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新形勢正加速醫藥產業鏈變革,數位化轉型將產生巨大影響|鈦刻...

2020-12-20 鈦媒體APP

3月12日20點,由鈦媒體、鈦客專家主辦,華為雲WeLink提供直播技術支持的「企業戰疫」公開課第一季,「潛流」——疫情後的行業結構性變化與機會,通過線上直播形式開展。

在「萬億醫藥渠道的新遊戲規則」話題下,藥王科技創始人兼CEO何思德分享其23年藥品供應鏈信息化及管理諮詢工作經驗,圍繞醫藥行業數位化轉型以及新形勢對醫品行業的影響等展開講述。(點擊連結查看直播回放)

長期以來,「衛生醫療體制改革」經常作為一個籠統的概念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2009年1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臺,《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方案》首次發布,提出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正式實施。

過去11年間,新醫改正改變很多醫藥人的命運。藥企傳統的市場及渠道正在失效,終端和消費者正快速往線上轉移,加快淘汰傳統藥企,零售藥店在面對巨大的政策紅利同時,也面臨著更殘酷的競爭環境。

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民眾出行不便的情況下,醫療資源緊張、調度失靈等問題浮出水面,這加速了新醫改進度,改變了消費者到線下買藥的習慣,包括叮噹快藥、阿里健康等醫藥新零售平臺的「網訂店送」模式,正成為未來醫藥行業的新形勢、新變化。

內外新形勢加速醫藥產業鏈變革

藥品是特殊的商品,它的生產流通體制一直是民生焦點。醫療流通產業鏈包括藥企、營銷推廣、商業配送、藥品終端(醫院、藥店)以及消費者這五個角色,最後才能將藥品送達到消費者手中,層層把關,讓整個流通體系變得可靠長久,而格局已基本穩定。

但當新醫改政策、網際網路模式、疫情突發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等內外新形勢的到來,加速了醫藥產業鏈的變革,傳統職能正逐步被取代,零售行業份額變多,行業集中度日益提高。

2000年,我國提出「三改並舉」,實現醫療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國在藥品企業的準入機制、藥品價格管理體制、藥品流通體制(集中招標、醫藥分家)、藥品分類管理體制、基本藥品目錄的形成機制等過程都實現改革與透明化,讓更多群眾買得到、買得起放心藥品。

隨著「4+7」帶量採購、「兩票制」、藥品零加成等醫藥改革政策的不斷推進與落實,醫藥流通模式驟變、拆零量激增、渠道不斷下沉。

何思德表示,大眾熟知的「以藥養醫」模式,直接導致整個醫院收入的80%-90%可能都來自於賣藥、藥品的價差等,從而來實現它的收益。加上政府杜絕中間環節過多導致的藥價過高的情況,各種政策下,導致了處方藥的外流,讓零售端產生規模性效應。

根據中國商務部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藥店零售終端銷售規模為3919億元,而到了2019年,中康CMH的數據顯示,這一規模達到4008億元,這一年,零售渠道的處方藥銷售佔比達到45.3%,藥品零售端正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

除了政策外,「網際網路+」 模式的到來,直接導致消費者、終端、商業往線上的轉移。而2003年的SARS疫情,催化了電商平臺的發展,也給醫藥流動格局帶來了深刻變化。

何思德認為,網際網路、計算機這些技術的出現,加上12.7億網民的購買慾,給中國的藥品產業帶來了巨大衝擊。

隨著B2B2C的客戶都通過網絡交易,讓我國的醫藥電商滲透率明顯的開始上升。儘管線上開藥店需要繁瑣的審核流程,但擋不住供求間的強烈需求,加之現代化的物流體系,「網際網路線上藥房」開展的如火如荼。

與此同時,2020年我國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中國醫藥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國家提出鼓勵網際網路醫療,鼓勵「網訂店送」售藥模式,而藥企開始思考「醫院供藥」模式的可行性。這時,以叮噹快藥、阿里健康為首的藥品零售平臺開始發力,促進醫藥產業扁平化,成為群眾在疫情期間「買藥」的最佳選擇。

1月24日-1月30日間,醫藥電商活躍人數峰值達到148.21萬人,平均增長5.44%。而根據胡潤百富發布的《2020胡潤企業家戰「疫」特別報告》顯示,在疫情期間,叮噹快藥日均訂單量達到同期的8倍,用戶訪問量在高峰時,達到平日的50倍,其為用戶提供健康上門服務達900萬次,這一連串數字都印證網際網路+醫藥配合的可發展性。

事實上,藥品生產流通體制一直是整個衛生醫療體制改革中的一部分。藥企是屬於驅動型企業,當國家提出改革政策時,藥企也在摸索自身的變革。醫院供藥模式不可持續,傳統人海戰術的零售市場開發遭遇困境,而網際網路營銷正逐漸成為年輕化主流,加上疫情影響,藥企變革勢在必行。

何思德表示,內外的新形勢正加速醫藥產業鏈變革,政策、疫情在形成外力,企業為了生存也在內部變革,內外新形勢下,數位化轉型對醫品行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整個行業都需要變革」。

