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說,要是花倫早些年出道,多些活動,恐怕現在也能與惘聞相提並論了。不管是否過譽,這至少也說明了花倫在後搖樂迷心中的特殊地位。
實際上,不止是樂迷喜歡,花倫一路也有不少貴人相助。首張專輯《Silver Daydream》是在巡演之後,由惘聞的謝玉崗推薦給北京獨立廠牌狐狸尾巴唱片發行。隨後第二張專輯《Asian River》,更是由中國後搖先驅戈多樂隊的吉他手吳峻幫助完成前期錄製,著名錄音師粟野敬三先生操刀後期製作,樂隊之討喜可見一斑。
直至 2011 年,樂隊第三次巡演完畢在武漢宣布解散,人們才驚覺這一號稱「內地新生代後搖天團」的花倫突然走遠。
本期關注,來自武漢,如今在北京的「一支具有偉大業餘感的搖滾樂隊」—— 花倫樂隊(Hualun)。
銀夢
2004 年 11 月,花倫成立於武漢,在經過初期的人員變動後,固定為四人:
吉他:丁茂/朱明康
貝斯:劉嘉
鼓:李京
在從英搖轉向器樂搖滾之後,花倫顯然展現出了更多對旋律和情緒的掌控力。
日系後搖,特別是 MONO 對花倫影響頗深。首張專輯《Silver Daydream》中的《You are here》取名,被深刻懷疑為是致敬 MONO 的專輯《You are There》。而那曲《竹田の子守唄》,則是直接把《祈禱》的日文原版搞成了後搖版本。
專輯能明顯摸到 MONO 的影子,從節奏旋律到整體風格,花倫顯然是對這種「東方後搖」感興趣的,儘管也被人詬病為「模仿」,但至少不差,甚至可以與之相提並論。時過夏末專輯的「和風」與「MONO 化」,在豆瓣評論裡被說得一塌糊塗,但聽的可能還是這批人。
銀夢之後,花倫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被稱為「中國新生代後搖滾樂隊的優秀代表之一」,還加入了摩登天空,與偶像 MONO 共演,也算是追星的成功示範了。
大象
花倫成為摩登旗下首支後搖樂隊之後,再接再厲錄了《Asian River》,《上海觀光客》錘中了不少人的神經。在噪音之上,花倫更加關心情感的細膩塑造和走向。
11 年樂隊解散,兩個吉他手丁茂和朱明康移居北京,又在 1724 廠牌牛媽的幫助下重組,沉寂 3 年,加入了一些新朋友,變為現在的陣容:
吉他手:丁茂/朱明康/Rubey
貝斯手:王偉
鼓手:馮俊華
零零碎碎,縫縫補補,發了《Farewell》、《Hardcore Fans》,雖然特別,卻已經很難激起波浪。
有人說花倫走了下坡路,直到花倫為《大象席地而坐》的創作電影原聲釋出,人們又一次驚覺,這個花倫已經變了。
《大象席地而坐》這張電影原聲大獲成功,被提名為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花倫作為全片的配樂,也成為繼丁可、張薦等人之後被金馬獎電影音樂類獎項提名的內地音樂人,甚至被教授坂本龍一點名表揚,一時風光無兩,似乎要迎來巔峰,讓一派老牌後搖樂迷熱血沸騰。
可儘管大象專輯裡的《Folk Song》是由《Hardcore Fans》中的《Apec Folk》改編而來,但你已經很難說這張原聲是後搖風格了。
從丁茂和朱明康開始,樂隊在更多地嘗試電子和氛圍的東西,最近他們倆也以自己的獨立身份參加電子音樂周。
花倫最近玩的「wʌndərlænd」系列,則更是變成了電子和實驗音樂的秀場。
花倫樂隊就像發光曲線一樣,正以一種不被定義的姿態在走向未來。
寫在最後
在這個特殊時期,E 君跟大家聊了聊這支發源自武漢的樂隊,希望大家一起共渡難關。疫情過去,有機會看到花倫演演老歌就好了。
最後,來看看 Vice(現在叫BIE別的)和野格聲動一起跟花倫做的一個微現場吧。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