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潘溈 上海報導
開曼東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曼東凌」)是一家再傳統不過的企業。
它的前身由許復進、林寶霞夫婦在臺灣地區創辦,成立之時即創辦了「黃色小鴨」品牌,生產工藝禮品、鉛筆等物件。1991年,兩夫婦進入嬰童用品行業,慢慢佔領臺灣地區市場,在嬰童用品行業不停擴充品類。2002年進入大陸,隨後在大陸以每三年開100家店的速度勻速擴張。2011年,開曼東凌在臺灣市場IPO。
到2013年末,「黃色小鴨」已成為內地嬰童用品行業的知名品牌,開曼東凌在大陸已經擁有357家門店,這些門店為它貢獻了超過八成收入,2013年,它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39億新臺幣和1.32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09億元和2650萬元)。
這家典型的傳統企業,是如何在電商侵蝕線下渠道,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的年代發展壯大?
線下擴張
「我們有1200個SKU(庫存量單品)的商品,光塑料用品就有350種。」詹志明一語道出開曼東凌經營的品種之多。這家嬰童用品公司為0到4歲的小孩生產從衣服到玻璃瓶,從童車到簡單玩具多種產品。
詹志明,現任上海臺凌(全稱「上海臺凌嬰童用品有限公司」)和上海黃色小鴨(上海黃色小鴨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併兼任開曼東凌管理部副總經理。上海臺凌和上海黃色小鴨同為開曼東凌的孫公司,負責「黃色小鴨」品牌嬰童用品在內地的生產和銷售業務。許復進同時擔任這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開曼東凌在2002年進入大陸時,就在上海設立分公司,當年還設立了北京辦公室;2004年,公司在廣州、成都、大連的辦公室相繼成立;2005年,重慶辦公室成立,在大陸的門店總數首次達到100家;2008-2009年,又拓展了武漢、南京市場;2010年,開曼東凌新創了「艾比熊」品牌進軍美國市場……
至此,開曼東凌這家品牌企業仍未擺脫傳統的印記:在大陸設工廠,主要生產嬰童的內衣服;在大陸找質量不錯的代工廠生產童車、童床、嬰童外衣;一些塑料製品在臺灣當地生產,再由大陸公司進口—這一部分叫「擴品類」;中國大陸是它主要的生產銷售地,上海黃色小鴨在大陸的一二線城市開店穩步擴張,每三年開100家店,357個門店中,大約有270個是直營,其他由經銷商代理銷售—這一部分叫「擴渠道」。
但接下來,「黃色小鴨」遭遇了幾乎所有傳統品牌都會面對的問題。電商異軍突起,一些實體店的客流不再增長甚至下滑,但房租成本居高不下,與此同時,人力成本還在每年上升。
「黃色小鴨」首先發現,一線城市中心地段的增長放慢了。詹志明後來分析,「這些地段的商場很多是傳統的百貨商店,停車位有限。」而「黃色小鴨」是中高端產品,目標客戶又是家庭,會給小孩買比較貴的嬰童用品的父母,往往會開車去購物,有無停車位就很重要。
同時,各商業地產公司把自己的版圖擴張到一線城市的郊區,比如上海青浦,也擴張到二線城市如寧波市的新城區,發達的三線城市如江蘇張家港市。商業地產公司在這些地方建起了Shopping Mall,這些超大型購物中心有充足的停車位,裡面有餐館、電影院、商場,更適合家庭消費。
詹志明補充,一線城市郊區的Shopping Mall出現,讓市區傳統百貨商場對郊區人民的輻射能力減弱。所以,「黃色小鴨」跟著它們一起把店開到郊區,生意很好。此外,「黃色小鴨」也會跟著它們,把店開到二線城市的新城區和經濟發達的三線城市去。
