個完整的情感系統和完整的世界觀架構」。
這對於電影改編而言「天殘」的缺陷,也令網友開啟了嘲諷模式:是不是《保衛蘿蔔》也能改編成電影了?
《保衛蘿蔔》也早已淪為「上古」遊戲 |
《憤怒的小鳥》兩部大電影口碑平平,《植物大戰殭屍》上古流傳的影視改編消息也早已沒了下文……一眾世界頂級休閒遊戲IP都難以搞定的事情,《旅行青蛙》顯然只能「佛系」面對。
對於影片備案中清湯寡水的故事梗概,很多網友直接祭出「涼涼」預言,劉可欣也直言其在故事可能性層面缺乏延展。
「改編的道路上,大家是慎之又慎,」世界觀架構薄弱之外,她也指出知名卡通形象改編的另一大難點,「觀眾已經對這樣優秀的動畫形象有了自己的一套情感需求。」
還願意陪呱登上這班蝸牛巴士嗎? |
就像硬要令沒有嘴巴的Hello Kitty開口歌唱一樣,對一隻出門便不記來路的「佛系」青蛙的追尋,顯然也難以在《旅行青蛙》梗概所述的少女成長故事中激發何種共鳴。
不過,這種對於遊戲設定外故事的嵌套努力還是得到了劉可欣的肯定。以脫身自連環畫的加菲貓及玩具帕丁頓熊為例,她在這兩大卡通形象的成功影視轉化中看到的,是在全新家庭喜劇故事中的人物化性格塑造。
《帕丁頓熊2》風格致敬韋斯·安德森 |
在中國本土,也有著類似的成功範例。由「泡麵番」延展而來的電影版《羅小黑戰記》,就以「萌系」角色為治癒內核,在融環保、未來科技甚至神話等主題的類型化故事中收穫了觀眾的口碑及票房肯定。
「乘風破浪」的小黑 |
在劉可欣看來,這完全可被同樣擁有治癒屬性的《旅行青蛙》所借鑑——畢竟,遊戲設計者的初衷,就是希望借在日本寓意「平安歸來」的吉祥物青蛙,為每個玩家都配備一場生活旅行的護身符。
如果電影版《旅行青蛙》能存續你與它相知的初心,你會願意到影院接它回家嗎?
對於動漫IP影視孵化的大命題,劉可欣也在《今日影評》節目中進行了深入探討,歡迎點擊節目觀看,收穫從播撒種子到開花結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