他是鈦刻專家

何思德,西南財經大學EMBA。1996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一直從事藥品行業信息化建設,包含藥廠營銷,商業ERP建設,藥品零售信息化等。連續三次創業者,2002年成立成都時空超越軟體公司,從事藥品行業ERP管理諮詢及實施。2005年成立卓凡軟體公司,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藥品行業SaaS系統。

2014年創立成都藥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構建打通藥廠、商業、終端、患者等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涉及電子商務平臺、行業SaaS應用等。多年藥品行業信息化及網際網路建設工作,對藥廠營銷數位化、藥品商業流通數位化以及藥店零售數位化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

何思德現已入駐鈦刻專家平臺,用戶可以通鈦刻專家App與何總進行線上一對一交流諮詢。

「企業戰疫」公開課正在進行

鈦媒體「企業戰疫」公開課第一季,「潛流」正在進行中,本季課程將會深入分析疫情後的行業結構性變化與機會,採用線上直播形式,掃描海報二維碼或點擊連結即可觀看直播,本次直播由華為雲WeLink提供技術支持。

今日(3月13日)晚間20:00,蜂網創始人梁凱將圍繞:改造7.5萬億,商業流通領域展開分享。

相關焦點

  • 1藥網與南京正大天晴戰略合作 推動醫藥產業鏈數位化轉型
    原標題:1藥網與南京正大天晴戰略合作 推動醫藥產業鏈數位化轉型   12月15日,1藥網
  • 醫百科技完成數千萬美元融資,強力助推醫藥營銷數位化轉型
    在去年9月份完成惠每資本數千萬元A輪融資後,醫百科技近一年的時間吸引數家知名基金密集加持,也凸顯出該企業在醫藥營銷數位化賽道上的巨大潛力與價值。隨著醫改不斷深化,帶量採購等政策的持續推進,藥企的利潤空間大幅壓縮,亟需合規框架下的高效學術推廣模式,在此背景下,近萬億的醫藥營銷市場迎來數位化轉型的機遇。學術推廣回歸價值本源是大勢所趨,疫情更是加速了行業變革。
  • 數位化是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關鍵詞: 數位化發展 數字中國 治理能力【中圖分類號】F42 【文獻標識碼】A「十三五」期間,數位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數字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數字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內部結構持續優化,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業數位化轉型由單點應用向連續協同演進,數位化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加速重構了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變成現實。
  • 中國建博會陳羿:疫情加速了家裝產業鏈體系的重組
    7月9日,由齊家網與中國建博會(廣州)聯合舉辦的首屆家裝產業生態大會在中國廣州召開,作為業內首創的產業生態大會,該大會藉助廣州建博會召開契機,匯聚了家裝產業鏈各環節的大咖,以「融合互通·探索新邊界」為主題,探討行業如何梳理新型競爭關係,積極跨界融合,利用新技術、新產品、新經營模式探索新邊界
  • 凱茵化工與騰訊企點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助力客戶加速數位化轉型
    2019年11月20日,在上海舉行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企點產業智連專場」活動中,騰訊企點與上海凱茵化工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未來共同搭建領航平臺,在多個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服務於各垂直行業的上下遊企業用戶,一起助力垂直行業客戶加速數位化轉型。
  • 中國移動河南公司胡波:工業網際網路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
    本場論壇圍繞數位化創新和智能化運營,結合浪潮QID、雲ERP、智算中心助力企業成功實踐,揭示企業數位化轉型如何落地,賦能智慧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公司副總經理胡波先生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胡波表示,工業網際網路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是綜合高智能內外網、智能終端、工業APP生態的能力體系,是為企業打造智能化工廠,實現企業數位化升級、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工業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發展將加速工業經濟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為我們產生了深度影響。
  • 多部委發力推動 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大潮來臨
    當初(數位化改造前)我們想的是,哪怕提升了1%的利潤,都可以接受,但後來的賦能效果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提到已經開始的數位化轉型,河北安迪模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桂顯難掩激動。  2021年,在客戶需求個性化、出口訂單迅速增長、產能過剩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中國製造企業將進一步加大對數位化轉型的投資力度。
  • 壹健康與健民集團全面開啟戰略合作,釋放醫藥健康全產業鏈合作新動能
    一場疫情,讓網際網路+醫療的作用越來越被普通老百姓認可,而位於風口上的企業也正抓住紅利和時機加緊布局。12月21日,壹健康與健民集團戰略合作發布會在廣州舉行,會上雙方共同磋商,研定達成深度友好的戰略合作。雙方將聚焦產品供銷、品牌營銷推廣等板塊展開落地合作,實現資源互補,釋放醫藥健康全產業鏈合作的新動能。