但這一波擴張之旅,同樣伴隨著公司選址不慎,也有少數門店開業一段時間後,人氣沒有跟上來而被迫關掉。詹志明表示,後來總結出來的教訓是:「有些區域主管比較年輕,會說最近哪裡開了一個Mall,將會有多少品牌入駐;這時需要資歷深的人去實地看看,這些品牌是否真的入駐了,周邊的住宅是不是空房。年青一代沒有機會去世界各地看,資歷深的"老人們"看過很多城市,對於什麼地段的商場會迅速聚集客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地產商在一個城市的新區域開發,只要這一片區三五年客流上去,地產就會升值;但對於商家來說,最多能等兩年,一家商場如果開業兩年後人氣還沒起來,我們就必須放棄。」
線上試錯
2012年12月,「黃色小鴨」在天貓商場開了旗艦店。這是不少傳統企業「上」網的首選,而開曼東凌選擇通過其他人代運營來實現。
「黃色小鴨」在線上,做過很多嘗試。詹志明告訴記者:「最開始我們線上線下一個價,發現產品賣不動;後來線上產品的售價低10%,結果,線下門店的區域主管、這些門店所在商場的樓面經理、在商場買了我們產品的顧客都會有意見,"怎麼100塊的東西,在網上只賣90塊或85塊?"我們換一種思維,在網上賣網絡專供款,發現銷售不是那麼好。又想出一個辦法,做組合包裝,比如一個奶瓶幾十塊,一個奶嘴幾塊錢,現在拿幾樣打包一起賣50塊,但消費者還是不買帳。」
2013年,「黃色小鴨」產品在網上的銷售額僅佔公司總銷售額的4%,但公司管理層對這一新的陣地格外看重,電商部門的人試了很多辦法,而嘗試的結果也很直觀,網上銷售額的表現是硬指標,一旦銷售額上不去,電商部門的人就必須想新辦法。
2014年7月1日,上海黃色小鴨推出新的品牌「哈皮蛙」。這一品牌從設計到材質,相較於「黃色小鴨」都是「換湯不換藥」—款式和材質都不變,唯一的變化是原產品上的黃色小鴨子,通通變成了一隻「哈皮蛙」。「哈皮蛙」只在網上銷售,同一款產品,單價大約比「黃色小鴨」低10%。線上的產品可以賣得更便宜,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線下商場都會收扣點,也就是說,線下店的營業額至少有20%是交給商場的。
詹志明:「這和做"黃色小鴨"網絡專供款最大的不同是,"哈皮蛙"是一個新品牌,沒有任何壓力。比如,如果某一款產品在網上的銷量不好,我們可以打折,這也不會損害"黃色小鴨"的品牌。」
而線上的渠道,當然要承擔甩貨的功能。「黃色小鴨」會把過季的外衣放到線上的店出售,並且會在商品後標明是2011年款、2012年款,「過季的服裝一定要標明是舊款,這樣才不傷害品牌。」
「黃色小鴨」也拓展了其他線上銷售渠道,但其他渠道總的銷售額佔比不超過兩成。2013年,上海黃色小鴨電商部門當年實現盈利。2014年9月開始,公司將代營運收回,由自己運營,原因是「我們公司的品類很多,代運營的人對我們的產品沒那麼了解;由自己公司的人來運營,能更好的做售前服務。」
詹志明告訴記者:「今年我們電商渠道的收入,預計佔總收入的8%。去年」雙11「一天,我們的銷售額是280萬,今年這天希望能做到450萬。」上海黃色小鴨還計劃,2015年開始,一些標準化的、單價相對低的「黃色小鴨」的產品,如水瓶會更多放到網上銷售,而需要顧客去觸摸去試的產品如衣服,單價又比較高,則還是放到線下出售。「總要去嘗試,如果效果不好再換。」詹說。
當被問到如何面對過去幾年的人力成本上升時,詹志明表示:「一線的員工人數會隨著銷售額的增長而增加;但我們後臺像物流、財務、採購、HR等部門的人數,比起2007年基本沒有增加,2007年我們的銷售額才1.4億,2012年底又多了一個電商部門。這要得益於用友軟體(600588,股吧)的幫助。用友2012年才開始做電商軟體,當時的產品沒那麼好,那時有其他公司的電商軟體已經比較完善。但我們最終還是採用了用友的,這樣我們不用為了電商部門而額外用一個獨立的系統,這樣我們總部不用額外加人,哪些商品在線上線下一目了然。」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