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鵬飛畫作《山海經》
The Book of Mountains and Seas
山 海 經
化氣為城
許磊
4
三十五年前,蛟路過漢水鎮,遇到一個術士,術士眼見蛟修行有成,便要殺蛟,取其靈氣。雙方激戰,術士大敗逃走,蛟身受重傷,躲入深潭中。
阿羅意外發現了蛟,便每日給它送來魚蝦之物。一來二去,成了好友,每日相伴,情誼深厚
五年後,術士前來復仇,他從海外厭火國帶來了名叫禍鬥的異獸,外形類狗,以火為食,可噴出烈火。
雙方再戰,阿羅出手相助,術士不敵,退到小鎮中,禍鬥突然失控,噴出大火,將漢水鎮燒成灰燼,無人倖免,魂魄遊蕩。
蛟捨不得阿羅,便吐氣為城,憑空變出一個漢水鎮。眾人魂魄有所依託,都以為自己只是做了一場夢,生活如常。
只是靈氣也有潰散之時。漢水鎮的百姓房屋時不時地出現破損,蛟便吐出靈氣,化作雨霧,修補殘缺。
歷經三十年,蛟的靈氣越來越弱,只能勉力維持,殘缺便越來越多。
百姓不知時光流逝,身在幻境,便把懷疑的目光轉向了阿羅和蛟。他們認定,蛟是妖孽,鎮子裡的怪像是是妖孽作祟,屢次襲擾,幸虧阿羅全力救護。
「我的靈氣所剩無幾,這幻象維持不了多久了,仙人,我該怎麼辦?」蛟說道。
「緣起緣滅,聚散離合,是世間定數,不如我送你們一夢,你和阿羅就此別過,可好?」赤城子道。
偉大的博物館 《巴黎奧賽美術館》
凡·戴克
《尼古拉斯·拉尼爾像》
1632—1633 畫布 111.5x86.5cm
原為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的宮廷收藏,1649年由拉尼葉購得
尼古拉斯·拉尼爾是查理一世的宮廷音樂家,波旁復闢後服務於查理二世,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能人,還擅長蝕刻畫和繪畫收藏,經常奉命採購宮廷御用藝術品。畫者在此把這個音樂家畫成朝臣,並賦予他充滿威嚴的儀態,除此之外,他對人物內心的刻畫也毫不懈怠。
尼古拉斯·普桑
《徵服耶路撒冷》
1638—1639 畫布 147x198.5cm
1835年成為宮廷收藏
普桑似乎是想還原古希臘或古羅馬建築的形態,這一奇思妙想使畫者在運用透視法繪圖時更好地賦予筆下的建築以宏大、壯麗的特徵。
受巴貝裡尼宮風格的影響,遠景中由五根柱子撐起的建築大膽創新而富有戲劇性。
馬背上的正是攻入耶路撒冷的蒂託。根據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學說,普桑認為「畫代表人類的行為」,也正基於此,我們便能很好地理解為什麼普桑尤其偏愛以歷史和聖經故事為主題且極富戲劇色彩和衝突感的創作。
倫勃朗
《畫家的母親》
1639 木板 79.5x61.7cm
1772年由布拉迪斯拉瓦城堡轉移至維也納珍寶廳
畫者對老人面部細節的刻畫費盡心思:母親的眼神疲倦,眼圈紅腫卻仍富有生機,臉龐瘦削,線條厚重,額部繪有高光。
小大衛·丹尼爾斯
《在私家美術館的大公利奧波德·威廉》
約1651 木板 123x163cm
利奧波德·威廉訂製畫,1685藏於布拉格
17世紀的荷蘭非常流行美術館室內寫實畫。這幅畫中正在玩弄一塊木頭的兩條幼犬承載著畫者所想表達的某種道德觀,即向他的僱用人利奧波德·威廉表忠誠。
在這幅作品中共有51幅畫中畫,其中大部分作品如今都收藏於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倫勃朗
《閱讀的提圖斯像》
1655—1657 畫布 70.5x64cm
收藏於1720年
倫勃朗在對書籍的描摹上非常用心,筆觸既輕快又踏實。除了倫勃朗紮實的想像和視覺功底,畫面中光與影的交錯更賦予了畫者駕馭象徵主義的能力。
保羅·委羅內塞
《基督與撒瑪利亞女人》
1585—1586 畫布 143x289cm
購於1649年
遠處地平線上成群行走的三個人,筆觸流暢輕快,雖是一筆帶過,但卻成功為畫面平靜與高貴的氛圍加分不少。
保羅·委羅內塞
《基督復活納因青年》
1565—1570 畫布 102x136cm
來自大公利奧波德·威廉的收藏
這幅畫原本由巴爾託羅梅奧·德拉·納韋收藏,描繪了一位年輕的寡婦向基督訴說喪子之痛,基督讓她的兒子重獲了新生,這位母親跪在基督腳下致謝的場景。
(摘自《巴黎奧賽美術館》(偉大的博物館書系),〔義大利〕西蒙娜·巴爾多蕾娜編著、項妤譯,鳳凰壹力出品,譯林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