  • 第四批藥品集採倒計時 醫藥行業將加速創新轉型
    鼎臣醫藥管理諮詢總經理史立臣表示,藥品集中採購目的是擠出中間商水分,促使藥企降低採購成本和控制各項費用,在減少銷售費用同時加大產品規模擴充與研發投入。藥企也對集採政策和自身未來發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一方面藥企在加速向上遊原材料端整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由於集採主要針對仿製藥端,也會刺激藥企加快新藥研發,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創新領域。
  • 淺談大宗物流數位化:產業網際網路變革的必取之地
    產業網際網路以數位化技術打通端到端信息通路,連接產業鏈上下遊,促進生產效率、資源配置能力和交易效率的提升,這種協同的場景為品牌企業構建供應鏈網絡、提升供應鏈水平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 加速政企數位化轉型 華為雲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他表示,現在開始所有行業都會受到數位化技術的影響,企業必須抓住數位化發展的機遇,享受數字的紅利,進而對企業帶來增值,為個人帶來變化。華為雲數位化轉型資深諮詢專家崔小鵬數位化轉型將給各行業帶來深層次的影響,通過體驗創新、流程創新、模式創新,從不同側重點來構建人、業務、知識、物的更好聯接,形成開放、創新的良好生態。
  • 中興通訊與德勤中國舉辦高管交流峰會,共謀企業數位化變革與發展
    期待未來雙方繼續攜手賦能行業的數位化發展,共同推動新形勢、新經濟、新動態下的數位化轉型。德勤中國將以客戶群與人才等重要資源,全力支持中興通訊各領域數位化轉型,助力中興通訊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同時攜手中興通訊在5G時代為企業提供價值服務,在合作中實現共贏。
  • 一汽-大眾全面數位化轉型的「基因變革」
    從2017年以來持續低迷的車市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眾多車企大受影響,甚至有的一蹶不振,更有徹底退出汽車市場。一汽-大眾卻似乎免疫,連續16個月奪得乘用車銷售冠軍,引發行業強烈關注。探尋新變革環境下的發展動因,成為眾多產業專家、行業學者、業界媒體關注的問題。
  • 從數位化轉型到數位化經營 金融科技深植銀行基因
    而支撐智能服務加速迭代的,是銀行業對金融科技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在數位化浪潮中,各家銀行從戰略高度搭建金融科技架構,加緊對最新技術的探索,加快科技對各項業務的賦能,從最初的數位化轉型,到當下和今後的數位化經營,科技將在銀行業的發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01.
  • 金融界對話楊怡萍:疫情加速格林酒店集團財務數位化轉型
    論壇期間,金融界就財務管理數智化轉型、後疫情時代財務管理的變革與創新、業財融合等問題,與格林酒店集團CFO楊怡萍進行對話。 【嘉賓資料】楊怡萍,格林酒店集團CFO。楊怡萍:酒店行業在疫情期間收入端受到巨大衝擊,成本端我們最大的成本在人工和租金方面,而我們沒有裁員,也按時支付租金,這對我們都產生了大的影響。這時候我們做了2件事,第一,堅持預算管理,及時調整預算但一絲不苟地追蹤預算,沒有以疫情為藉口。第二,用這個「休閒期」抓緊做內功,強化推進數位化轉型。
  • 百度李瑩:百度如流智領工作方式變革 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
    當智能化轉型席捲千行萬業,企業內工作方式的智能化變革也悄然而至,並逐漸成長為推動企業轉型的重要力量。12月10日,百度旗下新一代企業智能工作平臺如流亮相2020數位化轉型世界論壇,展示了百度以AI技術優勢賦能企業工作方式,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強大「推動力」。
  • 疫情加速傳統賣場數位化,央視點讚蘇寧家樂福轉型
    受疫情影響,我國零售行業發生深刻變革,有的傳統商場超市到店客流急劇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寧家樂福等傳統賣場抓住機會加速推進數位化,大幅提升到家服務能力,疫情之中逆勢上揚,在實現自身蛻變的同時也給整個行業帶來啟示。  4月27日,央視《經濟半小時》以蘇寧家樂福和物美為樣本,對我國傳統賣場的數位化轉型做了深度解析。
  • 新新未來:B2B品牌敏捷數位化,小切口開啟大時代
    2020年的疫情讓傳統B2B行業進入變革期,一方面是放緩的經濟大環境,另一方面是隔離期間遠程線上商務溝通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對人、面對面的信任依賴。一個減速一個加速,B2B企業在兩者的合力作用下,加速開啟了品牌信任數位化與業務獲客線上化並行的新時代。
  • 張曉:把握數位化轉型機遇 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議》明確了數位化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重要動力,數字經濟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陣地,需要加快數位化發展,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作用。(作者:張曉,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副主任 )數位化轉型面臨重要戰略機遇隨著數字科技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數位化在驅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將越來越突出。
  • 從數位化轉型到數位化經營金融科技深植銀行基因_金融機具_中國...
    而支撐智能服務加速迭代的,是銀行業對金融科技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在數位化浪潮中,各家銀行從戰略高度搭建金融科技架構,加緊對最新技術的探索,加快科技對各項業務的賦能,從最初的數位化轉型,到當下和今後的數位化經營,科技將在銀行業的發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