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以為,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就叫談戀愛。
長大以後才明白:
喜不喜歡,合不合適,能不能在一起,是三件事。
劉嘉玲23歲時跟梁朝偉在一起,卻在43歲時才嫁給他。
有人說,劉嘉玲挺委屈的。
因為梁朝偉似乎深愛著張曼玉;
他和張曼玉站在一起的時候,也是那麼登對。
看過一段採訪,梁朝偉被問到:
哪段時間,是你最想讓它停留的?
梁朝偉想了想,說:可能是38歲的時候吧。
38歲,是梁朝偉跟張曼玉一起拍《花樣年華》的時候。
可為什麼幾十年後,陪在他身邊的不是張曼玉,卻是劉嘉玲?
結婚要找相似的人,還是互補的人?
這是個永恆無解的問題。
但是在梁朝偉和劉嘉玲的感情裡,我們可以看到:
梁朝偉的仙氣,是劉嘉玲一手護住的。
他不諳人情世故,更不懂世俗的套路。
兩人結婚,從訂酒店、請嘉賓、典禮環節都是劉嘉玲一手操辦的。
他「不食人間煙火」,對柴米油鹽一竅不通。
是劉嘉玲幫他裝修房子、修電視、操持家務。
梁朝偉跟張曼玉在一起,是神仙眷侶;
但可惜婚姻是柴米油鹽,二人終究過不成日子。
唯有劉嘉玲,兜得住其中的繁瑣和不堪。
感情的事,越成熟,越經不起感情用事。
有些人你很愛,但是他不會珍惜你;
有些人彼此相愛,在一起卻互相折磨。
最後我們找到的,都是能給自己託底的人。
「劉嘉玲是我的驅魔人,只要聽到她的聲音,我才覺得回到了人間。」
出世的梁朝偉,需要一個入世的劉嘉玲,才能好好生活下去。
不是劉嘉玲有幸,終於等到了梁朝偉;
而是梁朝偉有幸,找到了一個懂他的人,才讓兩個人的婚姻天衣無縫。
談戀愛最高級的境界,一定是互相拯救的。
就像徐靜蕾曾在微博上,深情告白黃立行:
「9年了,我時常有病,你永遠有藥。」
道出了愛情的本質:
我們都是病人,拿著各自的病例,去尋找適合的醫生。
有些人你遇見了,非常心動,但卻不能在一起。
就像《春嬌救志明》中,分手後的志明,找了新女朋友。
她漂亮、有女人味、會撒嬌,也很喜歡志明。
但志明最後卻對她說: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我需要餘春嬌那種好。」
只有餘春嬌,能懂他在馬桶裡玩乾冰的幼稚;
會在罵完他亂花錢之後,又被他的冷笑話逗樂。
這種三觀相處上的吸引,勝於外在的動心。
因為你找到了一個,能「救」你的人。
正如梁朝偉提到劉嘉玲時說:
「每當我深陷戲中,抑鬱無法自拔時,就會想起劉嘉玲。
所有的情緒,在見到她的那一刻,都會不藥而愈。
很多女人是迷藥,但她是我的解藥。」
遇見她之前,沒想過結婚;
遇見她之後,沒想過別人。
以前跟朋友聊天,她說記憶裡最難忘的;
是一個讓她掉了很多次眼淚的人。
我問她:那你們為什麼沒有在一起?
她笑笑,甜蜜地說:
「因為我找到了能讓我笑的人。」
很多人情侶之所以分手,並不是愛得不夠深。
恰恰是因為愛得太小心翼翼了,所以才會特別辛苦。
梁朝偉拍《阿飛正傳》的時候,有一場戲;
導演總是不滿意,一直讓他重來,拍了27遍。
梁朝偉覺得很對不起搭檔,要陪他演27遍。
那個搭檔,就是張曼玉。
為此,梁朝偉回家內疚地哭了很多天。
跟一個需要仰望的人一起生活,是永遠不可能舒服的。
那種小心翼翼的愛意,太敏感,只適合藏在心裡。
一拿出手,就覺得配不上對方,有所虧欠。
所以無論如何,還是要找一個能讓你笑的人。
就像劉嘉玲,她很熱鬧、很有趣、很懂他。
那時的梁朝偉接受採訪,一提到劉嘉玲,他就笑成了孩子。
詹迪·尼爾森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最適合的伴侶,就好像走進一座,你曾經住過的房子裡。
你認識那些家具,認識牆上的畫,架上的書,抽屜裡的東西:
如果在這個房子裡,你陷入黑暗;
你也仍然能夠,自如地四處行走。 」
其實對的人,就是讓你舒服的人。
你們談得來、合脾性;
在一起舒服,久處不膩,分開也想念。
在他身邊,你不用在乎自己的形象是不是完美;
無需刻意營造浪漫、改變習慣,他都喜歡。
一起吃過那麼多次飯,看過那麼多場電影,仍然沒有一絲厭倦。
兩人生活在一個空間,我知道你在,你知道我在。
抬頭撞上對方的目光,便是忍不住的笑意。
哪怕有一百個人說你們不搭,你們也不曾懷疑。
與彼此眼裡,你就是最登對的那一位。
縱然這世上有千百次動心,你也只想跟他回家。
花開一朵,綻放一生,就是相愛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