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
哈嘍,小編來和大家見面了,這一期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高雄市這個城市的美景。說到高雄市,應該有很多人聽說過,但去過的人真的沒有幾個,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經濟不允許。高雄市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成立的,原來叫做高雄街,後來將高雄街改為了高雄市;到四十年代中期的時候,把高雄市歸為臺灣省;到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初,把高雄市與臺灣省的高雄縣進行了合併,仍然叫做「高雄市」。高雄市下面共設有了一個市區和三個地區,加起來共三十八個區。
高雄市處在臺灣省的西南邊,處在我國的東南邊,總體面積將近三千平方公裡,高雄市的西北邊是臺南市,東邊和北邊都是高雄的區域,西邊和南邊都是海洋。臺灣島和大陸地區之間是有名的臺灣海峽,中間沒有橋梁,想要去臺灣島的話,就只能坐飛機去。高雄市的北邊是平原地區,東邊山地分布較多,在東南邊分布有一些丘陵地區。高雄市的天氣還比較好,最冷天的溫度在十多度,最熱天的溫度也不超過三十度,每年的太陽光照射時數在兩千多個小時,太陽光非常充足;每年這裡的降水量將近二百公分,不過主要都集中在了夏天,佔到了總降水量的一半以上。
上面給大家介紹了高雄市的地形和天氣狀況,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高雄市非常著名的幾個景點。大家是不是想問小編很多問題呢?高雄市到底有哪些值得去的景點呢?如果去了高雄市以後,該如何玩呢?今天聽了小編介紹完以後,小編覺得大家一定會去,恨不得馬上買票飛往那裡。小編介紹的時候就不一一給大家介紹了,小編就撿幾個高雄市有名的景點給大家介紹一下吧,大家可以好好看看。
一、西子灣風景區
西子灣風景區處在高雄市的西邊,邊上就是萬壽山,是一個以沙灘、浴場以及礁石而出名的海灣,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在此處修建了一所大學,使這裡多了幾分文化氣息。在西子灣風景區內,有一個海水浴場,這個浴場面積非常大,可以容納幾萬人在這裡遊玩,這裡的沙灘非常平整,躺在柔軟的沙灘上,曬著太陽,別提有多舒服了。在夏天的時候,可以在這裡玩水,可以在沙灘上打排球,做一個日光浴,欣賞著夕陽,在景區內,還修建有一個露天的遊泳池,人們可以在裡面遊泳。
景區內除了這所大學之外,還分布有海濱公園、英國的領事館以及蔣公紀念館,在當地都是非常著名的好地方。在這所大學裡,有一幢二層的西方建築,這個建築就是蔣公紀念館,蔣公紀念館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修建的。因為修建有兩層,所以每層的作用不同,一層是擺放文物的展覽室,還有一個廚房以及一個浴室,在牆上掛有許多壁畫,價值非常高;在二層有一個比較大的客廳,裡面擺放了很多家具,在兩邊各有一個展覽室,就是為了方便人們參觀。
二、蓮池潭
蓮池潭在當地是一個非常大的湖泊,總體面積達四十多公頃,在十七世紀修建寺廟的時候,在這個池子中種上了蓮花,每年到夏天的時候,池子裡面的蓮花就開了,走進的時候,就會聞見這裡的香味,因此就有了「蓮花潭」這個名字。最開始的蓮花潭建設的沒有那麼好,只分布有文廟、半屏山、蓮花以及垂柳,到後來才修建了很多建築都矗立在了蓮花潭中。在蓮花潭的北邊是一座孔廟以及一個公園,東邊是一個進口,立著一個比較大的牌坊。
孔廟緊挨著半屏山,總佔地面積將近兩千平方米,類似於北方的建築,非常壯觀。孔廟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修建的,修建了將近十年才完成,,裡面包括了大成門、崇聖祠以及拱橋等建築。龍虎塔在當地是非常著名的,龍虎是人工所雕刻,兩座塔修建的一模一樣,中間相連接,兩座塔都是七層,龍是進口、虎是出口,代表一種吉祥的意思。在塔內存放著上百幅圖畫,有二十四孝子插圖、十二賢士以及三十六宮將圖。
三、佛光山
佛光山處在高雄市的東北邊,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由高僧帶領著弟子所修建,距今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佛光山經過一步步的修繕,現在的規模越來越大,包括了大雄寶殿、大悲殿、大智殿以及大願殿等主要建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大雄寶殿,佔地面積也是最大的,裡面供奉著三尊非常大的佛像,莊嚴肅穆,在周邊的牆壁上還有很多小佛像,襯託著這個大雄寶殿,使大雄寶殿更加神聖。
佛光山原來就是一座荒涼的大山,這座大山由幾座小山組成,具備很好的條件。在佛光山內,最突出的是一尊金身的佛像,高度將近二十米,佛像的左手向下垂作,右手向上抬起,與肩膀一個高度,手指指向天空,表示接引上天,佛像的頭部向下微微傾斜,觀看著下面兩排小佛像,下面小佛像和大佛像的姿勢一樣,是大佛像的縮小版。每當太陽照射在佛像上面的時候,就會折射出金色光芒,非常耀眼。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總結的關於高雄市的一些情況以及三個比較著名的景點,西子灣風景區、蓮池潭以及大佛山這三個景點,大家一定要去一次,各個景點有各個景點的好處,去感受一下當地的文化,去親身體驗一下,身心也會放鬆許多。
各位網友的點讚、轉發、關注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與鼓勵,看完這篇文章以後,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意見,歡迎大家來給小編留言或者評論,喜歡的話,可以給小編點個讚或者關注一下。謝謝大家,我們下期再見吧。
本文章為原創,未經作者本人允許,嚴禁一切行為的抄襲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