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永遠17歲,但永遠有人17歲。
因為依賴一份只有自己存留的回憶,證明自己已經長大,長到可以勇敢的面對人間所有的風風雨雨。
他叫陳飛宇,在《秘果》中飾演男主角段柏文,把17歲的榮光永遠留在了大銀幕上,去記錄一位少年的成長。
這部電影由饒雪漫小說改編,連奕琦執導,故事和之前的《左耳》屬於同一宇宙,17歲的段柏文和女生於池子兩家長輩交好,有點青梅竹馬的意思,元氣滿滿的於池子也一直對段柏文另眼相看,卻總是得不到反饋,她的「情敵」似乎不止一個,段柏文總是有意無意的去接近年輕的李珥老師,而熱情奔放的「壞女孩」斯嘉麗同學從不掩飾對段柏文的「企圖」。
同樣是一對年輕人的愛情糾葛,《秘果》也是走虐心路線,兩個孩子的家庭都比較慘,都是單親家庭,他們即便是青梅竹馬,但是作為少年人,往往大家都是愛在心裡口難開。
陳飛宇實際年齡就是17歲,這部電影也是主要講述男女主人公16、17歲時候的故事,那是最好的青春時代,一個人的顏值到精力都處在高峰時期,什麼也不懂,但什麼也不怕。陳飛宇是做演員的材料,他懂得表演。並不是每一個演員都懂得表演,陳飛宇既然是陳凱歌導演和女星陳紅的兒子,在表演上肯定很早就受到過啟示,所以在《秘果》中能和歐陽娜娜這樣表演經驗豐富(相對來說)的女演員輕鬆對戲。
陳飛宇飾演的段柏文是一個外冷內熱的男孩,其實在17歲那個年紀,如果受到影視等流行文化的影響,年輕人都希望在在這個年紀表現的酷酷的。所以,片中的陳飛宇寡言少語,大多數時候還依靠畫外音來講述自己的內心獨白,很像是王家衛電影的處理方式。
17歲的人,認為自己就是世界核心,地球可能都是圍繞自己轉的,年輕又比較自負,陳飛宇很容易就能把握住這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因為他就是17歲的人,他接觸的也是這個年齡階段人,所以對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把握比較到位。
段柏文這個角色其實挺具有代表性,段柏文這種外表冷酷的男孩子很多,17歲的男生就喜歡自己與眾不同。處於一個青春期,各方面都在生長,包括愛情。陳飛宇精準演繹了一個17歲的人物,這是一個生活在逆境的角色,本來他應該很反叛,不過他卻能努力向上,看來還是愛情挽救了段柏文,就是那個一直願意為他默默付出的於池子。
陳飛宇的演技不是那種學院派的字正腔圓,或者惟妙惟肖,他的難得之處是能夠淡下來,輕描淡寫的表現出洶湧的情感,與父親和後媽的唇槍舌箭,對於小池的信賴,對小耳朵老師的喜歡,歡喜時的小確幸,受傷時的自我隱藏,都以一種淡淡的方式表現出來,卻又是清晰的,沒有隻顧自己表現,而是符合整體戲劇氛圍,小小年輕,就有這樣的電影意識是這一點非常難得的。
陳飛宇對段柏文的詮釋,恰到好處的詮釋了一個面冷心熱的少年,且一步步的讓角色對他人、對斯嘉麗、對於池子敞開心扉,也讓段柏文成為全片中的戲膽。電影名為《秘果》,正是17歲那少年心頭說不出口的秘密,結尾一刻情感迎來了歸宿,那個懵懂且安靜的少年,那個曾經對抗全世界的少年,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成長。
成長就是這樣,痛並快樂著。你得接受這個世界帶給你的所有傷害,然後無所謂懼的長大。段柏文成長了,陳飛宇也是一樣。他已經成長為一名演員,17歲的少年終歸要長大,帶著一種無怨的心情悄悄地長大。
歸根到底,成長是一種幸福。
崔汀/文