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 One參加2018年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這兩天,通過一檔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出道的嘻哈歌手PG One,早年唱的一首名為《聖誕夜》的歌,在他已然處於輿論漩渦的時候,再次被「扒」了出來。
這首歌被認為充斥汙言穢語,歌詞「純白色的粉末在板上走」甚至涉嫌違法,不少網友舉報其「教唆青少年吸毒與侮辱婦女」。加之此前曬大麻、消費已故歌手姚貝娜的種種不當言行,PG One現在完全成為了眾矢之的,似乎再難「洗白」。
▲PG One歌曲《聖誕夜》。圖片來自歌詞截圖
嘻哈的精髓是直面生活的勇氣
說實話,在《中國有嘻哈》選出了PGOne(本名王昊)和GAI(本名周延)雙料冠軍時,並無不妥。拋開兩位的唱功和創作功力而言,這兩人從外形到人生經歷,可以說非常「嘻哈」了。
兩個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PG One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而據GAI自述,他在未成年時因為拿刀捅了人,父母賠了錢後把16歲的GAI送到重慶讀大專,然後在重慶謀生。倆人都是十幾歲開始,就常年混跡於酒吧、網吧、夜店等場所打工掙錢。
「底層」的經歷大概也是他們接觸嘻哈音樂的初衷。因為,嘻哈音樂發軔之初,就是街頭的、民間的,甚至就是當時美國弱勢群體之一——黑人族裔的一種圈層文化。
▲姚貝娜經紀人炮轟 媒體點名歌曲侮辱女性 PGone攤上大事了?視頻來自動新聞。
一開始,嘻哈樂只是作為街頭幫派鬥舞和黑人舞廳的背景樂,這種音樂本身是娛樂的、彰顯個性的。美國南北戰爭之後,儘管廢除了黑人奴隸制,但貧民窟裡的黑人們依舊長時間生活在種族歧視、警察凌虐、幫派暴力中。這時的嘻哈樂,更多是一種情緒的釋放。
後來受20世紀60年代馬丁路德金領導的民權運動影響,許多嘻哈藝人開始主張激進的黑人革命,與白人對抗,爭取本民族的權利,並將生活的不堪和抗爭的希望都寫進歌詞中。
這也是現在我們普遍認為的嘻哈的根——爭取少數族裔的權益,有身份認同的意涵在其中。(參考張珺、嚴新明論文《從嘻哈文化透視美國族裔關係》)
▲PG One及其工作室發表道歉聲明。圖片來自微博截圖
PG One對黑人音樂究竟有什麼誤解?
而PG One在微博回應「早期接觸嘻哈文化受黑人音樂影響深厚」,不禁讓人為他的無知和甩鍋啞然失笑。難怪有網友調侃「黑人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或許在他的理解中,黑人音樂就應該是縱慾和浪蕩?
而中國普通老百姓對嘻哈音樂這個舶來品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就更低了。《中國有嘻哈》這個節目,就是通過一系列商業操作、本土化包裝,降低觀眾的接受門檻。
但是今天,不管是製作嘻哈節目還是對嘻哈歌手的包裝,完全是技術性的,只知道又要diss又要peace,要押韻也要rap,但是為什麼要diss?為什麼要rap?沒有人追問
嘻哈樂和新世紀之後的搖滾樂一樣,變成無根之木,淪為形式——今天我們對嘻哈的包裝,恰恰是在改變它,或者說殺死它。
PGOne年輕的粉絲們大概也根本不在意這些,只要看起來很酷、能唱能跳這些浮於表面的東西。以至於當PG One身陷公序良俗的爭議,他的不少粉絲完全是不在意的,用「天真」武裝起了對PG One的「忠誠」。這對嘻哈文化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完全是本末倒置。
▲PG One首體巡演。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嘻哈音樂形成產業鏈後,更需要負起社會責任
關於嘻哈的話題,不得不提到前文說到的另一個冠軍GAI。兩個人的起點沒有孰高孰低,又在一檔現象級的選秀中平起平坐。但GAI賽後低調捐款,大方公布戀情,又接下了《歌手》的邀約,相比負面新聞纏身的PG One,令人唏噓。
GAI近日接受採訪說,在成為一個嘻哈歌手前,首先得是個人,得去懂人情的冷暖。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藝術上、文化上的符號,更是他們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的一門手藝。
這就說到了點上:嘻哈歌手絕不可能在所謂的圈層文化中遺世獨立,他們的創作、言行一旦被鎂光燈聚焦,就帶有被放大的社會屬性,更需要在公序良俗的範疇裡進行。
更何況,音樂從來就不是一門技術性的活兒,不管是嘻哈還是搖滾,有情感、有情緒、有批判、有宣洩,都是其存在的意義。但借創作之名大行僭越之事,撈錢枉顧社會影響,甚至借負面新聞炒作、靠出位博眼球。如此,即便天天霸佔熱搜,有了短期的流量,卻很可能斷送長遠的發展。
不信你看看,那些被曝吸毒的明星,有哪個還能東山再起呢?
□子團(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