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近日召開的縣域發展暨三大平臺建設現場交流會上,許志暉書記提出緊緊抓住大抓產業這個主旋律謀劃推動發展,要把大抓產業發展作為主題主線,增加產業發展的權重與分量,強化產業園區建設,提高產業承載能力。
在大興產業上,各區(市)和三大平臺都探索了各具特色的路徑,而茂名高新區的一批優勢企業以打造行業單項冠軍為突破口,推動創新發展的經驗備受關注。
茂名日報日前在報導廣東省勞動模範、廣東眾和化塑董事長黎廣貞和茂名市勞動模範、廣東新華粵石化總經理劉陽事跡時,講述了在他們率領下這兩家企業以打造走在行業前列、填補國內空白的單項冠軍為目標,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大潮中制勝市場挺立潮頭的故事,不僅傳播了孜孜不倦、不懈創新的工匠精神,而且啟示我們培育單項冠軍搶佔行業制高點,是構建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尖刀兵團的一條路徑。
發展主導產業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基地,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沿海經濟帶上新增長極戰略的首要任務。實現這一宏大目標固然需要龍頭企業的做大做強,發揮拉動與輻射作用,但培育具有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特質的單項冠軍企業也不可或缺,這同樣是茂名產業優勢的重要基石。以眾和化塑為例,從一家勞務型企業發展成為擁有自主研發高新技術的創新型企業,得益於獨特的產品與領先的技術。一項生產工藝技術填補世界空白;一個產品純度與穩定性居於世界前列,銷往35個國家和地區;一個產品填補國內工業化生產空白;擁有5個省級研發中心、48項國家發明專利、8個省級名牌產品,使眾和化塑領跑細分市場。其中一個具有說服力的例證是某大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眾和化塑一個自主創新的產品也被列入其中,但由於科技含量高、質量優性能穩,加上該國自身也有較大需求,最終從加徵關稅清單中剔除。又如,新華粵石化在中小化工企業低水平競爭中另闢蹊徑,以創新尋求突圍,通過產學研合作開發裂解汽油碳8餾份苯乙烯抽提成套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成國內首套生產裝置;自主研發建成多套精細化工裝置,多種產品填補國內空白,近5年實現利稅10多億元。由此可見,出色的創新能力與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單項冠軍企業的競爭利器。培育更多「專精特新」的單項冠軍,形成主導產業的尖刀兵團,對提升產業集群的創新水平與競爭能力大有裨益。市場競爭大浪淘沙,沒有高質量產品與獨門技術,就難以在市場大潮中站穩腳跟。「一招鮮,吃遍天」,只有像眾和化塑、新華粵石化那樣,在創新驅動道路上咬定目標,心無旁騖,堅韌不拔,精耕細作,才能以獨特的技術與高品質產品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贏得市場認可,使我市單項冠軍隊伍不斷壯大。
在經濟由高速度增長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下,以打造單項冠軍為契機推動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正當其時。主導產業的發展既要做大規模提升產能,更要實施差異化、精細化戰略,不以低成本競爭獲得市場份額,而是通過技術、質量、標準引領市場,贏得持續發展與穩定效益。單項冠軍的背後是工匠精神,要引導中小企業聚焦細分領域,專注創新,長期積累。產品質量的良好口碑來自於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隊伍,這是支撐企業深耕某一領域、源源不斷創新的內在動力。因此,要在企業中營造刻苦鑽研、勤學苦練的氛圍,鍛造愛崗敬業的工匠人才。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要鼓勵引導中小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進產業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提高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與擴大市場份額的貢獻率,使中小企業從產業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攀升。同時,要加大對打造單項冠軍企業的支持,營造有利於單項冠軍企業成長的外部環境。科技基金、融資服務要更多向具備潛質成為行業單項冠軍的企業傾斜,引導資金向單項冠軍企業流動。尤其是自主創新技術的研發需要較長的周期,實體企業最終要在某一行業贏得生存空間、市場份額和品牌位置,需要自身的不懈堅守,也要有政策的鼓勵與扶持,使創新獲得成長土壤。眾和化塑、新華粵石化等優勢企業今天的成果,凝聚著艱苦磨礪打造單項冠軍的心血與汗水,更為主導產業的眾多中小企找準定位知難而進,鍛鑄創新力和產品力,奮力躋身行業前列,成為大興產業的領頭羊,樹立了值得學習和借鑑的標杆。
特約評論員蔡湛
編輯:關杜花
初審:許 泰
終審:孫廣宇
報料熱線:13828680359 ; 投稿郵箱:66386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